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GIS本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社會對高素質GIS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較強的實踐能力是高素質GIS人才的重要指標。本文在分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探討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有助于提高GIS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GIS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023-02
   GIS(地理信息科學)是地學與計算機技術結合的交叉學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普及,其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社會對GIS人才的數量需求也大幅增長。但是越來越多的GIS專業本科生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現實中很多GIS學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大量的GIS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實踐能力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因此,作為GIS人才主要輸出源的各個高校GIS專業,對其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得不重視。
  一、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高校培養的GIS專業本科生,畢業去向主要是到各領域從事GIS相關的工作。GIS專業實踐教學應以行業導向為指導,注重學生工程意識、獨立設計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掌握GIS專業基本理論與方法,受到GIS應用研究及工程項目實踐的綜合訓練,具有能夠利用GIS技術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綜合問題的知識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能夠適應GIS專業不斷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能在國土、交通、房產、農林、地質、海洋、城鎮建設、區域規劃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相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項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等多方面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的原則,努力培養具有寬基礎、高素質、富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GIS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建議從課程體系設置、GIS專業實驗室建設、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鼓勵參加競賽活動、科研與教學相互結合、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本科生導師制、教學團隊建設等八個途徑進行實施。
  1.合理的GIS實踐課程體系設置。GIS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充分滿足本專業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的需要,實踐課程應綜合設置多層次、多形式的實踐課程體系。把實踐課程設置為驗證型、設計型、綜合型等由低到高的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理解和掌握,驗證型實驗如TIN及格網DEM的生成,設計型實驗如專題地圖設計,綜合型實驗如空間分析在地震災害和損失估計中的應用。形式上兼顧第一課堂實驗與第二課堂實驗,學生利用不同時間段去學習和擴展,第一課堂實驗包括課間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第二課堂實驗包括開放性實驗、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科競賽等。
  2.建設GIS專業實驗室。當前GIS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發源地,其在學生培養方面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因此,在行業背景下,高校GIS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很有必要。建立GIS專業實驗室,購置一些國內外常用的GIS軟件和相應的硬件設備,例如ArcGIS、MapGIS、SuperMap等,便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主要包括GIS軟件的使用、二次開發、GIS應用工程設計、航測與遙感圖像數據采集軟件和處理軟件的使用等,使學生能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
  3.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GIS實踐教學考核是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設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己瞬辉偈呛唵蔚膶嵺`報告,應結合課程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體現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與不足,以及對于教學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實踐課程可以采用實踐報告(成果)+答辯+動手能力考試的方法。答辯可以反映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考試可以敦促學生自覺地完成每個實習環節,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克服高分低能現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
  4.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目前,中國地理信息科學領域中學科競賽有很多,例如“SuperMap杯全國高校GIS大賽”、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件開發競賽以及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等。這些大賽已經連續舉辦多屆,其大賽的范圍涵蓋了地圖制圖、應用分析、三維建模等操作技能類和二次開發類兩大類型,分別適合GIS專業大學一年級以上的同學參加。因此,在大學不同的階段組織學生參加對應的大賽組別可以檢驗相應階段的課程學習情況及GIS軟件的掌握情況。綜合以上情況,在低年級學習了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圖學等課程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地圖制圖、地理應用分析類的大賽,訓練并檢驗學生的GIS軟件操作情況與使用GIS軟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年級學習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軟件工程、地理空間數據庫等課程后,結合GIS綜合開發與設計等實踐環節,組織學生參與二次開發類的GIS大賽,可以較好地訓練和檢驗學生的軟件設計與開發方面的綜合能力。
  5.將科研項目引入本科實踐教學??蒲凶鳛楦叩葘W校專業課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不但能夠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水平,同時又能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實際和更加生動,特別是引入到實踐教學環節當中。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對實踐方法和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較少,學生實踐方法和技能往往比較單一。這種科研教學結合的教學方式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際科研項目,廣泛開展學生科研活動,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及早培養科研能力。
  6.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靶F蠛献鳌笔切F箅p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礎上謀求共同發展、利益互補的一種需求性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培養企業人才的模式。目前,從事地理信息和測繪的單位生產任務比較多,并且設備比較齊全,但是往往缺少人手,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在進行數字化城市建設、天地圖建設、土地資源調查以及三權發證等大型工程項目,各測繪與地理信息部門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專業的人才,希望本科生到自己單位實習以彌補人才短缺,這一形勢可以促成高校與企業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機制,讓學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得到鍛煉。
  7.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是指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個學期就為每位學生指定一位專業導師,通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導師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的指導。本科生導師制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更早更多地接觸專業知識,有利于學生消除專業困惑,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與導師的接觸交流,有機會參加導師的項目,更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敢于探索研究,從而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8.注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個高效的專業教學團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保證。教學團隊建設是培養優秀專業師資隊伍的重要途徑,在團隊建設過程中,積極開展專業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發揮資深教師傳、幫、帶的作用。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教師側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梳理、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的轉化,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撰寫高質量的教材和教研成果,青年教師則突出實踐教學,側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計劃地派遣教師到國內外訪問進修,參與眾多GIS軟件企業組織的GIS軟件操作技能與工程開發應用的培訓等。通過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得對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對于GIS專業來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需要不斷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不斷探索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促進GIS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不斷提升,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GIS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GIS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高春,王志偉.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8).
  [2]羅小波,劉明皓.從社會需求角度探討GIS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J].信息系統工程,2011,(7).
  [3]王世東,景海濤,等.GIS專業“多維式”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礦山測量,2015,(1).
  [4]王成武,唐章英,汪宙峰,卿鳳,謝亮,姜照勇.雙創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與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7,(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5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