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關聯中實施互文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文閱讀是比較閱讀方法的一種。在閱讀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教師可關聯同一作家相同題材的作品、同一主題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內容等,讓學生進行對比性、關聯性閱讀,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互文閱讀;關聯;比較;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08-02
為了改變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近年來,人們將“互文閱讀”引入語文教學中。互文理論強調,每一個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閉體, 它和其他文本處于相互參照、彼此勾連的互動關系中。實施互文閱讀,需要教師有目的地把課文置于眾多的相關文本群中,在彼此相互映照下,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深層意義,幫助學生多維度審視文本,以對比、聯系的閱讀方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一、關聯同一作家相同題材的作品
《貓》和《母雞》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作家筆下的動物”這一單元的兩篇文章,都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膾炙人口的狀物散文。兩篇文章雖然內容和表達方法不同,但都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真摯的情感。因此,可以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關聯比較,展開互文閱讀。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從篇章結構、情感表達、寫作特點、語言特色四方面進行比較,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
通過表格,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出兩篇文章在篇章結構、敘述方法、情感表達和語言風格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在結構上,兩篇文章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母雞》寫了孵雞雛前和孵雞雛后兩部分;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相同的是都運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都通過具體的事例詳細描寫;不同之處是《貓》全篇都在寫對貓的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前后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這樣將同一作家相同題材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互文閱讀,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作品內容和情感的理解,而且在對語言的反復品評、比較中,還能加深學生對寫作方法的感悟,幫助學生遷移運用學到的狀物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完成后面學習園地中“寫一寫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習作任務。
二、關聯同一主題不同作家的作品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流放永州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空曠江面上,一位孤獨的漁翁寒江獨釣的畫面。漁翁的形象正是詩人自己清高孤傲、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與寫照。我國古代詩詞文化中,留下了很多描寫“漁夫”的詩歌。如,張志和的《漁歌子》也是這一類詩歌的代表作。當前,“精讀一首詩,拓展一首或者一組詩,以此擴大閱讀面,讓學生受到更多詩詞的浸潤。這樣的大語文觀已深入到老師們的教學行為中?!保▍撬丶t語)因此,在教學《江雪》時,可以拓展張志和的《漁歌子》,引導學生進行互文閱讀:“同學們,《江雪》這一首詩,之所以被人們傳誦千年,是因為詩中的漁父雖然孤獨寂寞,但仍然堅持理想。在中華古詩詞浩瀚的海洋中,有很多描寫漁父的作品。下面我們再來學一首,看看這首詞里面的風景是怎樣的?看看這位漁父是怎樣的心情?”然后,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學習《江雪》的方法,借助注釋和背景資料理解詞表達的情感,豐富學生對傳統文化中“漁夫”這一形象的認知。
像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王安石等詩人的作品在小學階段幾乎每個年段都有選入,因此建立起作為詩人個體和群體之間的聯系性就顯得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有整體教學的能力, 將詩人自己的作品,或者同一題材的作品進行互文教學。
三、關聯原著內容,實現一篇帶一本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選自臺灣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從文體看,這是一篇散文。文章描寫了自己童年記憶中和駱駝有關的四個難忘的畫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童年的深深眷戀以及淡淡的惆悵之情。這也正是《城南舊事》這部小說所表現的情感基調和文化主題。因此, 在教學這篇文本時, 要找尋和《城南舊事》能夠鏈接的場景和畫面, 讓學生感受到它們之間的淵源。如,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這一段內容,感悟作者對童年記憶中“那些景色和人物”的深深眷戀之情時,可以引入原著中《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片段: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
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影子了。他們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接著,PPT出示:“上面這段話選自小說《城南舊事》中《爸爸的花落了》。這篇文章里,提到了蘭姨娘和蹲在草地里的那個人,這兩個人都是《我們看海去》《蘭姨娘》故事中的主人公。你們想了解他們的故事嗎?那就到原著中去尋找答案吧。” 這樣,通過《冬陽·童年·駱駝隊》單篇的學習,引入《城南舊事》原著,使學生走進林海音的文學世界,從而實現由一篇到一部的閱讀,提高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關聯同體裁或內容相近的作品
現行教材中有些課文在內容、體裁上都比較相近,因此可以將它們組合起來進行互文閱讀。如,人教版四年級的《白鵝》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佳作。教學時,可以將蘇聯作家葉索諾夫的同內容作品《白公鵝》作為一組進行互文閱讀,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你喜歡哪只白鵝?為什么?他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習馮驥才先生的《挑山工》時,可以引入張玉庭的《黃山挑夫》,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中,感受挑山工和一家三代挑夫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之美。這樣,實現從一篇到多篇、從一組到多組的教學目的,層層推動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感悟語言表達的特點。
在進行互文閱讀教學時要注意下面兩點。一是分清教學的對象以及學生的知識儲備,立足學情開展互文閱讀;二是要把握好互文閱讀資料的量和度,在恰當的時機引入恰當的文本,避免互文閱讀教學的越位。
總之,在互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有更開放的視野,對有關聯的文本進行重組、融合,在一個更開放的閱讀體系中開展閱讀教學,以真正實現教學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演繹課堂教學的精彩。
[ 參 考 文 獻 ]
[1] 陳琳.小學名家文學作品互文性教學實踐 [J].北京教育學院報,2016(5).
[2] 吳素紅.一曲三折 追尋古詩教學的靈性本位[J].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018(10).
?。ㄘ熅?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