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作文教學中的多看和多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及課外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應注重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促寫,并通過課外閱讀去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看、多練,通過讀寫結合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作文教學;多看;多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28-02
  魯迅先生在《作文秘訣》文中提出“多看和練習”的寫作“五字禪”,向來屢試不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從廣度和深度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應該長期堅持“多看和練習”,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成長中形成優良的文學秉性和氣質,即所謂的天賦和才氣。
  一、多看——積極引導,激發興趣
  1.課堂自學中的“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睂τ诿科n文的學習,我都會給予學生課前自讀的時間,然后提出自學要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看”,并要求學生自讀后結合自己的知識寫一篇百字左右的文章以評價所學的課文。對于寫人敘事為主的文章,如上《船長》《愛之鏈》之前,我會設計問題:“你喜歡文中的主人公嗎?為什么?”“文中什么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對于寫景狀物類的文章,如《三亞落日》《煙臺的?!罚視O計這樣的問題:“你覺得文章寫得好嗎?好在哪里?”“你從文章中知道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嗎?”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輕松自如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消除學生害怕作文的情緒,達到無意識的作文訓練的目的。
  2.課堂討論中的“看”
  閱讀是培養語感、吸收知識營養、學習表達技巧的最佳途徑。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大量的“看”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語言現象,這些信息和語言現象積累得越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強,寫作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因此,在和學生分析課文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看”中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創作。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七自然段“冬天百草園捕鳥”時,我先引導學生掌握作者運用簡練、生動、傳神的動詞寫出捕鳥全過程的寫作特點及妙處,然后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表現一項活動、游戲、工作、比賽等。有個學生寫了釣青蛙的過程:“想想小時很幼稚、很無知。我們經常去釣青蛙。首先呢,我抓來一些福壽螺,把它們堅硬的殼砸碎,然后取出它紅里透白的肉,最好是它的肥肉,青蛙最愛吃了。如果是用那塊像瘦豬肉顏色的肉,起碼要釣上十幾分鐘才有收獲。取好肉,把它綁在一條極細的線上,一定要把它綁牢,用一根不長不短的棒牽著那根細線,拿到田里或菜地里,不停地搖動那根棒,使隱藏的青蛙誤以為是有害蟲,它就會來‘捉蟲’。等它把‘害蟲’咬緊,就把線提上來,一手快速抓住青蛙,就算成功了。長大后,我才知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不應捉拿。”這個小作者用的動詞非常準確、傳神,語言簡明、清晰、生動,語韻還真有點魯迅的口味。
  3.課外閱讀中的“看”
  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前,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我在班內設立了一個小書架,發動每個學生從家里拿來幾本書與大家分享,并定期更換。每周安排2~3節課時間讓學生去校閱覽室看書;鼓勵學生借閱圖書或利用周末到新華書店看書。這樣就解決了書源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好書可看。
  在學生有書讀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還需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有選擇地閱讀。拿到一本書,首先得問自己,想從中得到什么;接著快讀目錄,以獲得一個總的概要;然后找自己想研讀的內容,反復朗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名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抄在筆記本上;之后,對這本書的其他內容進行快讀瀏覽,得到想要的要點或具體信息后就停下來;讀完全書后,回顧全文內容,根據要點列出提綱,整體把握。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寫專題研究型的讀書筆記。
  二、練習——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1.觀察
  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币獛椭鷮W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顰一笑,無不充滿美的靈性,關鍵在于我們要去發現。我們要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觀察,從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環境和生活開始。對于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并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能把讀出來的轉化為自己的,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
  2.思考
  作文貴在能寫出新意,脫離俗套。只有充分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寫出獨具匠心的文章。作文素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學生的思路一旦被打開,就會思如泉涌,好文章、好見解、好詞、好句將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有一次習作“XX,我想對你說……”在討論寫作素材的時候,很多學生站起來說的都是“媽媽,我想對你說——給我一點自由吧!”“老師,我想對你說……”選材較普通。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引導他們從新聞、報紙以及實際生活中選取材料。學生的思維像決堤的洪水,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學生抓住新聞熱點寫出“東突分子,我想對你說……”;有的呼吁和平,反對霸權,寫下“特朗普,我想對你說……”;提倡環保的學生寫出了“偷獵者,我想對你說……”,內容相當豐富多彩。
  3.想象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蔽覀兛梢酝ㄟ^新型作業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學習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可以這樣布置語文作業:(1)發揮想象寫一段話:這首詩描寫了怎樣一幅畫面,把這一場景描繪下來。(2)與以前學習過的李白的詩作比較,看看兩首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的異同。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而且增強了他們對美的感受和鑒賞力。教師也可以提供開頭,讓學生借助想象寫下去。如教師寫上暗示性的短語“美麗的春天來了”,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盡情想象,展開討論、交流,然后以“美麗的春天來了”這個句子為作文的開頭寫下去。學生有的描述在美麗的春天里百花爭奇斗艷的美景;有的描繪出一幅忙碌的春耕圖;有的描寫春姑娘來到田間,來到庭院,來到河岸,引發了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
  4.體驗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敝挥猩钊肷睿H身體驗,才會有鮮活、真實的感情,才能走向深層次的思考,也只有深入體驗,才能汲取到寫作素材,獲得寫作靈感。
  例如,在《第一次做家務》這篇習作當中,我讓學生回家必須親自做一次家務。這既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他們體會到了父母平日的辛勞。秋天到來的時候,我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的足跡,可以組織秋游,可以手機贊美秋天,或舉行“秋聲”朗誦會等。
  觀察、思考、想象和體驗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只有把它們統一于練習的過程中才能徹底打破清規戒律,讓學生心靈解放、思想放飛,從而能夠傾吐胸臆、暢所欲言。這樣才能轉變學生怕作文的畏懼心理,使學生擁有可寫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游刃有余的寫作能力和技巧。
  小學作文是寫作教學的啟蒙階段,有了魯迅先生的“五字禪”指導目標,在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相信定能夠成功地培養學生的作文才氣和稟賦。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