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輔思 以圖促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的Task是整個單元的最終輸出環節。在Task課時中,學生需要圍繞整個單元的話題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最終落筆成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謀篇布局,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三步寫作教學;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3-0037-02
Task環節是初中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寫作這種輸出方式,能直觀地反映學生對于該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然而在我們初中英語課堂Task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學生只會模仿,不會寫作。其實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材的編寫者們在引導教學上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新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Task在布置寫作任務前往往會呈現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它能夠形象直觀地將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使學生的記憶更加直觀、快速、有效,能鍛煉學生的思考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這一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從寫作教學的三個環節出發,探討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激發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興趣,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實效。
一、Pre-task—Get ready for writing
1.妙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導入,增加輸入
語言的輸入與輸出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英語輸出如果沒有大量可用的詞匯和句型,即使有很多美妙的構思,也無從表達。單詞寫不出,句型不會表達,輸出就是句空話。學生只有學好詞匯知識,不斷增加詞匯量,學習詞匯的正確運用方法,才能增強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獲取更多的寫作素材,進而提升英語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的導入部分以詞匯為基礎,結合實際生活和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時恰當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展開頭腦風暴,重視詞匯和句型的積累,為之后的輸出打好基礎。
[案例1]7A Unit 5 “Let’s celebrate!”的Task要求學生寫自己最喜歡的節日,為了讓學生在最后的輸出環節有話可說,也為了復習本單元所學,筆者在導入部分設置了一個Brain storming環節,通過頭腦風暴,結合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快速回顧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見圖1),并鼓勵學生利用本單元所學擴充與節日相關的短語表達,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實踐證明,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更快地學習新知識并復習整合舊知識,發揮聯想與創意,形成系統學習和思維的習慣。此外,知識的拓展又讓學生在最后的寫作環節可以有多種選擇,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談論自己真正喜歡的節日,而不是限于詞匯量只能模仿例文,照本宣科。
2.巧用思維導圖解讀課本范文,構建支架
新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Task都會提供一篇范文供學生進行參考和學習,教師如果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講解一下范文,就匆匆讓學生動筆寫作,最終學生呈現的作文往往就是依葫蘆畫瓢,沒有清晰的框架結構。因此教師在讓學生落筆寫作前,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解讀范文,構建一個基本的寫作框架,使學生掌握寫作的技法,讓他們在最終的輸出環節有章可循,省時高效。
[案例2]某位教師在執教9A Unit 5 Task 的一堂公開課時,先利用閱讀技巧對范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例文中的重難點,之后引導學生歸納段落大意,讓學生清楚知道每段的中心思想。為了進一步降低寫作難度,她又呈現了以下這張思維導圖:
從思維導圖中,學生能非常清晰地了解“My favourite art form”的寫作模式。文章可以分成三段書寫:第一段是引言,學生要表述清楚“What art form do you like best? Are you good at this art for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art form?”這三方面的內容。第二段是寫作的主體部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講述自己的故事。最后一段結論主要談論自己的感受。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只要根據思維導圖中的問題遣詞造句就能順利完成寫作任務。由此可見,直觀的思維導圖可以為最后的輸出做好充分的鋪墊。
二、While-task——根據思維導圖擴充相應內容,有效輸出
當然,光有基本框架還不夠,教師如果對文中的一些有用表達方式不進行強調,對于重難點句型不讓學生進行足夠的操練,最終必然會導致學生輸出時出現各種句型、語法和拼寫錯誤。因此,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框架中的要點進行遣詞造句,以此來夯實學生的基礎,讓學生進行思路整理,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構思文章的能力。
[案例3]7B Unit 7 “Abilities” 的Task要求學生寫一封推薦信。根據教材提供的范文,筆者先引導學生總結出推薦信的通用格式,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如下:
然后讓學生結合已學內容進行發散思維,比如在講到ability時,學生腦子里會冒出很多相關單詞,如clever、bright、smart等,筆者會順勢讓學生舉一些相應的事例,以此來操練一些基本句型,如:learn...quickly/well,use...well,can/be able to/have the ability to...,be good at/do well in...在講到personality時,同樣要求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學生在遣詞造句的同時既可以鍛煉思維能力,也可以復習學過的句型,在之后輸出時就會有真實的屬于自己的內容。
三、Post-task—Display the writing
1.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綜合評價,愉悅共享
思維導圖除了可以用于寫作環節,還可以用在最后的評價環節。有效的思維導圖能夠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交流互評,能幫助學生找出文章中遺漏的要點以及其中的病句,同時同伴間能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交流一些好的句式,使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
[案例4]某位教師在執教8A Unit 6 Task的一堂公開課時,在最后的評價環節,呈現了中考書面表達評分細則的思維導圖,她按照中考寫作20分的要求細分到每個得分點,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了加分項和扣分項,這樣的評價方式要比單純的口頭表揚good/excellent/well done或鼓掌有效得多。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鞏固,發散提高
課后作業是強化和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的重要環節,它能激勵學生把英語的使用延伸到課外。因此,教師也可以考慮將思維導圖用于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就當堂課內容自由發揮,繪制體現個人特色的思維導圖,并寫出具有新意的文章。實踐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是學困生也會積極投身于思維導圖的設計中。有的學困生的繪畫和設計能力甚至高于學優生,這種新型的作業使他們的長處得以充分發揮,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減輕學生對寫作的畏懼感,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恰當地運用思維導圖,發揮其對于教學的輔助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梁康.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7):17.
[2] 陳敏.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5(1):36-41.
(責任編輯 周侯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