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影響因素及對應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厘清和論述了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的主要因素,有效規避了各類翻譯錯誤和誤區,為翻譯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在此基礎上,針對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多種翻譯策略,以期提高譯文質量,增強譯文的準確性和可讀性,為我國本土文化的翻譯提供實踐指導和示范,增強本土文化“輸出”,實現跨文化交流。
  關鍵詞: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影響因素;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C-0032-04
  無錫位于太湖之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惟妙惟肖的惠山泥人、清晰傳神的無錫精微繡、巧奪天工的宜興紫砂、婉轉清麗的錫劇,以及無錫留青竹刻、糖塑面塑、小熱昏、穆桂英糕團制作技藝、太湖船點、九連環、內畫、百葉制作技藝、太湖翠竹制作技藝等等數不勝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項都是無錫的“活名片”,是名副其實的江南藝苑瑰寶。這些非遺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學術價值、見證價值、歷史價值、審美價值和欣賞價值,值得我們每一位譯者傳承和傳播。
   一、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現狀
   探討和研究無錫非遺文化的翻譯問題,不僅僅具有某種地方性意義,也成為在文化層面上與其他地域進行比較、映照的根據。無錫歷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建立了中國吳文化博物館(無錫鴻山遺址),開通了“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網”,出版了《吳風物語——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圖鑒》《無錫近現代名人》等書籍,全面生動地介紹和展現了無錫的非遺文化。這些資源為我們的編寫、翻譯和對外傳播工作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鑒。
   全國各地都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努力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尋找合適的路徑,但我們深感傳播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由于翻譯人才的不足,代表地方文化的書籍大多沒有譯本,限制了文化的對外傳播。翻譯非遺文化的難點在于:非遺文化類翻譯既不像科技翻譯那樣專業性強且詞法、句法相對固定;也遠沒有文學翻譯對翻譯美學要求高。非遺文化類翻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又有史料的嚴謹與不可更改性。譯者必須深諳中西兩種文化的精髓,克服文化障礙,實現文化融通。這對譯者的語言功底、文化素養、翻譯技巧要求頗高。[1]國內譯界有關非遺文化類翻譯的討論并不多,也不深入,本文意欲引發相關的學術思考,推動譯界在該領域的進步。
   二、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影響因素及對應策略
   翻譯是一種復雜的交際活動,涉及政治形態、社會文化、歷史傳承、語言溝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這些因素自然也就成為譯者選擇翻譯策略的考量因素。以下重點論述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并進一步確立對應的翻譯策略,是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研究極為重要的環節。
   (一)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一:意識形態
  1.意識形態與無錫非遺文化翻譯活動。翻譯是意識形態的產物,兩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的互動關系。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意識形態復雜而多元。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因針對地方文化對外傳播這一特定命題,不可避免會受到本土文化意識形態的干擾和制約。安德烈·勒弗維爾(Andre Lefevere)和蘇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在其著作中指出,意識形態對翻譯的影響無處不在,它隨時都在影響或左右著譯者的思維或行文。在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中,譯者經常受自身意識形態影響,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融入譯文。在遭遇意識形態沖突時,譯者需擔任好把關人和斡旋者的角色,使譯文符合譯入語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要求??梢哉f,翻譯是本土意識形態和異域意識形態正面交鋒的戰場,譯者在每一次翻譯實踐中都擺脫不了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選擇對應的翻譯策略尤為重要。
   2.意識形態與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無錫非遺文化帶有我國主流意識的烙印,翻譯過程中難免會和譯入語國家的文化發生摩擦,甚至遭到本土文化的抵制。
   例1:在戲文人物作品中,泥塑造型是基礎,點繪色彩是畫龍點睛,是錦上添花。
   在無錫非遺文化翻譯過程中,譯者既要完成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輸出,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向譯入語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傾斜。在翻譯例1過程中,譯者可有意識地采用歸化策略順應本土文化環境下大眾的閱讀習慣和接受心理;有意識地采用編譯策略將原文的文本信息和精神內涵準確地表達出來,使譯文適應譯入語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審美價值觀,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和誤解。鑒于此,例1可試譯為:
   In the works of classical characters of Chinese opera, clay sculpture is what matters, and coloring adds the finishing touch.
   意識形態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操縱著譯者的翻譯行為。譯者首先要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然后決定翻譯策略,無論是選擇“直截了當”,還是“曲達其義”,[2]都要重視意識形態的影響。
   總之,非遺文化的翻譯工作涉及兩種文化的交流。從表面上看,“交流”平靜而美好,波瀾不驚,實則交流的背后暗流涌動,是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平靜的表面是對抗之后妥協的結果。
   (二)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二:翻譯目的
   1.翻譯目的與功能派翻譯理論。翻譯目的是指通過翻譯活動意欲達到的效果。翻譯是為某種交流需要而存在的,所有的翻譯都指向其預定對象。與翻譯目的一脈相承的是功能翻譯學派,他們將翻譯過程視作是原文作者、原文讀者、譯文作者以及譯文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依據翻譯目的和功能派翻譯理論,譯者在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中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skopos rule),即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譯者的基本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以及使用某種特殊的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是目前對翻譯目的的三種解釋,可以說,以上三種翻譯目的決定了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目的決定手段。    譯者要注意的是“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此原則要求譯者既要尊重原作者的初衷,也要滿足譯文讀者的期待,盡力協調作者交際意圖和譯文目的之間的關系,以期達到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三者之間的和諧一致。
   除此之外,“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也是譯者需要注意的,連貫原則是指譯文應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讓譯文讀者易于接受,并在譯入語文化和交際語境中存有意義。
   以上三大原則構成了翻譯目的論的基本原則。在翻譯過程中,總的原則是:忠實原則從屬于連貫原則,但二者都必須服從目的原則,即目的原則是普遍適用的原則,而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是特殊法則。
  2.翻譯目的與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無錫非遺文化翻譯是目的明確的跨文化交際翻譯。讓世界傾聽無錫的聲音,展示無錫的文化底蘊,從而傳播中華文化,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是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的根本目的。
   例2:宜興紫砂陶器以素面為主,充分展現了獨特的天然材質淳樸、古雅、細致、含蓄的肌理之美以及獨特的透氣性能。
   由于漢英兩種語言天然的差別,原作者的意圖很難準確傳達給譯文讀者。為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和翻譯目的,譯者應該綜合考慮語言特點、文化背景、政治環境等多重因素,采用語用等效翻譯策略,盡可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意圖和信息,有效地實現翻譯目的。綜合以上分析,譯文如下:
   Purple clay ware in Yixing region boasts of its pure plainness. It is elegant and delicate in nature, but is also able to have air pene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除了語言的天然差別,文化鴻溝更是一道屏障。
   例3:吳歌長于白描,善用諧音雙關,句式歌段靈活,襯字襯句豐富,修辭手法多樣。
   譯文讀者很難接受直譯過來的文本,特別是拗口難懂的“硬譯”和“死譯”,這樣的譯文無法實現譯文預設的功能,也無法達到翻譯目的,要想吸引讀者也就無從談起了。為了有效避免文化差異,譯者可采用“釋+譯”并舉和對外傳播翻譯策略,增加譯文的可讀性,讓譯文表達更加地道、靈活,增強傳播效果。例3試譯如下:
   Wu songs(folk songs in Wu areas of China)are known for their plain lyrics, flexible structures and rich rhetoric, besides, homophony, puns, tunes and ornamental words are frequently used.
   總之,無錫非遺文化翻譯不是一種純粹的個人活動,而是承擔著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的跨語言、跨國界的跨文化交際行為。譯者所采用的各種翻譯策略都直接服從并服務于跨文化交流的翻譯目的。
   (三)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三:文本類型
   1.紐馬克的文本功能分類說。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Newmark)在前人文本分類理論基礎上繼續深化,將文本重新分類并定義為“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類?!氨磉_型文本”充滿個性,有著明顯的個人魅力,因而原文作者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任意改變原文的語言結構和風格?!昂魡拘臀谋尽标P注讀者,意欲引起他們的思考和感受,喚起他們的行動力,按文本預設的功能做出反應。“信息型文本”講求真實,內容為主,形式次之,主要目的是讓讀者清新明了地理解原文信息和內容。紐馬克的文本分類理論清晰地展現了文本概念和與之對應的翻譯目的,提高了譯者的實踐效率,強化了文本的交際功能。文本分類法說明任何翻譯類型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為特定翻譯目的服務的。
   2.文本類型與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紐馬克的文本功能分類說對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首先確定原文的文本類型和主要功能,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
   歷史文獻資料,如無錫非遺文化的家訓、家規等“表達型”文本,譯者首先要尊重作者在原文中的“神圣”地位,用“語義翻譯”的方法盡可能貼近原文的句法結構和語義特征,彰顯原文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個性,讓讀者如臨其境。
   無錫的地方風俗、民間手藝等“呼喚型”文本,譯文應具有感染力、號召力,這就要求譯者在內容上保持原汁原味,在語言形式上又要多向譯入語靠攏,力求贏得讀者的共鳴。
   無錫名人生平介紹屬于“信息型”文本,在翻譯時,譯者應首先保證原文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達到受眾,可根據需要調整原文結構、排除干擾信息?!靶畔⑿汀蔽谋镜姆g力求客觀、準確、易懂,使讀者一目了然。
   譯者在翻譯“呼喚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時,可綜合使用交際翻譯策略、編譯策略和語用等效翻譯策略。
   例4:歷經朝代更迭,錫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
   與“表達型”文本的“神圣”地位不同,譯者可“自由”發揮,不必刻板地忠實原文:或用“編譯”準確傳達,或用“語義翻譯”貼近原文,或用“交際翻譯”顧及讀者,總之,為了追求良好的譯文效果和對外傳播效果,譯者應根據譯入語的規范和風格調整和傳遞信息,以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譯文如下:
   In the long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Xi Embroidery has gradually acquired its unique art style of pretty design, harmonious color, sprightly lines, lively needlework and fine workmanship.    事實上,單純的文本少之又少,通常都兼有二者甚至全部的文本功能。譯者需練就“火眼金睛”,辨別文本類型,用適合的翻譯策略進行交際。
   (四)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四:讀者意識
   1.翻譯活動中的讀者意識。很多著名的翻譯家對翻譯活動中的讀者意識看得尤為重要,如提出“動態對等”翻譯理論的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Nida Eugene A)認為,譯文質量的檢驗是建立在譯文讀者對譯文理解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理解的比較之上,而且,只有譯文被譯文讀者理解,才能最終衡量譯文是否正確和恰當。
   另一位翻譯大家奧古斯特·古特(Ernst-August Gutt)也對讀者意識做了闡釋,他在《翻譯與關聯》(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一書中指出,翻譯中譯文能否提供最佳語境效果,尋求譯文與讀者的最佳關聯是翻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由此可見,讀者意識在翻譯家們看來多么重要。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重視譯文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考慮譯文的感染力、社會知識以及實際需求等因素,使譯文效果更符合讀者的期待。
   2.讀者意識與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
   從無錫非遺文化翻譯角度而言,讀者意識可理解為譯者在地方文化翻譯過程中以譯文讀者的關注、認知和了解為指導而進行翻譯實踐活動的意識。
   例5:張契之的竹刻富有文人氣質,善于以運刀的深淺利澀切合書畫的神韻筆意。
   譯者應站在譯文讀者的立場,可采取編譯策略,合理運用增、刪、補、改等翻譯技巧,為譯文讀者掃除閱讀障礙,提升閱讀體驗。譯者在編譯過程中需要定位好譯文的“品味”,將自己想象成讀者,在消化吸收原文的基礎上,盡量融入另一種文化語境,使譯文連貫自如且符合譯入語的語言規范和文化標準,從而滿足特定讀者的特定需求,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例5試譯如下:
   Zhang Qizhi(1913A.D.—1976A.D.)took advantage of the depth of the knife and the charm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o add literati temperament to her bamboo carvings.
   譯者必須關注譯文讀者的背景和期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實現翻譯目的和價值,以讀者的根本需要作為翻譯活動的發軔和歸宿,因為一切翻譯活動說到底是因為讀者而存在的。只有譯文被讀者理解和接受,翻譯活動才有了意義和價值。
   三、結語
   本文厘清和論述了影響無錫非遺文化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即意識形態、翻譯目的、文本類型、讀者意識,為翻譯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讓譯者的翻譯策略選擇成為一種理性、自覺的行為。
   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具有應用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的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上,針對影響翻譯實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多種翻譯策略,如編譯策略、語用等效翻譯策略、“釋+譯”并舉翻譯策略等,以期減少和規避各類翻譯錯誤,提高翻譯質量,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可接受性和對外傳播效果,為我國非遺類文化的翻譯提供實踐指導和示范,讓中華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實現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王燕. 讓世界傾聽無錫的聲音——無錫非遺文化翻譯策略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7(6).
   [2] 王東風.一只看不見的手——論意識形態對翻譯實踐的操縱[J]. 中國翻譯,2003(5).
  責任編輯:謝傳兵
  Abstract: This paper clarifies and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of Wuxi non-heritage culture, effectively avoids various translation error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It puts forward variou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iming a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Wuxi non-heritage culture,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enhancing the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ance and demonstra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ocal culture, enhancing the "output" of local 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Wuxi non-heritage cul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influencing factor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28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