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討論的力學課堂教學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力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基于前期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對知識點進行細化,而且注重學生的討論,不再是單純學生講。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翻轉;討論;力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O341-4;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179-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大規模在線課程和學習平臺迅速興起。這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促進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習模式趨向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1]?;旌险n堂教學模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始嘗試的改革模式[2]。如何做到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是很多老師思考的問題。力學課程理工科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介于基礎課(高數、物理等)和專業課(機械原理等)之間,在知識結構上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3-5]。力學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但該課程知識點多,理論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現在學時不斷縮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開始進行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6]。翻轉課堂就是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很多力學教師進行了基于小組學習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7-8]。
本人在力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也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嘗試,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不足之處,開始思考怎么改進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出了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而且把翻轉的知識點進行碎片化,使其成為一個個很小的知識點。這樣使學生易于接受,學習積極性提高,從而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前期的翻轉課堂設計
剛開始嘗試翻轉課堂,是把學生分組,小組共同協作來制作課件,小組里一成員來講,見圖1。翻轉課堂評分標準由評分小組來定,評分小組由學生組成。翻轉知識點由老師給定,包括詳細的知識點的要求。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但這一方式也有不足之處:知識點重復,比如剪切擠壓,就兩個知識點,很多小組都講同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聽課就厭倦了,不是自己組講就不集中注意力聽了;一個組里成員之間分工不明確,有的學生出現打醬油的問題,不花費時間精力去準備就得到這項作業的分數了;每個知識點內容有點多,學生準備花費太多精力。為了彌補這些不足,本人又提出了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得到了改進。
二、改進的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
1.翻轉知識點碎片化。翻轉知識點碎片化也就是把一個知識點拆分成幾個小知識點。比如組合變形當中的一個知識點:拉(壓)彎組合變形,拆分成五個小知識點。這五個小知識點包括:外力向軸線上簡化來判斷組合變形的類型,內力怎么分解,應力怎么疊加,怎么找危險點的應力狀態,組合變形的強度校核。上課之前給了學生預習任務書,五個小組五個知識點。這樣每個知識點內容不多,還避免了各組內容重復的問題。
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每個小組就五個學生,一個負責制作課件,一個負責到講臺上講授知識點,一個板書,一個總結內容,一個答疑也就是回答學生的問題。這樣避免了學生分工不明確,達不到鍛煉每個學生的目的。
3.翻轉和討論相結合。在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中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又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偨Y一些知識不再是老師主講,可以讓學生去總結,站到講臺上來給同學講。通過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總結凝練所學知識的能力。圖2是學生在總結知識點,學生在課下準備很充分,總結得也很全面。在翻轉課堂上,學生講授完一個知識點,別的小組進行討論,提出知識點,講授小組的答疑人如果答不出來,可以求助于別的成員。最后對一些重要的地方,老師再進行講解,強調一下,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老師不直接講出來,先小組討論,然后搶答,回答對了給小組加分。圖3是學生討論后搶答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討論很熱烈,學習熱情很高,搶答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熱烈。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大大減少了上課走神看手機的現象。這種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比單純地老師講授和學生講授效果要好,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4.課后的作業。為了更好地鞏固課堂授課知識,課后作業也采取了多種模式:課下收集和組合變形有關的實例提交網絡平臺作業;寫翻轉討論課的收獲與反思;完成網絡平臺上在線測試題;課后的作業題交紙質作業。
三、結束語
通過前期的翻轉教學實踐,提出了翻轉+討論的教學模式。課前把細化過的知識點做成預習任務書,布置給學生。課中讓小組各講一個知識點,而且進行明確分工。翻轉時注重學生的討論和搶答,不再是單純地學生講,討論環節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老師起個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去主動地思考,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后作業也是多元化,這樣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點。翻轉+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田良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學習透視[J].遠程教育雜志,2015,(3):3-10.
[2]王佳利.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校本混合課程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101-107.
[3]王鐸.理論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劉鴻文.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王延遐.工程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6]劉露.基于信息化的材料力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J].大學教育,2018,(1):63-66.
[7]許英姿,沈玉鳳.基于翻轉課堂的理論力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15,(6):737-740.
[8]許英姿,沈玉鳳.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9):173-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