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生活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循序漸進地推進數學教學,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深化他們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化;學習興趣;教學導入;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42-01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時,《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边@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并在生活中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
一、通過生活化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睌祵W教學中,若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切實解決數學學習過于枯燥乏味的難題。以往的數學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覺得數學抽象難懂,無法激發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實施生活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學《統計》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喜歡的顏色、愛好等,再分門別類地進行統計。這樣就把統計的知識融入實踐活動之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探究所學知識。
二、注重課始生活化的教學導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設計引人入勝、有趣的課前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步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課準備結束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在下次課前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也就是要求他們在學習前去自行搜索和下載上課有關的學習資料,從而實現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的目的。例如,教學《升和毫升》一課前,教師讓學生到超市觀察各類商品的大小,使學生對升、毫升等體積單位形成初步感知,或者設計一個知識導入的環節,促進學生對生活化素材的運用。在導入環節,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等途徑引出將要教學的內容,實現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之目的,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三、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生活化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切實體會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系,消除學生數學學習的負面情緒,使學生敢于直接表達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各種想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例如,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拋硬幣的活動,理解硬幣有可能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又如,在教學加減法、人民幣以及小數等知識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玩具買賣的活動,并邀請家長參與。學生可先自行選擇自己準備買賣的玩具,帶到學校后可8人或者10人組成一個小組,各組之間的同學可彼此買賣自己喜歡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解決整錢找零等問題,從而深化了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抓好生活化的實踐教學
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可以說是生活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教師要更好地把握學生課后的學習時間,以多樣化的途徑,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進行學習。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其實踐學習的時間和內容有所差異。對于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實踐學習的重點要放在鞏固基礎知識上;對于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實踐學習的重點應放在繼續拓展知識上,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和認知空間。例如,教學《折線統計圖》這一內容后,教師應當用分層的辦法,讓學生分別去進行課外生活化實踐學習活動。對于那些知識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要求其了解與掌握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折線統計圖,并對圖中的相關數據加以分析,使學生深入理解每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對于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讓其自行實施對某一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又如,教學《土地的面積計算》這一內容時,由于課本中枯燥乏味的素材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不會進行深入探究,所以教師可引領學生投入到實踐學習活動當中去。教師可以先提問“同學們,如果請你們測量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有多大,你們會使用哪一種方法進行測量呢”,然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將原本較為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起來,深化了學生對計算和測量等知識的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循序漸進地推進數學教學,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深化他們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責編 杜 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