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音樂教師的職業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我長期徜徉于音樂和教育的“田野”之中,搜集了大量的音樂理論、中外音樂素材和音樂教師培訓資料,加上多年的音樂教育實踐和理論學習、精心設計師資課程,因此,我的音樂教育知識儲備多次在師資培訓中得到總結和升華。
【關鍵詞】音樂師資培訓;音樂教師成長;綠化事業;終生學習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長期徜徉于音樂和教育的“田野”之中,搜集了大量的音樂理論、中外音樂素材和音樂教師培訓的資料,加上多年的音樂教育實踐和理論學習、精心設計師資課程,因此,我的音樂教育知識儲備多次在師資培訓中得到總結和升華。
一、打開思路,終生學習
一線老師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外出學習機會較少,即使有學習機會,學校也盡量派“語數外”等“主科”老師去參加學習,“體音美”這些多年來被列為“小三門”的學科不受重視已經不是新聞了。音樂教師如何完成職業成長?這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但簡單而言,我想也就四個字:“終生學習”。如何學?我把它總結為“找機會、拜名師、尋組織、網上學”四條途徑。
找機會,即參加各級各類本專業、本職業、本行業相關培訓,增長知識的同時與同行進行溝通交流,尋找差距、見賢思齊,借鑒他人經驗,奠定自己成長的基石。新課標實施十多年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師資培訓都很多,盡管有些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但出來學習總是或多或少會有收獲。也會有一些名師和培訓機構按照商業模式舉辦的師資培訓班,只要考察好師資的教育背景,培訓機構資質是專業好、信譽好,又滿足一線課堂教學需要,都應盡量去參加。我給老師們舉了個例子,河南舞蹈編導界的一位特級教師曾說的兩句話令我終身難忘,她說:“我是我們學校自費外出學習的冠軍。”還有一句是:“對于舞蹈編導之外的事情我并不關心。上班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們把我的工資搞錯了,我多年來享受的一直是‘工人待遇’?!边@一方面顯示出老教師熱愛學習、不惜代價的可貴品質,同時也體現出她“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一心鉆研教書育人”的高尚師德和敬業精神。
要想在專業領域拔尖、做出一番成績,拜學于名師門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好老師就像一座燈塔,一句話就能點亮你的人生,一個表情就讓你知道對錯,推薦一本書就能為你指引前進的方向。另外,參加一些學校、學術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會讓老師們在專業成長方面具有歸屬感,并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得到最新專業動態和歷練機會。最后,要學會在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學會尋求學習資源和機會。比如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類的課程在“愛課程”網站上就有七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上線,足不出戶能學到國內七所大學的音樂教學法課,可見網絡時代的學習資源有很多共享的福利。另外,在備課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受到互聯網和一些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比如網易公開課中的“音樂鑒賞”,還有騰訊、優酷、土豆網上千千萬萬的音樂教學視頻,以及一些音樂類微信公眾號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重要資源,但這些資源通常良莠不齊,選擇它們也需大量時間,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鑒別力和判斷力。
二、面向全體的綠化事業
面向全體學生,不落下任何一個人,是我們當老師的基本教育原則,學生對我們來講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茫茫人海、蕓蕓眾生中的一員,但對于學生本人和他的父母、家庭來講,卻是100%,人的重要性、珍貴性不言而喻。“面向全體”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于教師培訓。對于培訓者來說,一位學員只是眾多學員中的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但對于教師本人來說,卻是100%的獨立個體。毫不夸張地說,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精神面貌都決定了他一生當中將面對的千千萬萬青少年學生會擁有一個什么樣的學業引領者和靈魂塑造者。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曾說,“音樂教師的重要作用不亞于一位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對于一名導演而言,他的失敗僅僅影響一場演出,對于一名音樂教師而言,他若失敗,將會影響從他工作到退休的三十年,將會扼殺三十批兒童對于音樂的熱情。”可見音樂教師的光榮使命和重要作用。
實際上,奧爾夫教學法中的“For All Ages”(為人人),柯達伊教學法中的“讓世界屬于每個人”,都體現了一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博愛思想。從專業角度來講,就是指音樂教育應面向所有音樂專業和非專業人士;從教育的角度來講,就是為了服務于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不同種族的所有人,即所謂的“有教無類”。中國是人口大國,國內的師資培訓班動輒數十人上百人,即使在學員常常是一二百人的情況下,我也會想方設法讓學員輪流上臺參與音樂游戲和集體活動,只有他們親身體會到音樂教學的樂趣,才有興趣將所學到的教學法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只有老師們用“面向全體”的理念接受教育,他們才能將這種理念真正貫徹實施在課堂教學當中。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音樂專業畢業的學生是要從事音樂教師職業的,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我的碩導謝嘉幸老師、博導管建華老師以前學的都是作曲專業,李妲娜老師是小提琴演奏專業,但是他們都清醒地意識到音樂教育是綠化事業,才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果斷轉變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專業”。謝嘉幸教授認為,國民音樂教育是“綠化事業”,管建華教授認為音樂教育專業是“朝陽專業”,而李妲娜老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組織一次閔慧芬二胡獨奏音樂會時,發現根本沒有觀眾。由此她發現我們國家并不缺乏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而是更需要培養具有一定音樂素養的合格觀眾。這就是所謂的“國民音樂教育”和“基礎音樂教育”,也是李凌、趙沨等老一輩音樂教育家多次強調的重中之重。
三、輔以情懷、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身邊就有不少優秀的音樂老師。比如李妲娜老師就是一位堅持推廣傳播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教育界老前輩。三十多年來,她頂住“崇洋媚外”的種種質疑和不被官方和教育主流渠道認可的層層壓力,堅持從民間做起,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奧爾夫學會為平臺,承擔起了從幼兒園到大學教師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以卓越的音樂教學方法體系啟迪中國音樂教師的思路和智慧。為了培養音樂師資人才,她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常常帶病工作,甚至在75歲那一年,因在教室里上課時摔斷了胯骨導致骨折,僅僅康復四個月后就又堅強地重返課堂,其敬業精神真是令人感佩!在基礎教育領域,更是有許多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河大附中教數學的金玉梅老師是一位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覺、自省、自信意識和愛國情懷的老師,她借著自己當班主任的便利條件,積極帶領全班學生學習戲曲、書法、開封盤鼓、宋詞樂舞等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進課堂做的有聲有色。她用行動宣言、用成績說話,以自己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付出、孩子們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家長的支持。這些老師的感人事跡既平凡又偉大,既遙遠又親切,他們是千千萬萬中國音樂教師學習的好榜樣。
作為一名培養師資的老師,做一場受歡迎的音樂教師培訓講座,也許只有短短幾小時的時間,但它可能傾注了一位老師幾十年的心血和精力、學習與積累,正如有位音樂教育界前輩所說:“作為一名教師,我終生都在學習,實際上我生命中每分每秒、無時無刻不在備課?!蔽蚁耄@位老師一定是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也正是心中有“愛”,長期保持學習的姿態,才讓他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散發光彩,大容量的學術前沿信息充滿了智慧,令學生每每聆聽均有開闊眼界、茅塞頓開的感受。總之,無論我們在高校還是中小學,當一名光榮的音樂專業教師,就要為音樂教育的綠化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立梅.柯達伊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5).
作者簡介:尚永娜(1977—),藝術學博士,河南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