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學生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可以說教師陪伴引領著學生一路成長。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品質素養都對學生有著極大影響。進入新時代,教師既應是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應當豐富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勤勞友愛,與時俱進,把傳授學生知識和教育學生成人之道作為基本目標,用恰當的方法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來成為自食其力、有益社會的人。本文就關于如何立德樹人、做好學生的陪伴者和引路人進行分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陪伴者;引路人
教師是教學的根本,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人才、陪伴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學生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告訴學生成才與成人之道,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學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同時教師應當有以身作則的態度,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與修養,成為學生的榜樣。
一、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整日處于郁郁寡歡和消極的狀態,那么便會感覺生活乏味,無力,教起書來也有氣無力。此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教師消極的狀態,導致其上課不認真聽講,內心陰郁,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應當在生活和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樂觀的育人心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給學生溫暖和快樂,那么學生會逐漸對學習產生熱情。如果老師整日埋怨工作困難,無心教學,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帶給學生一個美好的未來。老師應當花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內容,把愛奉獻給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與愛,學生才會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二、擁有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把學生教好,把學生教懂的目標和信念。只要每天沖著這一目標去教學,那么便會提高自身的教學熱情與信心,而不會感覺到教學的枯燥與重復了。俗話說得好: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如果教師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那么也會逐漸培養出學生的理想信念,讓學生從小就樹立自己的理想目標,播下夢想的種子并朝著目標不斷努力。作為教師要相信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只有相信通過學習才能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才會增加自己的教學動力。此外,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定會遇到學習態度差、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面對這些學生時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相信自己可以用愛和德育感化他們,千萬不可以放棄這些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他們的未來就把握在教師的手中。教師應當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為他們創造美好的未來。
三、擁有正直高尚的道德行為
學生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多,其次便是教師,因此教師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當學生在處理問題中遇到困難時通常會模仿他人的處理方式,在校園里,教師經常出現在學生的視線范圍內,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經常受到學生的關注。教師應當及時意識到這一點,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把自身良好的一面展示給學生。例如,不說臟話、積極學習、熱愛工作、處理問題沉著冷靜、愛思考、愛動腦等。此外,在空閑時間教師應當積極宣傳良好的道德品質,向學生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鼓勵學生成為像雷鋒一樣的人。只有教師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才可能教出擁有這些良好品質的學生。如果教師的行為惡劣,說話粗俗,那么他教的學生必定也會和他一樣。教師應當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四、擁有有教無類的博愛情懷
教師不僅要認真負責、嚴格教育,還需要對每一個學生、每一類學生都擁有愛心。以愛的方式解決每一個問題,相信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如果教師對學生充滿愛,那么教室中就會充滿愛,學生之間也充滿愛,這便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發展,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當學生遇到苦難挫折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同時關心學生的情感狀態和內心感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和關懷,意識到人生是美好的,世界上愛他的人還有很多,那么他會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地去面對遇到的問題。同時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用愛心來對待他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擁有愛心的人其實可以做很多別人無法做到的事,因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會需要愛和關懷,如果別人對自己付出他的愛,那么我將以愛來回報別人。學生也是如此,如果在他成長的道路上多一份愛和關懷,他便會感受到溫暖與快樂,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學習,做一個擁有道德素養的人。立德樹人,做好學生的引路人主要在于老師利用自身的良好品質把學生帶領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同時鼓勵學生向前,帶給學生進步的勇氣,幫助學生成為有利于社會的人。
五、擁有因材施教的育人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重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特點特長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把握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叛逆的學生,即教師越是要求該學生學習,該學生越不想學習。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首先需要做的便是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環境,其次便是探究學生叛逆的原因,最后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用愛和耐心感化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統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并不適合每一位學生,因此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因材施教,同時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同學,幫助每一位學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成績差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學習能力弱,對自己沒有信心,在學習中容易出現消極的態度。如果他們沒有教師的關心和幫助,那么他們的成績將下降得更快。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與這些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了解學生出錯的地方和學習薄弱的環節,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鼓勵和支持學生,讓他們產生學習的信心。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保持不同的教學態度,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應當立德樹人,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六、擁有活動體驗的德育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向學生樹立道德的榜樣,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素質還要加強道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偉大和美好。學??梢岳米粤曊n的時間開展“德育”活動,例如學雷鋒活動、幫助殘疾人活動、幫助貧困生活動等,讓學生了解到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學生應當盡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他人,做一名善良勤勞的孩子。在德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樹立起道德模范的榜樣,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說話方式,在保障自身擁有良好品德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同時在活動中教師應當告訴學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糾正學生的錯誤的行為。立德樹人,做好學生的引路人是每一位教師的任務。
學生在校期間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其次便是養育高尚的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教師,就是要通過教書而育人。教書是途徑,育人是根本。立德樹人,做好學生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是每一位教師的基本任務。作為教師應當認真對待每一位同學,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同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教育學生成人成事之道,帶領學生走上正確的成才成功道路。
【參考文獻】
[1]趙加軍.把當好學生“引路人”作為至上職業追求[J].華人時刊·校長版,2016(10):6.
[2]焦新,袁貴仁.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切實當好學生引路人[J].課堂內外·教研論壇,2012(12):17.
[3]楊忠國,王秀花.教育工作者應切實把立德樹人的任務扛在肩上[J].寧夏教育,2016(11).
[4]王連國.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當好學生的引路人[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校長,2008(2):57.
[5]黃現明.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