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議論文寫作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議論文寫作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能否引導高中生寫好議論文對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那么,作為奮戰在高中語文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才能讓高中生寫好議論文呢?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在關注命題思維轉變中確定立意
由于新形勢下教學理念的更迭以及教學思路的轉變,高考命題思路也出現了諸多的差異與變化。因此,想要使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精準立意,我們就必須在改變自身固有思維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引導高中生對其應試思維作出一系列的調整,鼓勵他們說想說的話,抒想抒的情。如此一來,他們方能從自身的情感認知、興趣愛好等方面入手用真摯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1.抓住主要事件
很多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往往寫一事一議。如此循環往復幾個回合后,不足千字的文章便一蹴而就了。然而,嚴格來說,這種文章并不算是合格的議論文,甚至只能說是為了強湊字數的搪塞之言。同時,由于受到一事一議的形式限制,文章在說理上也便難以做到通透、透徹。比如,2015年語文高考新課標全國一卷給出的寫作材料是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時打電話。對此,很多高中生就違章當事人、女兒、交警等各自的行為展開了論述。這種“面面俱到”的寫作方式雖然可以將“各方”照顧得很周全,但是卻很容易讓人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便面對著文章卻也不明所以,不知所云。因此,想要有效避免這一現象,我們就必須讓高中生在精準立意的思路引導下學會抓住主要事件。
2.杜絕生搬硬套
眾所周知,生搬硬套是議論文寫作的大忌。倘若高中生在議論文立意過程中只顧生搬硬套的話,那么,他們所選取的立意不是落于窠臼就是難以免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倘若沒有特別出彩的論述,這類文章很難獲得閱卷教師的青睞。比如,在面對以“路”為主題的寫作要求時,高中生在立意之初就必須對“路”這個抽象化的概念加以界定。雖然有很多高中生仍然沉浸在“人生之路”“學習之路”的窠臼里,然而,有的高中生已經另辟蹊徑地從“懸崖峭壁”“棧道橋梁”中提煉出了“絕望與希望”“悲觀與樂觀”的立意。兩者相較之下,高低立現。因此,在議論文立意之時,我們就必須引導高中生對材料建立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夠在議論文立意之初避免斷章取義、對素材內容生搬硬套的問題出現。
除此之外,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還應引導高中生就材料中的一些關鍵字詞對材料內容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以確保其議論文創作能夠在由此及彼的豐富聯想和想象中更加深入,更加廣闊??梢姡谧h論文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命題思維的轉變,更要在這些轉變中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便于引導高中生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實現快速的構思與準確的立意。
二、在了解命題思路差異中指導選材
在“新高考”形勢下,近兩年新材料作文仍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題方式。它在形式上傾向于“情境”的敘述。在選材上更關注現實和自我;就是說它可敘述,但也可以議論。因此,想要憑借選材在新材料作文中議論文寫作獨占鰲頭,就必須在了解命題思路差異以及認真分析、思考材料的基礎上展開與之相關的說理性論述。
1.關注現實生活實例,傾注真情實感
近些年來,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接近現實生活與人的真實情感狀態,那些脫離實際的“假”“大”“空”只會令文章顯得蒼白無力,絲毫沒有說服力。因此,在議論文選材過程中,我們務必要引導高中生從身邊的生活出發,從自身的真實情感出發。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情感,進而憑借其文感動、說服更多的讀者。比如,在2017年全國卷高考作文便以恢復高考四十周年為由要求高中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想要寫好這一類型的文章,高中生就必須在綜合考慮自身情感狀態的基礎上對高考作出精準獨到的分析。
2.根據作文立意,截取社會熱點現象
將社會熱點現象引入議論文寫作過程中,不僅能夠凸顯高中生對社會發展動態的實時關注,還能使其文章更具時代的影響力與感染力。然而,在截取社會熱點現象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一點內容就是,高中生在選取寫作材料時既要在熱點事件分析過程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又要借此展開與寫作主題相關的一系列豐富聯想,以確保在寫作過程中為文章增加更多的感染力與說服力。
三、在注重思維訓練同步中充實論據
論據有事實論據、道理論據等,它不僅能夠為論點的正確性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還能使文章在循序漸進的說理過程中感染更多的讀者。我們不妨在注重思維訓練同步的過程中充實論據,為論據魅力的發揮創作一個好的舞臺。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近些年來,高考議論文寫作的命題思維有所轉變,但它仍舊將是對高中生寫作思維的考察當作重中之重的。因此,在迎戰高考的緊張學習中,我們必須要將高中生寫作思維的訓練提到日程上。
(一)培養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感性與理性“雙管齊下”的影響之下,高中生既能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摻入適當的情感,又能對事件內容及其本質作出客觀而準確的判斷與分析。因此,在面對某一作文命題時,我們應鼓勵高中生著重從其情感認知、理性判斷等方面入手,選擇最契合題意而又不落于俗套的一些事實或道理來寫。唯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在另辟蹊徑的基礎上創作出一篇篇論題明確、論證透徹的優秀議論文。
(二)培養高中生的多向性思維
如果說精準立意讓高中生知道了“寫什么”,那么,“論證”的過程便要讓高中生知道“如何分層次寫”。在懂得“如何分層次寫”的基礎上,高中生便能在寫作過程中展開一系列的分層次論述,進而在文章觀點更令讀者信服的同時,也使文章本身更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分層次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充分調動高中生的多向性思維,使之能夠從各個方面對議論文論點的確立作出循序漸進的理論支持或者事實支持。因此,我們必須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邏輯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等,使之能夠在議論文寫作過程中做到有條不紊地“旁征博引”與“引經據典”。
此外,培養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議論文寫作中同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使高中生具有打破常規的能力和勇氣,還能使之在辯證思維的影響下將“說理”深入且有序地展開。
可以說,良好的議論文寫作教學方式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中生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必須要根據命題思維轉變及時調整自身教學思維,力求將高中生引入議論文寫作的正軌之上,使之在高考議論文寫作中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朱玲玲.淺談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析理”[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10.
[2]陳麗華.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來指導高中生寫作——高中議論文寫作常見問題及對策[J].福建陶研,2017.2.
[3]董順喜.一事一議類議論文寫作易陷誤區及對策[J].教育革新,2015.10.
[4]陳曉宏.言之有理——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J].名家名作,201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49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