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更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有效感知語文學科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因此,在讀的方面,教師應該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其能夠一邊聽、一邊讀,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時,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主要研究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朗讀;小學語文;重要性;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小學生的智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能促進小學生口語表達和思維表達的效果,使其在日常的對話和交流中有所談資?;诖?,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對小學生有益的朗讀語篇,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有效提升當代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ㄒ唬┯欣陂_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思維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長期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束縛,往往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強迫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記憶和理解,嚴重限制了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但是利用朗讀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獨自朗讀或者全班集體朗讀,一邊聽、一邊理解、一邊記憶,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朗讀過程中聽自己是否存在語音錯誤,另一方面學生還能在朗朗書聲中主動探知語文語篇中的真實情感,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題材不同的文章,其情感表達方式也各有差異,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切換思維模式,對不同的文章進行分段式和分層式理解,把握不同文章的不同情感脈絡,這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ǘ┯欣谂囵B學生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
小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文章再創造和再理解的過程,因為朗讀的語速不可能太快,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其中內容和作者情感進行有效把握,利用聯想和想象的空間對情境進行再造,并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增加情感體驗,這些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對語氣和語速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提煉文章主旨,這對于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也具有重要影響。除此之外,在一次次朗讀的積累中,學生可以以作文的形式宣泄和抒發情感,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技巧來講也具有極大的推動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ㄒ唬┨嵘龑W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語篇中有大量的優美詞匯,有待學生把握和理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以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為載體,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伴著音樂的和聲進行朗讀,讓小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感知語文語篇的魅力。具體來講,在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先帶領學生讀一遍,介紹該篇文章基本的文學常識,再讓學生集體朗讀,引導學生在集體的氛圍中把握情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通過糾正個體的語言問題強化全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ǘ┮龑W生深入把握情感
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還應該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合理把握。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握朗讀方向,在進行朗讀示范的時候保證字正腔圓、情感飽滿、抑揚頓挫,朗讀過程中有強弱之分,使學生能夠正確模仿,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進入具體的語境中把握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篇文章的情感都有所區別,學生在對其進行把握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態度也各有差異,教師要充分尊重這些差異,在包容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不抑制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進而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ㄈ┡囵B學生閱讀和寫作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兩大重點,一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二是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朗讀法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體來講,在選擇朗讀語篇的時候要有針對性,散文、記敘文、小說等類型,國內外名家名著都要有所涉獵,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然后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和記憶,并應用到寫作當中,提升語文表達能力的同時,為更高年級的學習和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既可以開發小學生的智力,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促進語言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深入把握朗讀情感,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意識,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語文魅力,有效提升朗讀能力的同時,為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淺析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7(10):90.
[2]李宏生.悅讀夢想,開啟童心: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知音勵志,2016(18):307.
編輯 王彥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7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