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別讓學生做課堂上的旁觀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堂參與,既是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參與,也是指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活動方式及努力程度。在這種雙向互動的關系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而課堂是學生的,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課堂上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創造一節又一節奇跡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參與;互動
   小學一年級書本中有篇課文叫《人有兩件寶》,文中講到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因此我認為,要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讓他們成為課堂上的旁觀者,可以做以下兩點嘗試:
   一、思維上的參與
   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學生不聽,或者學生左耳聽右耳冒,那也是無效課堂。在教學中,只有學生真正用心用腦才能有效。因此,學生的思維參與是教學質量的核心所在。
   要想讓學生思維積極參與,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興趣,學習的最好興趣,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
   1.在教學中,特別是在導入新課時,可播放優美的歌曲或做個小游戲,也可講故事,說個笑話……。多變的教學方法必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整節課下來,學生不覺得是負贅,而是一種享受,他們的學習興趣怎能不濃?
   2.設疑、解疑激發興趣。疑問是思維的火種,在教學過程中設疑、解惑,使學生處于“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荀子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電教化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形象,使原本冰冷的文字變得妙趣橫生。只要教師努力探索,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教師個人魅力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19世紀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態,對兒童心靈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陽光,而這種陽光是沒有東西可以代替的?!敝b整潔,舉止得體,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才思敏捷,與時俱進,又使學生心生仰慕之情,親其師則信其道。
   其次,學習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教學內容是書上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想使死知識變活,少不了舉一反三,不僅要教教材,還要用教材教。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也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解決的問題上,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小學生處于童年期。邏輯思維迅速發展是童年期思維的基本特征,所以,童年期兒童思維發展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是思維的主導類型發生質變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設置不同的目標,充分考慮到各年齡階段孩子的思維特征,特別要關注處于思維轉換過渡期的學生。
   最后,是教師語言的運用。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于語言美的敏感性,這是促進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彼€說:“教師的語言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效率?!苯處熢诮虒W中應用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語言這種交際工具,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教師應選擇最完美的語言為手段,傳遞信息、指導學習與學生交流合作的技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教師的語言至關重要。
   1.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學生樂意聽
   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注重教學語言的教育性,而忽視了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因而課堂教學單調乏味,如果再加上平鋪直敘的語調,那么就會使學生厭倦怠慢,如此一來何談提高教學質量。人的注意力有時間限制,超過一定限度便容易分心。因此,授課時,教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能使學生精神放松,抑揚頓挫的語調可讓學生越來越想聽課。
   2.嚴謹簡明的語言是學生的榜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凡是當老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睌祵W語言具有嚴謹性,它是一門特殊的語言,是所有數學老師都要不斷學習和反復錘煉的。能夠正確、嚴謹地使用數學語言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關鍵。數學語言有其獨特的語言體系,并以各種方式向學生們傳遞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在課堂中,教師說的每句話都應仔細推敲,詞句精準、簡明,切忌信口開河。教師說的話學生大都認為是對的,他們會跟著學、跟著做。
   3.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夠得著”
   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語言時要有一定啟發性,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跳一跳便能夠得著”。某教師在教授認識紙幣時,他先出示一張100元的錢,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回答錢,接著,教師又問這是什么樣錢,學生回答100元的錢。這樣來回問答,學生也沒給出教師預設的答案。如果教師問這是什么做的錢,那么學生不就能答出教師預設的答案了嗎?
   二、行為上的參與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由物理操作、表征操作以及符號操作三個階段組成。而動手實踐是為了促進學生進行物理操作,學生可在物理操作過程中獲得最直接的經驗。俗話說:“看百次,而不如做一次?!边@與新課程提出的“做數學”一致。
   1.動手操作
   動手操作讓學生動起來,手腦并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將抽象化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課堂上為學生布置動手實踐的課堂任務,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1)課前準備要充分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睙o論教師還是學生,課前都應做必要的準備。作為教師,要認真備課,深入教材內容,還要巧妙利用教材,設計出完美的動手實踐方案。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把書后分好的圓片剪下,再讓他們把剪刀和圓片帶來,課上剪圓片拼成近似長方形,由此得到圓的面積公式。這樣一來,學生既預習了新課,又節約了課堂時間,這豈不兩全其美嗎?
   (2)課堂指導要恰到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情發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效性。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成長環境等存在差異性,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為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照顧到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側面展開圖”時,按照學生的準備情況,教師可做如下預設:①學生在制作長方體時,可能會采用畫、剪、圍、折、拼等多種方法;②學生身邊的制作工具不全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引導他們應用自己身邊的工具,如:三角板、剪刀、繩子、鉛筆、彩筆等。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能力是現代教育教學中學生必不可缺的素養。數學是學生“思維的體操”,此思維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作用非同小可。合作學習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加強了師生間的關系,營造出師生協作、平等的課堂氣氛。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討論,讓某方面好的學生幫助能力弱的學生,方法技能互補,知識得以提高,達到人人學我、我學人人的目的,形成了生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課堂上只要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就應該鼓勵接納,禁止批評指責,要有耐心,鼓勵有不同的聲音。學習是在以行為為載體的心理活動,沒有純粹的行為投入,而是合理的心理投入。只有合理的心理參與,才能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上課時,學生做到思維和行為跟著老師走、身心合一,不再是課堂上的旁觀者,何愁教學效果不好呢?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新課程教師課堂技能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105
   [2]孔凡哲.上好課有效技能[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57
   [3]楊艷秋.數學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6)
   [4]楊莉.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51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