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學生愛上科學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引領學生動手實驗,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愛上科學課尤為重要。
關鍵詞:科學探究;自助合作;動手實驗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初步了解與小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各種資源,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批判和創新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科學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發現和提出生活實際中簡單的科學問題,并且嘗試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科學,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穩步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科學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法布爾從小就對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是蝴蝶、蟲子還是魚蝦,都會引起他強烈的好奇心,口袋里經常裝滿了昆蟲。法布爾就是這樣迷戀昆蟲的。正是法布爾對昆蟲的濃厚興趣,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后來法布爾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寫出了聞名世界的著作《昆蟲記》。無數科學家的例子,充分證明了早期的科學興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這一課的時候,我通過實驗:摸——讓學生用手觸摸杯壁,說說有什么感覺?學生發現杯壁變熱了??础√K打和白醋進行混合有什么現象產生?學生觀察到有大量的氣泡產生。這是什么氣體呢?再通過燃燒的木條實驗,讓學生知道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通過科學實驗,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課程的意義性和趣味性。
二、動手實驗,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愛上科學課
為了讓學生愛上科學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動手實驗,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通過學習《溶解的快與慢》這一課,讓學生知道可溶性固體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于三個主要因素:物質顆粒的大小、水的溫度和液體是否被攪動。通過學習《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這一課,讓學生知道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學《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時,我設計了《小燈泡亮了》這個實驗,讓學生首先設計實驗,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不同的連接方法接通電路。當學生看到小燈泡發亮了,心情無比興奮。我抓住教育的契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里面是怎樣連接的》《測量水的溫度》《加快冰的融化》《哪一個溶解的快》等大量的實驗,讓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科學知識。
三、走出教室,親近自然,讓學生愛上科學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的廣闊天地,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課堂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室外的事物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根據教學內容,帶學生到教室外,比如《觀察一株油菜上的花》,我把孩子帶出教室,讓學生看到真正的油菜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探究,看看花的顏色,聞聞花的氣味,說說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個數,數數一株油菜上開了幾朵花,數數這株油菜上還有幾個花蕾,推想花蕾將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并且按照變化的順序分別畫出它們。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去實踐科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享受科學知識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愛上科學課。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手實驗,玩中學,學中玩,愛上科學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教育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青松.小學科學的創新性教學[J].新課程(中),2018(11).
[2]王佩.觀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上),2018(11).
[3]梁昌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與追求[J].天天愛科學,2016(1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動手實驗——讓學生愛上科學》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828。
編輯 魯翠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