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美術教學方法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及技術性人才,這個階段是學生步入社會,走上就業崗位的基礎。針對中職教育面向就業的特點,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為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但是也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旨在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提高就業競爭力。本文將重點探討適用于中職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職教育 美術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25
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一般是未考上普高,想要提升自我就業競爭力的初中生,這類學生普遍學習能力有限,學習習慣不良,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結合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有目的性的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技能和素養。
一、目的性教學法
這里的目的性是針對美術學習,即要學好美術,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哪幾方面的能力。首先,美術學習是一個發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創作過程中需要學生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力,其次,美術是一項實用性學科,學習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基礎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雖說美術的重點是動手技能,但是也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動手能力的強弱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上的,所以上述提到的三項能力都是需要學生重點培養的。
(一)觀察力的培養
美術創作過程中,需要對周圍事物觀察細致,才能更好地捕捉寫生對象,將其特點、神韻都展現到繪圖紙上,注重細節方能使所繪的事物栩栩如生,人的觀察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經過后天培養的,如何培養呢?首先,要明確觀察對象,觀察過程中切忌漫無目的,其次,要清晰觀察目的及方法,運用不同的方法觀察往往能夠得到達到不同的目的,比如素描和繪畫的觀察點不一樣,素描重視事物的輪廓和線條,所以要遠觀,而繪畫不僅要注重事物本身,還包括事物的顏色描繪及周遭的環境,所以要遠觀近看相結合。最后,要達到觀察力敏銳的程度還需要對上述兩個過程進行反復訓練,長此以往,方能達到效果。
(二)動手能力的提高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更要重視技能的培養,所以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訓練,包括繪畫的速度和質量,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正所謂“量變引起質變”,長期堅持不斷的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終將得到提升。
(三)基礎知識的學習
明確美術學習的側重點,技能學習是關鍵,但這并不代表基礎知識不重要。比如,繪畫過程中的色彩搭配是美術學習中的重難點,如果沒有堅實的理論作為基礎,實際繪畫操作就會難以下手,所以要讓學生意識到重要性,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二、根據中職學生特點教學
一般中職教育招收的初中生學習能力弱,學習習慣很差,也沒有一套系統的學習方法,要想讓學生學好美術,達到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就要先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掉壞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中職教師要充分了解這個階段學生的特性,以此為突破點,進行美術教學。
(一)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少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他們沒有上進心,對學習沒有一點兒積極性,是抱著一種無所謂的心理,甚至有的學生有很強的厭學心理,我想,這大概也是他們中考失利的重要原因。
2.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少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差,這也可能成為他們在美術學習中的一大障礙。差生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再加上家長的疏忽,長此以往,就養成了諸多壞習慣,包括學習集中力不夠,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等。
(二)解決方案
1.教師引導教學。中職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態度的重要性,避免重蹈覆轍。第一,要讓學生從小目標做起,逐步規范自我行為,第二,要采取激勵教學,部分學生不擺正學習態度是因為他們認為前途是一片渺茫的,教師要改變學生的想法,激勵學生,讓他們看到美好的未來,重燃學習的熱情。
2.針對解決不良學習習慣問題的策略。教師要正視學生的不良習慣,通過美術教學讓學生逐漸改變。首先,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重點,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針對學習方法不系統的問題,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據此開展學習,逐步研究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針對中職生自制力差的問題,要積極利用外在約束對學生起到一個鞭策作用,教師可以聯合家長對學生進行監督,也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組員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要改變傳統教學教師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科的主人,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如何參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學生講課和作業評改,在這兩個過程中,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一個引導作用,旨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突出其主體地位。
(一)學生“替代”教師講課
教師負責基礎知識的講解,然后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講課內容主要是繪畫的實際操作,每堂課都分別由不同的學生帶領大家,及時將剛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教師要給出本堂課的主題,學生自主構思,將才學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根據這個主題繪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講解內容包括主體構思、繪畫技巧以及背景情感等,如若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教師或是同學可以委婉提醒,及時糾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繪畫技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作業的評改
以往的繪畫作業都是由教師評改,這樣的方式難免片面,只是教師的個人看法。如今將這個任務交給學生,根據討論評選好的作品,更加的全面周到。教師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再分發幾副繪畫作品,由小組成員探討這幾部作品的優劣,并且要有理有據,最后評選出一致認同的好作品,分享出來,供同學們參考學習,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自己的繪畫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溝通交流進一步鞏固了基礎知識,同時能夠欣賞到優秀的作品,不做井底之蛙,積極改進,提升自我。
綜上所述,要根據美術這門學科自身的特點,分別培養學生特定的能力,做到有目的性的教學,同時,中職教師要正視學生存在的不足,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改變自我,完善自我。另外,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講授,作業評改等方式,培養學生自助思考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術性人才的培養目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