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英語閱讀中巧用線索解讀文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理解是初中英語學業水平考試中占分比重最高的題型,更是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之一?!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培養閱讀技能(五級)的目標描述如下:學生應該能夠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夠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積累達到15萬詞以上。
  我們使用的新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ㄒ韵潞喎Q“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具有以下特征:文章長,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點多,文章有一定的難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嘗試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但結果卻時常不盡如人意。比如,有的教師打著“閱讀課”的名義,但實際上只進行了單純的詞匯和語法教學;有的教師在導入閱讀課時,兜了很大圈子,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處理閱讀文本;還有的教師在上閱讀課時,走程序化的路線:Pre-reading——Skimming——Scanning——Language Points or Discussion。教師若以這種方式解讀文本,往往不能充分發揮教材中閱讀文本的作用,結果事倍功半。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開始,如何解讀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定位,因此,關注文本解讀是進行有效閱讀教學的前提。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閱讀教學,以八年級下冊為例,每個單元的Section A 3a部分都是根據Reading for speaking設計的,Section B 2b部分往往是根據Reading for writing設計的,而個別單元最后的閱讀材料應屬于泛讀(Extensive reading),是Reading for strategies。同時,不同的閱讀材料對幾個目標一般都會涉及,但也會有所側重。因此,教師必須透過教材的表象,正確認識到教材要教給學生的是什么,在備課時要有意識地突出教材的重點目標,否則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什么都學,什么也學不好。筆者認為,只有教師明白了教材中閱讀文本的定位,備課、上課時才會有明確的方向,才不會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下面筆者介紹幾種常用的解讀文本的方式。
  一、整體解讀文本
  閱讀語篇由字、詞、句構成,但它們不是簡單的疊加,其結構取決于人們交換信息的動機、目的和內容,也取決于人們在交換信息時的情感和態度。因此,任何一個語篇都是一個整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本的大意,學會對語篇進行整體輸入、整體吸收、整體加工和整體輸出。一篇文章的整體性不僅表現在表層結構或結構層次中詞、句、段之間的聯系,而且還表現在深層結構或意圖層次中存在的一個語義中心,這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寫作目的。因此,整體領悟文本可以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的框架,解讀文本結構,也可以提高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文本意識和段落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分清主次,抓住語篇的主旨,避免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導致認知錯誤。
  二、從文本的體裁入手
  當一篇新的文章出現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文章的體裁入手對其進行宏觀把控,體裁不同,文章的結構就會不同,閱讀的方式也會隨之不同。英語閱讀文本的體裁大致可以分為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在閱讀記敘文時,我們應當抓住“5W”,了解清楚“who,when,where,what,how”。在閱讀議論文時,我們應當抓住論點、論據,尤其要關注每一段的開頭或者結尾,看是否包含主題句,在找出每一段落的主題句的基礎上,順藤摸瓜就可以掌握文章的大意。而說明文則通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往往有清楚的邏輯順序,所以,在授課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說明文的特點。
  三、從文本的特征入手
  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特征進行有效的閱讀。標題和插圖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切入點。標題是文本的眼睛,是對文本內容的濃縮、提煉和概括。讀者通過閱讀標題便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文本,抓住中心要點。而文章的插圖則為讀者預測文章的內容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想象空間,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并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所以說,標題和插圖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從這兩處入手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情節,能有效地激活、調動學生大腦中儲存的與文章的話題相關的各種知識,同時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為后續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的鋪墊。
  四、從關鍵詞和中心句入手
  所謂關鍵詞(key word),是指文章中能夠概括主旨或說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在文章中挖掘一兩個揭示文章中心、表達作者意圖的關鍵詞,從關鍵詞入手,深入解讀文本,并從多角度進行思考,這是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時,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總會有中心句(key sentence),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和中心句來理解文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九年級教材Unit  6的閱讀文本“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為例,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生詞量大的文章,閱讀難度較大。但是,教師只要抓住“basketball”這一關鍵詞,依次介紹籃球的產生、發展、規則等內容,并運用本單元的閱讀策略“mind-mapping”設計教學,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新的閱讀策略,又能用來鋪開詞匯,串聯文章的脈絡。
  五、從文化背景知識入手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擴充和滲透,使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擴大其知識面,使他們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知識,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其綜合閱讀理解的能力。比如,在教授“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先簡單介紹一下Martin Luther King, 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美國社會,培養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跨文化意識。   六、從上下文語境入手
  鑒于每一個英文單詞幾乎都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在進行閱讀理解時,教師不能讓學生脫離上下文的語境理解單詞的意義,如果脫離上下文,很容易導致理解偏差。例如,對有的單詞,學生知道它常用的意思,但在特定的語境下,它的實際意思可能會和原有的意思不一致。另外,如果遇到一個根本不認識的新單詞,學生也不必驚慌,冷靜地分析上下文,一定可以從中找到線索,進行合理推測。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引導學生分析語境線索,教會他們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準確地理解單詞的意思。
  例如,For some, this research may be calming. It is good to know that our brain is “looking out for us”in a new place.
  劃線的單詞拆分開來學生基本上都認識(calm:冷靜的),但是組合在一起,學生可能就會出現理解偏差,很難準確地辨別詞義。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指導他們聯系上下文的語境進行猜測。結合上下文可推測,這個研究或許是令人高興的,calming在此表示“令人高興的”,在含義上和pleasing最接近。
  七、從句型結構入手
  在全面掌握單詞之后,學生會進入閱讀理解的第二個誤區:材料中沒有任何新單詞,但就是不能正確地理解文章的大意。深入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我們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在理解長句方面出現了問題。除了教授單詞外,教師還應當關注句型結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正確地斷句,從而準確地理解句意。
 ?。ň拍昙塙nit 6) Today, the popularity of basketball has risen around  the world, with many young people dreaming of becoming famous players.
  很明顯,對于九年級學生而言,本句沒有任何生詞,但是由于學生不會斷句,很多學生一時之間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本句中, 介詞with就是理解的關鍵。with與在意義上有主謂關系的復合結構many young people dreaming of...構成短語,用作狀語。因此,本句應被正確地理解為:如今,許多年輕人都夢想成為著名的籃球運動員,籃球在世界各地也越來越普及。
  八、文本理解在中考試題中的體現
  從近幾年各地的中考試題來看,中考對英語閱讀文本分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昆明市近幾年新增的閱讀理解題型“七選五”,它不僅要求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且更注重考查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推理判斷能力,對考生閱讀理解的考查已逐漸向知識的廣度、理解的深度方面發展,多數題目重點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對語言點的簡單處理,也不只是對文本信息的淺層捕捉和理解,只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準確理解文本,才能把握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理解語言與文化的內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6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