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語文模塊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模塊化教學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本文探討了語文模塊化教學的概念及意義、現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開展語文模塊化教學的實踐。通過對語文模塊化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優化語文教學資源,構建完整、系統的語文教學體系,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表達等能力,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關鍵詞 模塊化理論  語文教學模塊化  問題與對策
  語文教學是我們整個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何進行更有效的語文教學?如何更好地開展母語教育、傳承傳統文化?如何把我們國家的相關語文教育政策更好地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去?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模塊化教學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語文教學模式,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嘗試探討模塊化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與適用性,略陳管見。
  一、語文模塊化教學的概念及意義
  模塊化教育方式有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一種是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中文名稱為“模塊式技能培訓”,是由國際勞工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這種模塊化教學法以崗位任務為依據確定模塊,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以從事某種職業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為主線,又被稱作“任務模塊教學”。另外一種是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中文名稱為“能力本位教育”,代表國家為加拿大、美國等,以某種職業必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確定模塊的標準是執行能力的強弱,又被叫作“能力模塊”。強調實用性和能力化是這兩種模塊的共性,本文所論述的模塊化理論就是結合這兩種典型流派,吸取工業化生產中的模塊化思想,將語文學科中的知識進行拆分,然后將拆分后的若干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重新組合,這樣可以得到相對獨立的幾個教學模塊,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個單元的組合方式,盡可能地利用教學資源,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語文模塊化教學,就是打亂原有章節內容,把具有相同或相近主題的語文篇章整合在一起,組成有內在關聯意義的單元模塊。我們利用模塊化教學的相關理論,把傳統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切分,具體可以分為文學作品鑒賞、寫作能力提升、口語應用交際和文化知識傳播等四個模塊。教學內容的模塊化是語文模塊化教學展開的基礎,要想使語文模塊化教學模式得到很好的實施,必須組織多樣化的教學過程,同時運用多元化考核體系對其進行鞏固和評估。語文模塊化教學可以優化語文教學資源配置,提升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語文模塊化教學的優點體現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多樣化和教學主題的明確性、目標化,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上課的具體情況調整、統籌教學進度,一方面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升專業素養。
  語文模塊化教學的構建和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和創新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要認真剖析語文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為積極構建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做準備。
  二、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們的語文教學模式一直在不斷創新與改革,很多學者在語文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上做了很多努力和探討,使語文教學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給后續研究人員提供了借鑒和理論支持,但是具體到實踐層面,總會有各種問題存在。
  1.教學內容不夠合理
  現行的語文教學中基本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能力和實踐層面的要求,教學內容大多是按照文體、古今等編排文學作品,導致課堂講解針對性不足,語文教學缺乏特色,老師基本上是按照既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大家的關注點往往在于“怎么講”,但其實“講什么”才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希望拿到手的是合理規范的教材,如何對現行教材合理規劃、補充調整,如何有效安排學生的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2.教學組織過程過于單一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常見到的是一言堂,老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傷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我們教學的重要陣地,但是我們同樣需要課堂內外的聯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教學形式的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多方位、多層面掌握語文知識。
  3.考核方式一刀切
  不管如何改革,我們的語文考試基本上都是一張試卷,學生的真實語文水平往往很難在一張卷子上反映出來。這是我們現行教學模式中一個明顯的弊端,那么如果要實行考核改革,有無統一標準?應該如何展開?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探索的問題。
  三、語文模塊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鑒于前文的論述,我們積極改革現行的語文教學模式,嘗試建立并完善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語文模塊化教學方式。構建語文模塊化教學模式,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入手。
  1.教學內容的模塊化是模塊化教學展開的基礎
  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四大能力訓練是聽、說、讀、寫。因此,我們可以借助模塊化教學理論,打破課本原有的課程目錄體系,把語文的教學內容劃分為文學作品鑒賞模塊、寫作能力提升模塊、口語應用交際模塊和文化知識傳播模塊。
 ?。?)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文學作品鑒賞模塊
  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文學作品,古今中外、經典傳承的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心靈,滌蕩自己的靈魂。通過這些有感情的語言、有靈性的文字,學生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和歷史對話、最終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構建正確的三觀,鑒別真正的真、善、美。
 ?。?)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應用寫作能力的寫作能力提升模塊
  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更傾向于感性思維的表達和體驗,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和寫作相關聯的更多是理性思維的表達。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策劃書、倡議書、工作計劃、年中小結、年末的述職報告,還有各種會議記錄、各種調查問卷等等,這些都更側重于理性思維的表達。所以,我們在應用寫作的這個模塊中,要特意強調理性思維的鍛煉,提倡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加強課堂應用寫作的模擬練習,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寫作能力。   (3)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口語交際應用模塊
  “口語交際”一詞早在2001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提出,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一直是被忽略的對象。我們都知道,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單獨設置口語表達教學模塊,正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語文應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文化傳播模塊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一文中明確指出:“修訂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材,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語文是傳承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一個載體,正因為語文課堂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單獨設置培養文化素養的文化傳播模塊,要求學生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傳播優秀文化,把我們的文明歷史、璀璨文化發揚光大。
  進行模塊整合后的語文,其教學內容整體上具有專題性、立體化的特點,突破了文學史發展、文體差異等的束縛,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念。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注重以點帶面,既有重點課堂講述內容,也有課后學生自學篇目。每個模塊以幾個作家、作品為重點,在提高、拓展中又精選同類的其他代表作,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消化,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興趣。
  2.教學過程的多樣化是模塊化教學構建的保障
  美國學者琳達·范斯坦提出:課程設置定位應注重課程結構的事例性和均衡性,把理論與實踐、必修與選修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其相互之間的平衡性。教學課程多樣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嘗試開展語文相關的選修課程,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嘗試開設和語文相關的選修課程,比如語言與文化、唐詩宋詞作品選讀、經典文學作品賞析、文學作品與電影作品的對比等等。通過必修與選修課程的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語文”的概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積極構建第二課堂,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語文課程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文化建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簡單的有黑板報、班級活動園地,復雜的有各種學生社團、校園文體建設等等,這些都是動態的、發展的語文實踐平臺。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且能促進學校校園文化的繁榮,形成良性循環。
 ?。?)教學形式實行分段教學,由不同教師教授不同模塊內容
  正如前文所述,語文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文學作品鑒賞模塊、寫作能力提升模塊、口語應用交際模塊和文化知識傳播模塊。我們可以根據教師的專業領域和教學特長,建立不同教學模塊的專業教師團隊。比如擅長口語教學的老師可以專門準備口語應用交際模塊的教學,文學功底深厚的老師可以側重文學作品鑒賞模塊,不同的教學模塊由不同團隊的老師任教。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打破了一個老師上全部語文課的傳統模式,學生對不同的老師有新鮮感,老師也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如魚得水,優化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
  3.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是模塊化教學實施的關鍵
  為了能夠更好地構建語文模塊化教學體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需要有健全、合適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傳統的一張考卷,很難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們嘗試改變“一卷定成敗”的考核模式,構建多元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針對語文的模塊化教學,我們可以嘗試建立自主學習模塊,課堂交流模塊和成果檢測模塊來進行考核。
  首先是自主學習模塊,老師提前布置學習任務,包括閱讀文章、了解相關背景等預習任務,學生可以提前在課下自主進行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掌握語文學習策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課堂交流模塊,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有選擇地進行課堂交流和討論,以提問、辯論、探討等多樣化的思辨方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深入交流、學習,既可以檢測學生前一模塊自主學習的情況,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果。最后是成果檢測模塊,可以用傳統試卷或項目展示等媒介,綜合性地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這種模塊化考核,雖然在第三個模塊中也會使用考卷,但是相比以前的考核方式,它更看重學生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教師必須在課程開始前就細化各種活動環節的流程,詳細制定合理、有效的給分機制,各個考核模塊的成績必須有理有據,過程環節的給分要做到詳細記錄,充分發揮多元化考核的風向標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
  綜上所述,語文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有利于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優化教學資源,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非??欤焖僮兓纳鐣枰覀兣囵B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而語文的模塊化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建中.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模塊化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4).
  [2] 陳洪.在改革中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7(03).
  [3] 陳玉秋.從思維訓練角度評價語文課堂教學[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
  [4] 程瑜,王俊蘇.大學語文課程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構建[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03).
  [5] 盧瑩.大學語文模塊化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09(03).
  [6] 羅家祥,王杰康.傳統文化在學校德育中的價值與實現[J]教學與管理,2018(08).
  [7] 王瑩雪.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J].高教探索,2017(09).
  [8] 孫宗美.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與教學改革[J]高教探索,2018(01).
  [9] 袁暋,許強,王曉峰,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借鑒德國FM成功經驗[J]合肥學院學報,2011(04).
  [10]張紅梅.如何在大學語文教改中培養高職生的人文素養[J].現代語文,2014(10).
  [作者:馬苗苗(1984-),女,山西呂梁人,呂梁學院中文系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29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