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孔子教學之道與當代教師的教學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孔子被尊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會后發表共同宣言:“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笨鬃拥乃枷肱c學說得到舉世公認,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一名當代基層教師,當仁不讓的,首先是借鑒孔子的教學思想與智慧,以期促成自身的教學成長。
  一、教學旨歸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何謂仁,通俗地說,就是借助“人性向善之力”,導之以正道,再不斷修煉,以趨向或達成完善人格的歷程。行仁、成仁,往往是立體動態的過程,因此,教育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導。
  仁者愛人??鬃铀f的愛人,絕不是毫無原則地愛??鬃訍墼鞣置?,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其良苦用心的背后是明示弟子是非分明,善惡分立,追求人格的日臻完善。孔子的立場向來鮮明,不包藏其錯,不包容其大誤。這也恰恰是對他人(弟子)負責,對其生命負責,對其完整人生負責的鮮明態度。
  孔子教育思想以“立人”為旨歸?!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論語·雍也》),孔子一生學而不厭,一方面是通過不懈努力,孜孜以求,達成自身成仁的完善人格追求;另一方面,特別重要的是通過“己立”而“立人”,孔子一生的誨人不倦,實際上即是“立人”(立他人)“達人”(達他人)之途。
  二、教學原則方法
  孔子的經典教育原則不勝枚舉。下面試舉其要者,加以剖析。
  (一)因材施教
  當今現實中,因材,是因“英才”施教,所謂的“培尖”,是沖清華北大;“培優”,是沖名牌大學;培“重點”,是對有重點潛力的施教,美其名曰“補偏補差”。而真正的學偏與學差,倒少人問津,甚至無人問津。照一些“精明”的教育管理者看來,這些學生實在扶不上臺,投入即使巨大,也會很少產出,甚至無產出,在強調高效的年代,干嘛要無效投入呢?這樣的思想早已違背了教育公平及正義,與孔子倡導的“因材施教”原則相去甚遠。教育之道,本就該關注全體,分別對待,具體指引策略各異,以便人人奮發上進,各有所成。
  1.教師所得宜深厚
  “溫故知新,可以為師也?!笨鬃釉O教,當在三十而立之后?!叭诵?,必有我師?!奔词苟ⅲ蓭?,也從不停止向學,“入太廟每事問”“為之不厭”,是孔子最自信的品質所在。如果說孔子也有自負的一面,那便是自許學習能力強。孔子不斷學習,切磋琢磨,直至成為學生心目中高山仰止的人物,“仰之彌高,鉆之彌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論語·子罕》),簡直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一般,深不可測,高不可測。要知道,這話可是顏淵所親言,顏淵乃德行科第一高材生,其品行不容置疑,(后代將其尊為“復圣”)。退一步講,如果說顏回畢竟是孔子弟子,那么衛國邊關守將者的評論,可能從某一方面說,更值參鑒。儀封人見孔子后,出來對孔子弟子說,“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八佾》),天命孔子作為木鐸,來宣化眾人,救世苦難。什么樣的人才能擔當宣揚天下正道的大導師呢,孔子啊,可見孔子的德行學問已臻至境。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可能要有一桶水,孔子卻是有天下一缸水。而作為當代教師,要想因材施教,前提是你要有施教積淀的資本,你自身在業務上要探求有得,且所得既深且厚,德行上也要日臻完善,甚至止于至善。
  2.教學須了解學生特質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子貢是孔門十哲之一,言語科高材但可能有言出不逮之不足??鬃俞槍ζ洳蛔?,巧加引導,在說出之前要先做,實踐達成,再將你達成的說出來,非常有針對性。有針對性,效果才可能達成最佳。對同一問題,針對不同的人,孔子也有不同答案?!墩撜Z·先進》記: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因不同的材,施不同的教,給冷人適當地吃熱藥,給熱人適當地吃一些冷藥;粗者細之,細者粗之;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如此般,孔子因人而異的答案,體現了孔子的教育智慧,因人不同的指導,也促成了各人的自我反省及完善。
  孔子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一生開壇設教,孔門十哲外,更有諸多優秀人才培養。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即是明證。我們一生從教,又有現代化教學手段,先進教學設備,如回首一生教育業績,我們培養出的德才兼備的一國棟梁之才有幾人,某一領域的權威大腕有幾人,退一步說,即使一省一市的棟梁,一地的科技文化藝術人才,又培養出幾人?
 ?。ǘ﹩l誘導
  某著名特級教師,給外國教育考察團上公開課,他提的問題,學生都會。外國專家因此質疑,“學生都答得很好,看起來學生們都會了,為什么還要上這堂課”?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優質課“精品”,這就是我們啟發誘導的“成果”展示課。還有的小學教師為了公開課的效果,讓小朋友會的舉右手,不會的舉左手,這樣上課一提問,齊刷刷地舉手,發言積極性很高,叫起來回答的準確率百分百,因為她只叫舉右手的。這就是我們對“啟發”教育的理解和運用。而孔子的啟發式教育有如下特點:
  1.憤悱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墩撜Z·述而》)所謂憤,是“心求通而未能通”,悱,是“口欲言而未言”,如果不在這樣的憤悱狀態則不必啟發,換句話說,啟發了也沒有效果,啟了也不可能不發,或者說是拔苗助長。而前述北京專家課堂提出的問題,是根本不需要啟發的問題,學生自求即能解答,學生能自求解答,則無需課堂再耗時,否則導致學生思維能力的平庸化;那位小學教師的啟發只能是自欺欺人。
  2.生活化情景化??鬃咏逃龢O少脫離生活實際憑空談玄。我們以《論語·衛靈公篇》“及階”章為例: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苯宰?,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盲樂師師冕來會見孔子,孔子和他走到臺階之前,孔子(告訴他)說:(這是)“臺階?!弊叩阶裕鬃泳停ǜ嬖V他)說:(這是)“坐席?!钡鹊剿腥硕甲靡院?,孔子就(告訴他)說:“這里有某人在,這里(還)有某人在?!痹跇穾煄熋岢鋈ヒ院?,子張又問老師孔子:“這就是和(盲)樂師(師冕)說的方式嗎?”孔子說:“對,這原本就是幫助(盲)樂師(師冕)的方式啊。”你看,什么是仁者愛人,孔子一個概念都沒說,但他用言傳身教詮釋了什么叫仁者愛人,什么是人與人相處之道。這就是生活化的啟發教學!“及階”章極其生動地再現了2500多年前孔子與其弟子生活化的教學場景?!罢Z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孔子和弟子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一個是現代化的教育觀念,一個是春秋末年“骨灰”級的教學案例,竟然完美地無縫對接!
  顏回曾盛贊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保ā墩撜Z·子罕》)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考狀態,使他們在學習中,自始至終感到汲取文化知識,就像追趕什么唯恐追趕不上那樣,即使追上了,又怕會丟掉什么,所謂“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我們的啟發,最終是讓學生舉一反三,自能發動,自主探究,自力尋求,自得成果;取得成效后,又自我啟動,自主推進,自在調節,走向深入,以期促成正向積極循環,達成欲罷不能的效果。
 ?。ㄈ┧紝W并重
  孔子曾經告誡弟子:“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墩撜Z·衛靈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意思是不學習怎么去行動,不思考怎么能有收獲,意在叮嚀弟子要思學并重。
  當下的教學在促學、導學上,可謂窮盡各種手法,但在導思上,做得還很不夠。我們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并高度重視,其次在教學上要留空白,讓學生有思其所以然的空間和時間。《論語·季氏》篇有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依照此九思,今天,我們也應在專業學習,品行修煉,實踐能力方面多思:課思精,業思勤,品思進,德思修,言思踐,行思速,閱思廣,讀思驗。宏茲九思,方可日新,日日新,德才兼備,文質兼美,然后達成一又紅又專的當代君子風范。
  三、師生關系
  孔子及其門人的師生關系歷來令人羨慕。筆者將孔門教學場域中的師生關系概括為十六字箴言:平等互動,真情傾注,亦師亦友,教學相長。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側,孔子說今天咱們來聊聊志向的話題,你們平素總說沒人了解你們,如果真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會怎樣呢,當然,也不要因為我比你們稍大,就不敢說,盡管說出來,大家討論討論。經老師設置這樣一個平等暢懷的情境,子路、冉有、公西華紛紛發言。子路的志向顯得足夠宏大,“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的志向,說得留有余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的志向,則謙遜有加,“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正如孔子的評價“唯求則非邦也與?”“唯赤則非邦也與?”,三位弟子講的志向相同,說法各異,顯示了各人不同的性情差異及個性特色,這是孔子弟子各有所成的一個例證。但他們的發言大都是同質同向的,產生不了思維的碰撞,觀點的交鋒,少了許多機趣??鬃右娫鴷懯冀K在彈琴,知道他必有不同想法,點明讓他發言,但曾晳仍然謙推說自己志向與他們不同??鬃右木褪瞧降冉涣鳎髯詴硲?,相互激發,便進一步鼓動他說出來“盍各言爾志”,這樣才有深得孔子稱許的曾點的高論新鮮出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睆目鬃印拔崤c點也”的深長喟嘆中,可見孔子是多么向往這樣一個禮樂祥和、萬民和樂的社會局面。這可能是孔子憧憬無數遍的理想場景,但這是曾晳的個性表達,如此生動,如此美妙,怎么不令人心旌搖曳,激人贊賞!那句脫口而出的“吾與點也”與其說是贊嘆曾晳的觀點,不如說是孔子心聲的宣示:“高山流水遇知音啊”“啟予者點也!”
  于此一志向為題的教學場域中,各自言志是情趣,思想碰撞是理趣,適時引導是智趣,可謂情、理、智趣兼得;各人暢懷,心照不宣,是友;巧加點撥,高標引路,如師。真正亦師亦友,教學相長!
  方今師生關系緊張者多,相得益彰者少。如此現狀越發令人頻頻回首,回首二千五百多年前那沂水春風般的教學場景,那如沐春風的談話方式,那春風十里的教育氛圍,那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四、教學追求
  孔子進則用世,退則修身;進則實現理想,退則保全理想。孔子的理想是,通過恢復周禮,達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的大同社會局面。理想,始終是不變的追求與堅守。如何能保證理想的追求與堅守呢,周游列國,是其外化的嘗試;學與教,才是其理想堅守真正的動力源泉。孔子一生始終不曾懈怠的,就是學與教!
  現在的一線教師,受社會功利的影響,有幾人能始終保持教育初心,又有幾人還能保持個性張揚?我們不可能苛求每個教師,都要具有遠大的夢想,但起碼,要謹記教育的宗旨是立人。這樣,才能不唯分是從,不唯數字量化是尊,才能從教育的本質出發,真正將教育的真義堅持到底,真正對每一個個體負責,對每一個學生的健全成長及長遠發展負責。
  好學不厭,誨人不倦??鬃拥恼d人不倦,是建立在其好學不厭基礎上?!帮埵枋筹嬎鷸V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保ā墩撜Z·述而》)“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曾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到底什么樂,樂趣如此深長?為學之樂,進德之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我也,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治長》)孔子對自身的好學,絕對地自信??梢哉f,沒有好學不厭,就不可能有誨人不倦,或者說,盡管可以有誨人不倦的良苦用心,但是可能失卻了誨人不倦的教育能力。盡管世間有很多尸位素餐的人,但孔子絕不是其中之一,孔子也不允許自己有哪怕一丁點的不勝任,這與他的人格追求、道德素養相抵觸。也正因此,孔子的好學不厭,保證了他誨人不倦的可能與質量,而他的誨人不倦,也內在地解決了其好學不厭的動力與方向需求。
  今天,我們教學上有很多困惑,很大一部分是緣于學習不夠,或者說學習不力,甚至于學習力不夠。現在這個時代,信息大爆炸,知識更新很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教學設備教學技術也更新很快,課程開發與研究水平,課標理念也在更新換代,教學者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能儲備,可能也未必能及時趕上時代的步伐,完全符合現代教學的需求,更不必說,那些只是固守自己一畝三分貧瘠之地的“捍衛者”了。
  學無止境,教亦無窮時,教與學相長相進。我們要多學習領悟孔子的教育之道,保持教育初心,方可于教育實踐中不斷成長。【本文系浙江省浙派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十三五”第二輪專項重點課題“論語研讀與教師精神成長關系的探究”(課題編號:zpmsmxz2017-9)的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龍建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