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作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興趣愛好是孩子們學習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作文的啟蒙,老師必須巧妙地設置一些精彩環節,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和靈活的方法,激發孩子們寫作欲望,從而讓孩子們養成:細心觀察游戲情境;親身體驗情境樂趣;準確表達樂趣情感。
關鍵詞:巧設情境;寓教于樂;作文教學
一、 拓寬觀察情景,打開想象思路
小學作文教學中怎樣通過拓寬觀察情境來打開孩子的思路呢?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ㄒ唬?從豐富情境,打開思路
在選擇和為孩子們提供生活場景時,往往會注重因為情境的真切,富有美感而使學生獲得寫作素材,為了通過情境進一步打開孩子的思路,可以在廣闊的情境中圍繞主題再添加幾個細節。例如:教孩子們《秋天來了》一課時,除了讓孩子們整體感知文中描述的代表秋天的景物,并深入理解課文之外,我還在學校冬天的圖畫上利用校園的國學長廊,讓孩子們添加一些具有秋天特點的景物:又大又圓的紅蘋果;笑彎了腰的麥穗;漲紅了臉的高粱等;還利用小花園邊上的一角,用剪紙安排一行可愛的小燕子,和幾只呱呱叫的青蛙,讓孩子們倍感親切。這些事物的出現讓孩子們進入了秋天無比興奮的情境中,情緒一下推向高潮,孩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喊起來、叫起來、拍起手來,這就幫助孩子們從五彩斑斕的秋天聯想到農民伯伯辛苦勞作和豐收喜悅的景象,這樣說起來、寫起來,思路就大大地開闊了。
(二) 從拓寬情境范圍,打開作文思路
一般情況下,作文的題目會對學生思維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由于作為訓練項目來說,作文本身比較難,因此,我們不會再限制學生寫作的文體,而是試圖通過題目激發學生寫作文的欲望,留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揮。也就是說,教師不要在文體方面過于要求學生,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行發揮,讓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題材。記得在教五年級孩子學完了《落花生》等一組狀物抒情單元以后,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做人不光要外表美還要心靈美;不光只講體面而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在學完狀物抒情這個單元的內容之后,我要求學生們寫一篇狀物的習作,由于范圍廣,我并沒有給出具體的題目,而是想要學生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能夠自主地參與其中,所以,我只給學生一個寫作范圍即“根據日常觀察,從中選取一個無生命的物體,要求寫出其外形特點、作用,展開豐富的想象并賦予它更深的含義”。聽完我給的寫作范圍,學生們的思維的閘門就打開了,從他們喜歡的、熟悉的,或者是感觸深的對象中進行命題、寫作,幾乎每個孩子的寫作題目都不一樣,有《書桌》《一支鋼筆》《自動文具盒》《一棵白楊樹》……因為是自擬文體,所以,學生不但寫出了自己所看到的,而且還寫出了這些物體內在品質之美。
(三) 從方式多樣,打開作文思路
小學孩子們的作文主要是寫記敘文,但它是一個包容量很大的記敘方式,所以在表達方式上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改變人稱,把記敘對象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就利于孩子們進入情境,易于把自己的情感融進去。例如寫《校園的香樟樹》,不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寫,而直接用第一人稱——《我是一棵香樟樹》去寫,就有效地激起孩子寫作的興趣。再例如,為了把記敘對象和小作者距離拉近,不用第三人稱而用第二人稱,不但能促進孩子們語言文字的準確表達,還能提高孩子們抒發情感的能力。因為第二人稱的運用,仿佛描寫對象就在孩子們的身邊,可以直接和他們對話。例如:寫《我的媽媽》,用“媽媽您辛苦了”這一文題引導孩子改變了常用的第三人稱表達方式,便于孩子在字里行間表達對媽媽的愛。再如運用擬人手法進行表述,往往使孩子們浮想聯翩,容易把觀察到的事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如前面提到拔蘿卜的活動,讓孩子用“蘿卜娃娃看到了田野”這種把蘿卜擬人化化的手法,就更有利于兒童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幫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寫出更富有兒童情趣的習作。此外還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寫童話、想象作文、課文續寫等,都極大激發并挖掘了孩子們的寫作潛能。
二、 從啟蒙起步,循序漸進
我認為孩子們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語言實現的。為了有效促進小學孩子們語言的發展。首先從寫“一句話”開始。孩子上一年級后,結合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學詞學句以及課文的學習,進行說一句話的訓練。雖說是“一句話”,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也有個取材問題,要經常引導他們說自己一天真切感受到的,最樂于說的一句話。多給予孩子們激勵表揚,于是孩子們把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最有趣的、可以是寫人寫事的,寫景寫物的都真真切切地寫了下來。漸漸的孩子們從自己寫的許許多多的“一句話”中,懂得了一個句子可以回答“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情況怎么樣?什么事怎么做?”,“什么東西怎么樣?什么地方怎么樣?”等等,句子的概念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
還有利用寫觀察日記,也可以讓孩子們打下初步認識事物與表達的基礎。在每日寫一句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要求,從二年級開始讓孩子們每天寫一篇短小的觀察日記,不要求篇幅長短,但每天都得堅持不懈地寫,這樣孩子帶著任務每天都得去觀察。當我看著孩子們的觀察日記時,我總覺得似一滴滴晶瑩的露珠,在早晨的陽光下,是那樣的晶瑩剔透,不由自主地讓人心生歡喜。于是,我常常給他們念自己的作品,當孩子們看到聽到自己的“杰作”在班級展示時,小作者們的那種自豪感不言而喻。
總之,我把情境教學運用到課堂中,讓作文課堂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新景象。在觀察情境教學作文的過程中,不但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而且也為孩子們的想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他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再為無話可說而苦惱。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不但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表達欲望,而且為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九年義務教育課堂教學設計叢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世珍.優化作文訓練 拓展學生思維[J].新課程(小學版),2007(10).
[3]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唐衛香,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城關第一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