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如何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多元解讀”是指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并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創新的解讀,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像機器人一樣被動的去接收教師傳授的或者前人總結出來的現成的知識?!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也說明在學習中,要提倡學生多元閱讀,發揮個性,但是在這過程中,要防止出現對文本的曲解,這就要求老師從中細心引導,讓學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敢于從不從角度來審視文本,提出自己的見解,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文本多元解讀;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币驗閭€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即使面對同一事物或同一篇文章,學生之間所理解到的情感以及感悟都是不完全一樣的,尤其是在孩童時期的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往往是多元化的。而這種方式也更能體現閱讀教學最真切的一面,通過鼓勵學生們多元解讀,也更能讓老師和家長了解學生,從而更有利于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對文本多元解讀,也是值得每一位語文老師深思的問題。
一、尊重文本,從文本出發展開多元閱讀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尚小,社會經驗幾乎為零,他們讀一本書或者一篇課文時,很難一下子就能把它理解透徹,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去理解,而不是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他們。只有通過這樣不斷的讓學生在豐富的文本閱讀中尋找自己的想法、觀點,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積累為自己的經驗,也逐漸通過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慢慢成長起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供閱讀質量。但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蓖ㄟ^閱讀文本可以讓學生們和作者有一個心靈上的交流,想要深入理解文章含義,就要求學生走進去,切身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但學生們的思維靈活,每個人的見解都不一樣,作為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多元解讀、思考,但一定不能脫離文章主旨,要尊重作者所想表達的意圖。比如說,在學習《麻雀》這篇課文時,可以允許學生們對老麻雀的身份展開自己的想象,可能有的認為是麻雀爸爸,有的認為是麻雀媽媽等等,這個時候老師要及時撥正,引導學生們回到探究“歌頌母愛”這一主題上來,以免學生們對這一話題展開辯論,既浪費了時間,又背離了文章主旨,這就有違初衷了,所以多元閱讀也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來展開。
二、審視文本,多種角度思考
“橫看成嶺側成峰”,同一個文本,不同人閱讀 ,解讀出來的點也是不一樣的。當學習新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說說文章最吸引自己的地方,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學生對此篇最原始的解讀,這也能夠幫助老師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也可以幫助老師挖掘不同學生的優勢。
比如說,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小女孩的人物形象?有的學生會說,小女孩很窮,她穿著媽媽穿過的一雙很大的拖鞋,她沒有錢買一雙屬于自己的鞋子;也有的學生會說,小女孩很可憐,在大年夜里,她沒有親人,而且又冷又餓等等,讓學生們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逐漸的小女孩的形象也會更加立體,清晰明了。而且通過這樣一種解讀方式,學生們自己也會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認知。
另外,語言的魅力也是無限的,不同作家所寫出來的文章,風格不同,表達方式也各有各的特色,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字含義瞬息萬變,同一個詞放在不同語句中可能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們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把自己看到的喜歡的好詞佳句記錄下來,慢慢的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而細細研磨文章的情感以及文字魅力也是學生們進行多元解讀、提高自身語文素養的樂趣所在。老師要善于用這種方式去引領學生們進行文本的多元解讀。
三、質疑文本,敢于從批判的角度去解讀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即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而小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總是習慣按照自己的習慣認知、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愛好等等來讀文章,然后得出自己的看法,在這些看法中大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得到的。比如說,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提出,為什么她不自己去主動尋求生機呢,而是選擇被餓死凍死,如果是我,我肯定會想辦法找個暖和的地方來取暖,我可以給人干活來換取報酬,然后就可以給自己買東西吃了。當學生提出這樣質疑的觀點時,老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因為學生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所處的生活年代以及生活經歷不同,他們會把自己當成小女孩去思考,所以老師首先應該鼓勵,如果學生質疑的正確,那老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偏離正確認識的見解,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在閱讀時敢于提出自己質疑才恰恰說明學生是真正的進行有思考的閱讀。
四、結語
多元解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閱讀文本的方式,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多元解讀,不斷地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但多元化的基礎也是立足現實,教師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撥亂反正,從而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薛志蕓.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教師.2017(12):42.
[2]龍文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齊本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7(3):109-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