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換句話而言,學好了語文也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并且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逐漸體現出自己的文學素養。小學新課標改革目標明確地指出培養小學生語感的重要性,但是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部分小學教師卻忽視掉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工作。本文從四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感的培養策略,以期為語文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語感培養
  語言是人同人交往之間最為重要的一種工具,而小學語文實際上就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尤其是針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語言語感的養成工作,幫助他們能夠快速且正確的掌握一些語言習慣,學會利用一些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僅有助于小學生的學習,對于他們日后的發展和成長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 情境訓練法
  語言的發展與形成同周圍的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一個良好的情境,更有助于渲染情感,構建一個比較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也可以同情境產生一樣的情感。因此,教師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構建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個活動中,為培養他們的語感奠定一個堅實的情感基礎?,F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由一些簡單且精煉的小故事所組成的。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其中,體會到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與思想,進而領悟到語言所傳遞的魅力。
  例如,在《雨點兒》的教學中,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創建一個情境: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線,這些線落入到水中,就看不見它們了,猜一猜這是什么?這時候,學生就會回答出是“雨點兒”。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在下雨的時候,帶領學生觀雨,讓現實和文章相互的重復,更容易為小學生構建一個真實的環境。接著讓學生嘗試著朗讀小雨點說的話,如:“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在情境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朗讀的方式,適當的提醒孩子們,注意其中的生字,數量詞的用法等。最后,再讓學生自己讀,或者是齊讀這句話,當他們在投入朗讀的時候,無形中就能增強他們的語感。
  二、 朗讀法
  朗讀實際上是閱讀中最為基礎,也是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教師首先要流利且富有感情去朗讀這篇文章,然后將自己的表情、語氣等都傳遞給學生。從相關調查中可以發現,低年級學生認識的字比較少,而且經常會出現漏字和錯字等問題,所以,教師正確的范讀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同時,教師在教讀的時候,應該把握住文章整體的節奏和規律,再去讓學生跟著自己試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幫助小學生感受其中的感情,進而真正的找到一個正確的閱讀模式。
  例如,在《陽光》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就要有一個詳細的教學目標,規定學生要正確且流利的朗讀這篇文章,并且嘗試著背誦它。其次,還要感受到陽光所帶來的美好,培養小學生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利用多媒體來演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小樹苗成長的樣子,并且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接著,通過自由朗讀的方式,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最后,教師還可以特意地強調其中的標點符號,在朗讀帶有感嘆號和反問號的句子的時候,語氣上也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同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差異性,年級比較低的學生,他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是不用非??桃獾厝ダ斫馕恼碌膬热莸?,只是需要有感情地朗讀,就可以明白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三、 想象法
  想象力在培養學生語感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學習語言知識的時候,想象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從現階段,低年級的教材中可以發現,雖然文字比較少,而且詞語也比較簡單,但是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將這些文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又具備一定的節奏和韻律,看著非?!盎顫姟保兄谂囵B小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出一個美好的場景,讓學生閉著眼想象這個場景,給予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之感。
  例如,在《小小的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孩子閉上眼睛去想象,在深藍色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彎彎的月亮,慢慢地,天空就像是變成了大海,月亮也變成一條小船,于是小船就在大海中搖晃。盡量讓學生去想象一下小船在搖晃時那種怡然自得的感覺,在讀出這句話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文字以外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理解詞語實際上也是理解這段話最為簡單的一種方式,教師在教學訓練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去理解與感悟句子中的真情實感,不斷去想象這些事物的內在美。
  四、 實踐法
  對于一個陌生的詞語,要想了解和掌握它的含義與韻味,如果只是單獨的查閱字典,這還遠遠不夠。而是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實踐與探究,要有最真實的體驗,才能真正地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和韻味。因此,在低年級語言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增加與孩子們的一些生活實踐相關的內容,帶領他們走到一個比較真實的世界中,增強他們的實踐經驗。
  例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教學中,在這篇文章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到植樹的意義,并且擁有一定的綠色和環保意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輕聲的閱讀課文,說一說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地方,用波浪線畫出來,多讀幾遍,再說出自己的理由。接著,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和同桌有感情地朗讀,并且互相指正,尤其是其中的關鍵詞,如“興致勃勃”等進行理解與體會。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踐,親自去植樹,給它澆水、施肥,讓這棵小樹可以茁壯的成長。在這種自主性生命探究的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更容易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到事物所蘊含的真摯情感。
  五、 結束語
  語感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基本體現,這種體現并不是局限在直觀的感受上,而是要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內涵。培養語感最為有效的方式是朗讀、想象和實踐,教師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語感的形成并不是一項非常簡單且快速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且系統化的工作。因此,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采用合理化的方式,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明.重視訓練,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10).
  [2]楊光,閆俊茹.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之點滴經驗[J].新課程(小學),2014(7):32-33.
  作者簡介:
   廖俊英,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四都鎮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