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隱喻理論對成人高校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隱喻作為語言的一種修辭手段,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認知工具。認知語言學所研究的概念隱喻理論對成人高校的英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成人高校的教學以滿足學生的成才需求和職業追求為最高目的。本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出發,結合成人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探索了隱喻認知功能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啟示,提出了隱喻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運用的途徑,從而達到成人學生掌握語言、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認知;隱喻理論;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60-02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支持體系的開放和完善,作為普通高校的補充和支持,成人高校成為獨立設置的一種教育體制,為越來越多的成人學生提供了繼續教育的機會。由于成人高校的教育對象多數是在職的成年人,工學矛盾突出,且英語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但成人學生十分珍惜再學習的機會,有較高的求知欲,對英語學習目的和意義有著明確的認識。結合成人高校“業余、實用”的特點,筆者認為將認知語言學的概念隱喻理論融入成人高校的英語閱讀和語法的教學當中,對于實現教學目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論基礎——概念隱喻理論
傳統觀點認為隱喻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對語言表達起裝飾作用,如同衣服最初的功能是御寒,后來才被人們用作裝飾一樣。1980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問世之后,形成了學術界對隱喻理論研究的焦點。Lackoff從隱喻的角度對語言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書中使用了大量的語言事實證明了語言本身與隱喻的認知結構存在著密切的關系。Lackoff指出“隱喻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不但在語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為中,我們的概念系統從本質上說就是隱喻的”,“隱喻不是一種語言表達式,而是從一個概念域到另一個概念域的映射”。隱喻思維能力是隨著人的認知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認知發展的最高階段,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認識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種認知能力。據統計,英語中有70%的表達存在有隱喻的用法。在我們日常英語教學中,應努力幫助學生熟悉隱喻的用法和思維方式,避免學生用漢語的思維和習慣來使用英語,造成不倫不類的錯誤。
三、隱喻在成人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多年從事成人英語教學的教師們一致認為,成人英語的教學應以“閱讀為主,帶動聽說”作為培養成人學生學好英語的理想途徑。因此,英語的閱讀教學成為成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
1.閱讀與詞匯的關系。詞是能夠自由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詞匯的掌握和運用將直接影響英語學習者的閱讀技能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成人學生的詞匯量十分有限,而他們掌握的有限的詞匯又都是屬于基本范疇的詞匯,學生對關聯詞,一詞多義,詞義的演變、轉移以及隱喻的用法都十分陌生。面對浩瀚無邊的英語詞匯,學生感到力不從心。正如英國語言學家D.Wilkins威爾金斯所言“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學生經常會問老師,到底掌握多少詞匯才算是學會英語了呢?語言學家們發現過一個有趣的事實:學會英語最常用的1,000個詞,就能理解任何一篇規范文字的80.5%的內容;學會常用的2,000個詞,就能理解89%左右的內容;學會常用的3,000個詞,就能理解93%左右的內容;學會常用的4,000個詞,就能理解95%左右的內容;學會常用的5,000個詞,就能理解97%左右的內容。注意,我們強調的是“學會”英語單詞,應該不僅僅是一個詞的本義項,還應該包含它的引申項,更多時候是一個詞的隱喻項。其實,對于學生來說,掌握英語詞匯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關鍵是找到恰當有效的方法。
2.引導學生通過隱喻拓展詞匯。語言學家研究表明,語言作為符號,它的多義性和創造性同隱喻在概念上的構成和運用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們在日常英語學習中經常會發現,一個簡單的單詞在英漢詞典中會列出不同的詞義。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解釋一些詞的具體義項與隱喻抽象義項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句式的發展規律和演變機制。當學生掌握了多義詞的構成關系,特別是理解單詞的“字面”意義(literal meaning)和隱喻的意義(metaphorical meaning),就有助于理解和記憶英語的多義詞。以“water”為例,它主要有以下幾種意思:“水”、“含水或似水的制劑”(rose-water,lavender-water,soda-water)、“分泌液”(make/ pass water)、“流口水”、“灌溉”等。很顯然,前面三種義項是“water”的基本意義,而后面的則是“water”的引申義項。教師要向學生講解期間的聯系,并舉一反三幫助學生練習。學生通過隱喻思維和識別,加深對單詞的認知、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能夠掌握一詞多義理解對拓展詞匯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想象母語與英語的聯系,使隱喻機制在不知不覺中運行起來。隱喻理論應用于詞匯講解不僅僅活躍了課堂,加深了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助于學生認知思維的培養。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遵循我們人腦認知模式和思維的規律,在注重詞匯基本范疇講解的同時,加強詞義的引申和拓展,徹底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誤區中解脫出來。
3.隱喻的認知機制與閱讀教學。英語中的一詞多義(polysemy)是普遍現象。培養學生隱喻的認知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拓展詞匯。學生對語篇的理解能力還取決于對語境的理解。隱喻的一個重要語義特征就是喻體的意義與本體的意義,或實際語境之間的沖突。語境是確認和理解隱喻的依據。語境分狹義語境(linguistic cntext)和廣義語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兩種。狹義的語境是指一個詞或詞組所在的上下文、詞語的搭配(collocation)和句法結構(sentence structure)形成語境。隱喻的識別和不同的詞語搭配息息相關。例如“shoulder”一詞和不同的詞語搭配在一起都有特定的詞義。其中shoulder to shoulder(肩并肩),get the cold shoulder(受到冷落),put one's shoulder to the wheel(努力工作),stan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sb./ sth/(鶴立雞群),rub shoulders with(與名人交往),have a good head on one's shoulder(有實際才能),straight from the shoulder(坦誠的)。當“shoulder”作為動詞時,也就是句法發生了變化,即語境變化了,就產生了“shoulder”的引申項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肩負責任),to shoulder off sb.(用肩膀擋開……),to shoulder one's way into/ through(用肩膀沿著某方向……),這些都是由于“shoulder”一詞的隱喻作用。廣義的語境是指說話人與受話人所處的場合、時間、周圍的事物以及二者的溝通方式等。英語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通過語境掌握詞匯的含義、隱喻意義及具體用法。學生在閱讀時需在理解詞匯的字面意義的同時,注重拓展其隱喻的含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更加清晰了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種思維認知模式,這種模式會促使人們從一個具體的、熟悉的領域去認知另一個抽象的、無形的領域的事物。隱喻的表達在成人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處不在,給隱喻教學提供了教與學的機會。在成人英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把握隱喻在英語表達和使用的特點,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的演變機制,拓展詞匯量,充分理解句意,提升閱讀和寫作水平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創造性和聯想性領會西方文化,同時提高學生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因此,隱喻認知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02.
[3]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65.
[5]張青榮.成人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