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啟思 以行解惑 提升學習實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思維是促進學生思考、探究知識的保障。思維活動會給學生帶來靈感,在頓悟中對物理知識豁然開朗。當學生發現學習問題后,會主動對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在質疑中活躍思維。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實踐,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會知其然,而且會知其所以然。了解知識本質,提高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物理;思維;問題;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4-0054-02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應該以活動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中積極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為了使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啟迪和引導,用問題來點撥和指導學生,實現以疑啟思,促使學生在思考中明確知識規律。為了驗證知識,最好的方法還是實踐,所以教師要以行解惑,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參與,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突破學習難點,實現對知識本質的掌握。下面以《物質的比熱容》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和探究,使學生可以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主動學習知識,做到以疑啟思,以行解惑,有效提高學習實效。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關注學生的實際,通過生活知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實踐中,積極分析思考物理知識和規律。學生有了求知的欲望和對知識的渴望,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知識。
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圖片,讓學生看到中午的大海,沙灘是燙的,但是海水卻還是涼的,而到了晚上,沙子變涼了,海水卻很溫暖;引導學生思考新疆的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說的是什么道理;或者是讓學生探究為什么農民夜晚向秧田里灌水,白天往外排水。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看到或者是聽說過的現象,但是對于其中的原因,學生并沒有進行深入分析,更不能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其中的科學道理,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對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借助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其中的物理原因。
二、動手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知識
為了使學生對比熱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進而解決問題。比熱容,看不到、摸不著,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這個概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動手實驗。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思考“如何使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熱量?”“若沙子與水質量不相等,會對實驗結果產生什么影響?”“實驗過程中需要哪些測量工具?”“怎樣進行實驗?”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設計實驗方案和實驗步驟,并且快速地“動起來”。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分析現象,總結結論,能有效提升學習實效。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和實踐后,會在自主感悟中深刻地認識到:“質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薄百|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同。”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形成了正確認識,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習實效。
三、設置探究問題,鼓勵學生在思考中明確規律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敝挥星‘數膯栴}才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和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使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主體。在對知識的分析和探究中,教師要恰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推理,促進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規律。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提問“沙子和水,誰的吸熱能力強?”“如何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水的比熱容是多少?”“比熱容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在問題的指引下,學生明確了應該朝著什么方向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學生提高能力。學生在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究中,了解“比熱容”這個概念,了解水的比熱容是c水= 4.2×103 J/(kg·℃),表示1 kg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 ℃時,要吸收(或放出)4.2 × 103 J的熱量。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總結規律,形成對新知識的科學認識。
四、合作分析討論,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并積極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能夠引導學生參與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對課堂任務的分析和思考,主動融入合作學習中。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比熱容表,之后,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提高對比熱容的認識。學生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的平臺,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在溝通中認識到:水的比熱容最大;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是不同的;物質比熱容與狀態有關;大部分固體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僅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等。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使他們產生了樂學情緒,他們彼此溝通,享受著分享知識的快樂和樂趣。
五、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檢驗。教師可以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感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通過具體練習來鼓勵學生應用知識,促進學生在應用中熟練地掌握知識。在本課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生活相結合的練習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答生活現象。如,汽車發動機為何用水來冷卻?冬天為何用熱水供暖?為什么熱水袋中裝熱水?問題與生活緊密相聯,會給學生一種熟悉感,促進學生主動融入到對知識的分析和思考中,在探究中解決問題,提高實踐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吸(放)熱公式:Q吸= cm(t-t0) [Q放= cm(t0-t)]解決實際問題。如: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2 kg,溫度為85 ℃的水,當吸收了1.68 × 105 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多少攝氏度? [c水= 4.2 × 103 J/(kg·℃)]。有了練習任務,學生的課堂也就有了明確的探究方向和思考動力,這是促進學生提高能力的根本和保證。學生會以練習為載體,以知識為依據,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疑啟思,通過動手實踐解決疑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 姜文俊.物質的比熱容演示實驗的改進[J].中學物理,2013(10):30.
[2] 卞萍.對改進比熱容實驗的質疑與教學建議[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13):28-30.
[3] 郭斌.淺談初中物理熱量的計算[J].中學物理(初中版),1996(3):30.
?。ㄘ熑尉庉?易志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5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