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目的性閱讀,提高學生閱讀成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明確要求。但是不少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目的性,十分盲目,有的只圖速度,囫圇吞棗,有的讀完一本書后依然頭腦一片空白,似乎并沒有什么感悟。這樣的閱讀是在做無用功,閱讀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目的性閱讀,即明確閱讀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在閱讀中要采用什么方法,從而讓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閱讀成效也自然得到提高。
一、著眼題目,推測內容
在目的性閱讀中,學生首先要知道該作品是否是自己需要閱讀的對象,能否解決自己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要先關注文章的題目。筆者組織學生先讀題目,然后,嘗試從題目推測文章的內容。因為標題是文章的靈魂,所以,一旦學生能快速把握住文章的題目,則能對內容有所了解,這樣就能明白在閱讀時要著重捕捉哪些信息,閱讀效果自然會得到提高。
比如,在閱讀必修二《祝?!芬晃臅r,筆者鼓勵學生從文章的題目入手展開分析,預測一下文章的內容。學生首先發現:“‘祝?!臼且粋€美好的詞語,表示向上天祈求福氣,我國某些地區的除夕風俗中就有祈禱賜福的風俗,也叫祝福?!蓖ㄟ^題目學生可以知道文章可能和當地人們的生活有關,人們在祈求祝福之后,生活變得如何了呢?是否會變得更好了呢?學生由此可以知道,在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著重關注文章中主人公的生存狀態。學生可以發現,女主人公生活十分悲慘,和“祝?!边@個題目完全無關,這樣學生就能明白,文章的標題其實使用了反諷的形式,表現的是社會對人性的危害,而并無“祝?!钡脑?。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在此后的閱讀中就能逐步驗證自己的想法,體會文章的內容。
目的性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在分析文章題目的過程中,學生能快速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么,并猜測閱讀文章能幫助自己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展開閱讀,學生自然就會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
二、展開內容,點出話題
在明白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后,學生就要從頭到尾地閱讀全文,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抽象出一個話題,并圍繞該話題展開推理,看看作者如何表述。如果能在把握話題的基礎上展開閱讀,那么對于文章中信息的把握就會比較集中,而不會糾結于文章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
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必修二《林黛玉進賈府》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題目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林黛玉進賈府后的所見所聞。由此可知,這篇文章的話題是和封建大家族相互之間的交往溝通有關。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要圍繞這個方面展開思考,看看文章如何展開相關的內容。學生在這樣的目的性閱讀中就能發現,林黛玉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的性格不同,在賈府的地位也不同。筆者鼓勵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看看林黛玉遇到了哪些人,他們如何對待林黛玉,而林黛玉又如何對待他們。這樣學生就會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這篇文章的篇幅較長,所以學生無法面面俱到地掌握文章的全部信息,如果能在一定的目的下閱讀,學生就會更好地掌握相關的信息,提高閱讀效果。
目的性閱讀的目的是為了高效,所以要追求閱讀速度。但如果囫圇吞棗,那么就算速度再快也沒有用。所以,目的性閱讀不僅要講究速度,還要講究效率。如果能圍繞話題展開閱讀,快速抽取出和話題有關的信息,那么,學生的閱讀效果就會得到明顯提高。
三、嘗試延伸,力求全面
在快速閱讀中,學生對文章的脈絡有了大致的了解,對文章中的亮點也有了一定認識。如果只是閱讀普通作品,那么這樣已經夠了,但是如果學生閱讀的是文學類的作品,那么這樣的理解顯然有點膚淺。所以,筆者鼓勵學生展開多元延伸,嘗試閱讀一些和該作品有關的背景資料,以便更全面地掌握該文章的內容,并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比如,在學習必修二《邊城》后,筆者鼓勵學生展開延伸閱讀,促使學生對作品有更多的認識。首先,學生可以嘗試閱讀一下其他沈從文的作品,看看沈從文的寫作風格是怎樣的。學生發現,沈從文的作品大多展現了淳樸的鄉土民風,體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其次,筆者鼓勵學生閱讀一下介紹沈從文寫作風格的文章,或者閱讀一些沈從文的傳記性文章,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到,沈從文追求的是唯美的藝術境界,他希望在作品中展現沒有被工業文明浸染的世外桃源的生活,體現純天然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筆下,有不少類似翠翠的人物形象,在城市文明逐步包圍鄉土文化,影響人們價值觀的過程中,翠翠等人物展現出了對于淳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回過頭來看《邊城》,學生可以發現,翠翠正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作者通過翠翠這個人物表達了自己對于美的理解,展現了淳樸的民風。在作者的心中,翠翠就是一個淳樸的代表,她敢愛敢恨,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愛,而且她所追求的是沒有經過金錢污染的淳樸的愛,而這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
由此可見,目的性閱讀雖然有很強的目的性,卻不是膚淺的、流于文字表面的。因此,學生還要嘗試展開多元延伸,了解一些輔助閱讀的資料。在這種基礎上理解文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展開目的性閱讀,就能解決學生因為缺乏目的性而出現的沒有讀懂文章、閱讀文章不夠深入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自然更為高效。如此,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核心素養也會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第二中學(2114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