蘇明成“陪伴式啃老”引熱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9年3月,由姚晨、倪大紅、郭京飛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都挺好》熱播,與原生家庭相關的各種話題也在網絡上被討論得熱火朝天。
劇中蘇家父母一生大半的積蓄都花在了二兒子蘇明成身上,然而蘇明成卻認為蘇家三兄妹里只有他長期陪伴在母親身邊,這是母親自愿為他付出的,他不是在“啃老”。在3月10日播出的劇集中,蘇明成表示自己也不想“啃老”,但是:“媽說就我一個兒子,她就想天天看著我,不讓我抽煙,不讓我喝酒,不讓我應酬,我也不想混成這樣??!”蘇明成的這段自白隨即在網絡熱傳,而“陪伴式啃老”的話題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自愿給錢算不算“啃老”,關鍵看父母給多少
由“陪伴式啃老”衍生出的另一個爭議是,父母自愿給錢算“啃老”嗎?因為種種傳統與現實的原因,中國式家庭大多缺乏邊界感,很多父母沒有自我,他們將全部的愛都投到了子女身上,他們的生活以子女為重心。他們自愿為子女付出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一切,并且他們也以這樣的付出和犧牲為樂,他們就是通過付出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這其實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偏差,但要扭轉這種觀念并不容易。作為子女,不能剝奪父母為我們付出的渴望和權利,但更不能毫無愧疚地照單全收。
說到底,這是一個邊界問題。我們應該讓父母享有為我們付出的權利和快樂。這就像每年過年從老家返城,很多人都在曬汽車后備廂,滿滿當當都是父母準備的東西。這是父母的愛,而在準備這些東西的過程中,父母也因為自己尚能夠為子女做些什么而感到快樂。因此,每個子女都是開開心心地把所有東西都帶到城里來,輿論并不會據此認為他們是在“啃老”。
就后備廂的東西而言,父母的心意遠遠大于它們的價值,它們價格不高,低于我們每年給父母的零花錢,也不會影響到父母的生活質量,這樣的給予算不上“啃老”。但是當父母的付出涉及大額金錢,并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時,子女如果還照單全收并且沒有歸還,那么這就是“啃老”。因此,父母自愿給錢算不算“啃老”,關鍵是看父母給多少,是否大于我們每年給他們的,是否影響到父母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子女是否償還等。當然,不“啃老”只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底線,陪伴或許才是很多父母所真正欠缺的。
不陪伴與“啃老”一樣不孝
事實上,跟傳統“啃老”相比,“陪伴式啃老”這個詞組里雖然有“啃老”,但不應忽視和貶低的是“陪伴”。那些因為不“啃老”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倒也不妨捫心自問——你做到?;丶铱纯戳藛??就像《都挺好》中的蘇家三兄妹,大兒子蘇明哲長期生活在美國,母親去世前他已經10年沒回國了;三女兒蘇明玉因為母親重男輕女,18歲后就跟家庭切斷了來往。倘若不是蘇明成常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身邊,偶爾討父母歡心,那父母的晚年生活無疑會更孤獨。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評判“陪伴式啃老”的是非前,有必要先重申這樣一個常識:哪怕你不“啃老”,但如果你無法給予父母必要的陪伴或精神關懷,你與“啃老族”本質上都是不孝的——因為贍養父母,不僅僅是物質贍養,不僅僅是不“啃老”,更重要的是精神贍養,是理解、尊重、關心、體貼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看,蘇明成的確是“啃老”了,但他給予父母的陪伴如果能夠讓父母的晚年生活免于孤寂,那這份陪伴也是有價值的。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像蘇明成這樣多多陪伴父母的子女并不多。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流動的中國,大部分年輕人為了贏得更好的機會、追求更好的生活,選擇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拼,在快節奏和高壓力的都市生活里,他們本就疲于奔命,更疏于對父母進行照顧和關懷。之所以會出現“陪伴式啃老”,一個重要的前提,便是父母缺少陪伴。如何在自我實現與孝順父母之間實現較好的平衡,是每一個為人子女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3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