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學生,成就最美的風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清晨,我懷揣愉悅的心情走進教室,今天的教學內容早已了然于胸。課中同學們表現不錯,既有安靜的思考也有熱烈的交流,發言踴躍,課堂練習反饋也十分理想。這是一節輕松而成功的常態課。
伴隨著下課鈴響,學校播放陽光體育的樂曲,我組織大伙兒收拾東西到門口排隊,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就在這時,一個低微抽泣的聲音從角落傳來,首先闖進視線的是方圓。他迫不及待地高喊著:“王老師,張雨哭了!”
張雨是剛來的轉學生,知識面廣博,思維敏捷,數學課堂上表現突出,發言積極,常會萌生各種奇思妙想。我的教學步驟也時常被他的古怪問題打亂。如此有個性的孩子,今天怎么哭了呢?受什么委屈了嗎?是起糾紛了嗎?是身體不舒服嗎? 腦海里瞬間升騰一連串疑惑亟待求解。我趕忙來到他身邊,只見他垂頭喪氣地杵在那里,眼角泛著淚光,鼻翼輕微翕動著,鼻腔里發出陣陣哽咽聲。他瞧見我,嘴角忍不住動了一下,卻欲言又止。
我連忙俯下身子,輕輕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停止哭啼。 “張雨,你怎么啦?是身體哪里不舒服嗎?” 他的頭輕輕地晃動著,繼續保持沉默。這時,一群“好事者”圍攏過來,嬉皮笑臉爭先恐后地說:“老師,你課上一直不點張雨發言,他哭了。”聽到這些話,張雨的小臉愈發通紅,表情憋屈甚至有些痛苦。
我的心咯噔一跳,趕忙將他拉到一邊。 “到底怎么回事兒呀?現在沒人,你能告訴我了嗎?請你相信老師好嗎?”幾秒過后,他終于開口了——我想到了另一種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我一直舉手,可你就是看不見我!
我的心仿佛遭到硬物撞擊一般,疼痛難耐!腦海里閃過了這樣的鏡頭:我提出問題后,收到滿意的預設答案之時,為避免不必要的旁枝錯節,就不請張雨發言,有時候還會敷衍一句“你的想法很特別,但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探討”,有時候甚至不理不睬,無視他的舉手。可以想象,張雨當時是多么失落??!
因此,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沉思中。沒想到自己為了追求單一目標,簡單魯莽的應對方式無形中阻隔了師生間的信任和交流,澆滅了孩子們的求知欲望,扼殺了他們的創新意識。那高高舉起的小手是對老師深切的信任和喜愛,是對數學學科濃厚的興趣,是孕育希望的蓬勃生機,是延向遠方的成長之路。而我,卻假裝看不見!硬生生地澆滅了學生的生長之源!
反觀課堂,如果“張雨們”沒有了靈動的思辨,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將不再渴望創新,只是追求統一的標準答案。如果每一個張雨都被打壓和無視了,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嗎?
可見,教師及時看見學生多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教育素養的第一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師生之間唯有建立起一種密切而默契的交往方式,教學才能真正落于實處,教育才能真正走心。我們要關注“張雨們”的思維動向,及時鼓勵和應對,給予他們自由表達的時空。處理好課堂是教師永恒追求的主題。做到既尊重個體差異化,又實現教學目標均優化,實為難能可貴,需要高超的教學智慧和極致的人文關懷,值得我們在今后教學實踐中切磋研磨,精工細釀。
仔細思量之后,我親筆手書一張紙條,美其名曰“張雨同學收”。很快,我收到了張雨的回信,開篇喚我——親愛的王老師。從此以后,我們之間似乎達成了默契一般,當課堂中表達不充分時,我便會鼓勵“張雨們”寄小紙條給王老師。不久,一封封“飛來鴻雁”塞滿我的案頭桌面,充盈著滿心的熱忱和感動。看見學生,給學生更多表達機會和思辨的平臺。為此,我開辟了課前三分鐘播報環節,每天邀請一位同學走上講臺,講述他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和數學文化??匆妼W生,還將課堂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我創建了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主動申請錄播視頻,講解或展示他們的奇思妙想。
一段時間以來,“張雨們”在我的課堂中表現得更加自信和從容了,學生們對數學產生了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匆妼W生,實現課堂的圓滿,融合人性的光輝,成就最美麗的風景!
“看見學生,關照人性”的教育命題將成為永恒的燈塔,指引我在為師之路上,一路采擷汲取,一路歡歌欣賞。課堂里時時有美妙絕倫的瞬間,生命間處處是柳暗花明的風景。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大學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4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