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演變歷程及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提高思辨、批判的邏輯能力,而且能夠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難題。法治教育號召學生基本掌握本國的法律體系,致力于培養出一批批敢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國家公民。美國的中小學法治教育經歷了三個階段,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而我國在法治教育支持方面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沒有達到理想的發展成果。通過分別探討美國及我國的法治教育歷史過程,可以為我國的法治教育發展帶來啟示。
  關鍵詞 中小學法治教育  支持性教學資源  美國
  法治教育一直是教育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在2014年就明確提出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法治教育,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識,致力于將法治教育融入全民教育的內容之中。另外,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視的工作。2013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代表著我國的青少年工程走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國法治教育還未達到理想的發展成果,因此學習探討美國的法治教育經驗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驗積累。
  一、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演變歷程
  1.早期階段:以國家法律文件為學習內容
  法治教育的萌芽應追溯于殖民地時期。雖然眾多教育者已經開始鼓勵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但是當時的教育階段并非是真正的美國法治教育歷史,因為學生學習的是宗主國的法律內容。
  1957年,《國防教育法》在美國出臺,在改革學生課程之外,美國的教育者也開始倡導:如果學校培養的優秀人才不能了解和遵守一個公民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那么學校教育是需要反思和改革的。一個和諧、公正的社會必然離不開對全體公民的教育努力,而法律教育是全體公民必須接受的一項教育。當然,一些教育家提出法治教育不應只在美國的高等教育階段實施,中學階段即應該學習國家的基礎性法律文件,比如《美國憲法》,以此來簡單了解國家的法律體系。在美國,最初的法治教育只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直到二十世紀后半葉,在眾多法治推崇者及學校管理者的努力下,法治教育才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回顧美國法治教育的演變歷程,不能忘記伊西多爾·斯塔爾這個歷史人物的功勛。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斯塔爾一邊在中小學任教師一職,一邊在大學學習法學院課程,在學校任教正好填補了學習的費用。在他從大學畢業并取得律師資格后,毅然決定繼續在中小學教學,他將法律知識和思想貫穿于教學之中,而且在課堂上以法學教育的相關案例來充實教學過程。正是他倡導并親身實踐的影響力,使中小學階段學生已經開始接受法律教育,斯塔爾被后人稱為“美國法治教育之父[1]”。在斯塔爾和一些人的努力下,民權法案也走入了中小學,許多教師開始教授法治知識并對其教學方法展開了研究。1962年,美國民權自由教育基金會倡導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加入民權法案內容,這次提議對以后十年推進法治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第二年夏季,塔夫斯大學針對初中教師展開了一次有關獨立宣言和民權法案的教學研討。1964年,公民教育委員會成立,查爾斯·奎格力作為它的首屆會長積極努力地推動法治教育。他除了為課堂編著教學資料,還在教學中使用蘇格拉底法,這時常用的案例教學法有模擬法庭、國會聽證會等[2]。
  總之,在早期階段,法治教育雖然發展稚嫩,但是它卻將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緊緊地連接起來了,而且案例教學法在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已應用成熟。
  2.發展階段:由理論走向實踐
  在二十世紀中下葉,美國社會出現了青少年問題等一些現象,早期的營造民主社會的口號已經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更不能有效地指引青少年積極學習國家基礎性的法律政策等相關文案,而法律學習的方向也漸漸轉向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實際難題。1971年,青少年公民教育特殊委員會建立,它代表著律師行業與教育體系逐步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從此,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也走上了較快的發展軌道。其中,律師慢慢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之中,并共同舉辦各種進行法治教育的活動。以后的幾年內,美國產生了300個類似的合作活動[2]。1975年,法治教育成為了社會科的一項內容。自此之后,約一半以上的州組織區域內的學校組織學習法律知識,而法治教育的排名直線上升成為社會科中的第4名[3]。法治教育正式獨立于教育體系之內是在美國頒布《法治教育法案》之后,法案中法治教育被闡釋為讓法律專業之外的人收獲與法律體系有關的知識內容和靈活運用的技能,并且理解法治教育得以產生的原則和意義。在美國教育部的章程中指出,法治教育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能夠在復雜的社會中獲得積極使用法律的能力[4]。青少年公民教育特殊委員會也規定法治教育就是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法律相關知識,并且有能力運用學到的知識化解現實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以此來推進美國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3.成熟階段:走向制度化的法治教育
  1983年,美國出臺了《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文件,文件強烈要求對中學的“新基礎課”教學逐步加強建設,其中一條就是開設社會科,重視公民教育。2000年,美國提出了六大教育法治目標,其一就是全美的學校將徹底消滅毒品和暴力行為,為學生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5]。另外,為保障教育的功效,學習的范圍不僅僅局限在學校之內,應走出課堂,走進社區,關注家庭。努力建設安全、健康的社區環境,在社區內人員的輔助下,讓教育真正實踐起來,充分利用社區一切的學習資源。2001年,美國制定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變革計劃,致力于在21世紀內為學生建設一系列安全校園,大力開展反對一切非健康內容的教育活動。總之,這一時期,法治教育的制度化傾向越發明顯,獨立的法治教育越發成熟。
  成功的中小學法治教育都有以下特點:首先,教學方法方面,鼓勵師生、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采用多種活動來豐富教學形式。其次,教學內容方面,不僅教授學生法律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再次,教學資源廣泛,除了教師之外,還鼓勵律師、法官等人進入課堂,幫助教學。最后,法治教育的活動專業又系統。要求教師必須接受專業的教育培訓,活動類型具有計劃性、系統性[7]。   二、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歷史演變
  與美國相比,我國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開展的較晚。最早的法治教育宣傳活動是在1985年,北京舉辦了關于法治教育的會議,這是在建國以后首次針對法治教育召開的全國性的研討會議。同年11月,我國政府又出臺了《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這是加強普法教育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86-1991年),代表著自此之后,法治教育已經是全國性的工作內容之一[7]。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并通過了展開普法教育的制度性、指導性的文件。其明確規定了普法教育致力于讓普通民眾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善于通過法律渠道來解決現實問題,讓一切非法活動現出原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健康運行??傮w來看,我國與美國法治教育的要求趨于一致,差別不大。
  針對全民展開普法教育是我國普法工作的一大亮點,其中,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我國普法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對于青少年來說,學校是教授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的重要場域。政策規定,無論是中學、大學或是其他類型學校,都要求在課程設置中加入法治教育,或是在非法律專業課程中添加法治教育的知識,顯然法治教育已是我國學校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并且法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有效的結合起來了。1994年,我國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其堅定指出,在大力發展法治教育的同時,尤其不能忘記對憲法的學習。1995年,《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順利頒布,這是針對學校范圍內法治教育的相關指導意見。意見清楚指出,學校內的法治教育工作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以及相關理論體系,使每位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樹立法律觀念,遵守法律制度。教學體系方面,主要以學校課程為基礎,拓展課堂、學校之外的法治教育路徑,最終形成校內外一體的、彼此相連的法治教育體系;法治教育支持體系方面,給予教師專業性的培訓,加強校外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且積極開發學校內部的法治教育學習教材。2002年、2007年我國又分別頒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展開了詳細的指導。2011-2015年是我國普法教育工作的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又出臺了眾多的相關文件。2013年,教育部聯合其他多個部門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該文件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各級學校的普法教育任務列出了詳細的目標,并且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支持性資源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比如,尋求更多的校外合作基地,建設法治教育的互聯網體系,并且在學校內部嘗試建立法治教育的專職性崗位來壯大教師隊伍。重要的是該意見是目前針對普法教育制定的最詳細、最完整的指示文件,是“六五”期間及之后的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一個關鍵的政策性指導意見。2015年,既是“六五”普法工作的最后階段,又是“七五”普法教育工作再次發展的第一年。
  根據已出臺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政策,可以看出我國的法治教育主要有兩大特征。一方面,不僅要做好法治教育的宣傳工作,而且要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對于學校來說,則要求其既要開展普法教育又要做到依法治校。另一方面,針對普法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手段單一、普法教育教材短缺等弊端,普法政策逐漸與法治教育實踐相連接。對青少年來說,接受普法教育的途徑更加多元化,可以通過各種報刊、信息技術及其他新媒體渠道,拓寬法治教育的宣傳范圍。另外,根據青少年的發展特征,以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法治教育活動。在這樣積極的環境下,教育部在2013年建立了青少年普法網,網站涵蓋了音頻、圖畫、虛擬活動等等信息技術的眾多優勢,這為學校內能夠順利進行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力量[8]。
  三、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1.為法治教育提供全面的支持性教學資源
  縱觀我國法治教育的相關文件,政府一直在給予各方面的支持?!蛾P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倡導地方和學?;趯W生的身心特點,積極為其開發法治教育的相關教材,為青少年尋找實踐教育基地,并建立極具針對性的青少年普法網站。從目前法治教育文件實施情況來看,普法網站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教學資源,但存在著資源不足、針對性不強、類型貧乏等問題?;仡櫭绹ㄖ谓逃涷?,美國政府在支持性資源建設方面是我們學習的最好例證?!斗ㄖ谓逃煊崱肥切畔r代未成熟的背景下美國服務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刊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該刊物給予了教師系統的、實踐性強的教學意見??傮w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內容闡釋。在1993年的第2期刊物上共8篇文章,文章的主題均與法律息息相關。該期的第一篇就是斯塔爾撰寫的關于美國的法律歷史,他將美國歷史與法治教育發展史緊密結合、系統闡釋,并且文章中還附有豐富的參考資料[9]。其次,資料推薦。在該期文章中有作者將“美國歷史中的法律”教學中的相關資料進行梳理與討論。作者認為,對歷史的學習不需要死記硬背,學生可以依靠充足的學習資料,啟發他們的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也是法治教育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這些相關資料不是高深的學術成果,青少年可以輕松學習,教師可以獲取有用的教學啟發,里面還介紹了有關資料庫[10]。最后,系統研究。該刊物中對法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進行了系統研究。關于法治教育的支持性資源建設,美國在網站設立方面也值得學習。在信息時代下,法治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因此,該網站建設方便快捷、實用性強。根據資源類型、法律知識主題、不同群體等詳細地設置了選擇項[11]??傊?,我國針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可以吸收美國的教育經驗,不僅要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且要保障其教育服務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力爭為我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給予最大的支持。
  2.建立教育界與司法界的長效合作機制
  美國法治教育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期望法治教育順利開展,則需要教育界和司法界的共同努力。在美國,律師被賦予了教授學生法律知識,開展法治教育的職責,而且很多州的律師協會建立了法治教育的相關組織。在我國,關于教育部和司法部的合作,在政策層面也給予了很多支持。比如,2013年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積極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讓學生親身體驗各種法律機關、司法活動等。另外,強調組織、工作的機制建設,各地區、各部門做好模范榜樣,由教育界帶領,司法及各組織積極參與,共同完成青少年法治教育遠大目標。不可否認,青少年的普法教育網站為我國普法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實踐領域,但我們更需要建立一個教育界與司法界有效的合作機制,努力將其發展為保障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長效機制。這樣的合作應避免短期性、隨意性,而應成為一種穩定的制度和規范。兩者合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更容易完成某項教育工作,而應以最終目標——實現公民教育為根本行動動力,認真地、有規劃地完成任務。雖然我國目前也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但是其仍存在不知如何開展法治教育、教法陳舊等問題。因此,在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之后,應致力于將合作機制進行深化和系統化。   3.加強法治教育隊伍的專業培訓
  美國法治教育得以發展成熟的過程中,教師隊伍的建設情況不容忽視。一個教授者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感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法治教育的教學成果。在美國就讀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教育法律的相關內容,而且在教育的其他專業中,教育法律也是一門必修課程。當然,作為一個學校的管理者,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素養,就難以在學校范圍內進行法治教育,難以面對學??赡茉庥龅姆呻y題。所以除了學生之外,教師和管理者都須要接受有關法治教育的專業培訓。2013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教師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對法治教育的全員教師、中小學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努力在3年的時間內,采用不同級別、不同深度的培訓來提高法治教育隊伍的專業素質。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法律的相關知識也被納入其必考科目內。針對管理者和教師的專業培訓應像對學生的教學一樣,方法多元化。教學內容方面,不再是簡單解讀法律知識,應借鑒真實的法律案例詳細解讀法律原理;培訓方法方面,倡導靈活多樣,鼓勵參與者積極探索與研究法律理念;支持體系方面,培訓拒絕短期的及終止式的,對教師的培訓應是長期、有序地進行,維持培訓者、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的關系等。一個好的法律專業培訓應幫助被培訓者真正領悟法律的深義。所以,教師管理者應積極地參與到法治教育的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Starr,I.The law studies movement: A memoir[J].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1977(01).
  [2]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Special Committee on Youth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Law-Related Education in American Guidelines for the Future:Report of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Special Committee on Youth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R].Chicago:American BarAssociation.1975.
  [3] Leming,R.S.Essentials of Law-Related Education.ERIC Digest( ED390779)[EB/OL].http://www.ericdigests.org/1996-3/law.htm,1995 October/2014-11-26.
  [4] What is Law -Related Education?[EB/OL].http://www.lawrelatededucation.com/home.html,/2014-11-26.
  [5] 呂達,周滿生,主編.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著名文獻(美國卷·第三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Pereira,C.Law-Related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R].Bloomington,IN: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1998.
  [7] 張冉.踐行法治: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09).
  [8] 趙偉成.淺談美國中學法治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8(06).
  [9] 聞凌晨.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學科課程編制與實施:美國的經驗[J].全球教育展望,2016(02).
  [10] 余雅風,吳會會.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亟須提升中小學法治教育實效[J].中國教育學刊,2018(03).
  [11] 謝曉英,沈曉敏.美國小學法治教育內容架構——以HM版社會科教材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02).
  [作者:董盼婕(1991-),女,陜西延安人,西安工程大學助教,碩士。]
  【責任編輯  郭振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30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