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高等職業教育已由規模發展轉向內涵發展,共性發展轉向特色發展,學校單一辦學轉向校企合作,聯合辦學。本文主要闡述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發展目標、培養質量、就業及科學發展等問題,以供高職教育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 發展 思考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家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指引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基本滿足了經濟建設對各類實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需要,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推動了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從擴大規模,到優化布局結構,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各職業院校都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建設與發展步伐。為此,如何把高等職業教育做大做強,是我們必須認真探討的重大問題?,F談幾點思考,供高職教育同仁參考。
  1.準確定位,科學謀劃
  科學制定高職教育發展規劃,推動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高職教育定位問題。高等職業教育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但是高職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在發展定位方面,既不能“攀高”本科教育模式,又不能走中職教育的老路,否則就錯位,從而造成缺位。高職教育的定位,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遵循高職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突出特色,保持教育發展的連續性,以改革促進步,以創新求發展;三是堅持質量與效益相結合,注重內涵建設,樹立科學的職業教育質量觀,形成高職教育質量評估與保障體系。因此在辦學定位上就必須立足現實,依托行業,服務生產,構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同時,科學合理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發展戰略上要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道路,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名?!睉鹇?;克服辦學上的浮躁化,人才培養上的功利性,發展理念上的虛無化;在辦學特色和服務能力上要始終堅持面向社會,立足行業,為地方和區域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做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多層次、全方位社會服務的有機統一。
  2.明確目標,突出特色
  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必須堅持職業教育特色,為地方經濟建設著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隊伍建設及作風建設為保障,凝心聚力、負重奮進、科學發展,緊緊圍繞職業教育應突出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特點,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做到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的有機統一。
  在教育教學中,堅持辦學特色、專業特色及人才培養特色,以特色求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之路,努力做到立足職教性,發展高教性的有機統一,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高職教育得到健康發展。
  3.適度規模,注重質量
  學校的辦學規模,直接決定著其辦學效益和長遠發展。我省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規模小,所以“十一五”期間,各院校搶抓機遇,擴大規模,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各類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一是適應我省經濟的發展,為全省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等技術人才;二是縮小甘肅教育與發達地區教育的差距,逐漸擴大我省高職教育規模是必要的;三是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高中擴招以及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使更多的人具備接受高等教育的資格,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生源,由重學歷重文憑轉向了重技術重就業。高等職業教育直接面對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各類人才,由于實用性強、技術過硬、就業好等特點必將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所青睞。在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態勢應該是:本科教育穩步發展,高職教育大力發展,繼續教育積極發展,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綜上所述,“十一五”期間,擴大我省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勢在必行,而到“十二五”期間,在保持較大規模的前提下,應注重其培養質量。特別是針對在校高中生數量逐年下降的情況,提出適度規模,重在質量是非常適宜的。
  對于教育事業來說,擴大規模是發展,提高質量也是發展,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沒有一定的數量,就沒有基本的質量;另一方面沒有質量的數量本質上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把提高教學質量擺在突出地位,把質量視為教育事業的生命線,確立“用人單位滿意不滿意、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家長滿意不滿意”的質量衡量標準。特別是面對“十二五”期間生源減少的壓力,提高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尤為重要。教育質量的提高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首先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保證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面對發展迅速的高職教育,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優化、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二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實踐性教學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濃厚的技術操作氛圍,使學生在設施良好、環境真實的實驗實訓中接受技能訓練,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能力型人才。實現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有機統一。
  4.瞄準市場,合理就業
  高職教育因其獨特的辦學定位,加之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的特點,在就業導向上就要牢固樹立高職教育即就業教育的思想。因此必須面向市場定專業,瞄準市場育人才。一是專業設置和調整緊跟市場需求,“十一五”期間各高職院校依據緊缺專業人才及各類高職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發揮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獨特功能,發展新興專業、急需專業,鞏固和加強特色專業、優勢專業,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拓展新專業、改造老專業。目前農、林、牧、水、食品工程、化工、石油、汽車、機械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類群,由于專業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好;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打造“訂單式”的培養方式,高職教育只有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做起,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采取“訂單式”培養方式,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才能使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很快進入職業角色,適應技術要求;三是大力推行“雙證”制,搭建企業需求人才的橋梁將雙證書培養制度化,即正式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雙證書培養制度,既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保證,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從業、就業的憑證,從而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為畢業生就業與市場需求“零距離”創造條件。
  5.校企合作,持續發展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我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對深化我省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學院校企合作多般依據專業方向按企業所需確定,并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企業參與接收學生實習,并選用優秀畢業生就業。近兩年來部分企業已真正介入學校辦學過程,參與新專業的設置論證、教學設計、課程開發、畢業設計和論文指導等環節,同時接受畢業生頂崗實習。深化校企合作,要實現學院、企業共同實施教育的互動性的產學合作,做到學生培養全過程的絕大部分內容由學院與企業合作完成,使企業成為“育人主體”的一部分。同時學院主動參與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以及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確定科研方向,進行成果轉化,真正實現“教學―科研―開發”三位一體,實現校企共贏。
  眼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是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聯合辦學,共同培養企業所需的能力型人才,而且也寄希望予政府制定鼓勵校企合作的政策,來激發企業的需求動力,推動校企合作,共同開拓校企合作的通道,使政府主導和校企合作有機統一。全面實行“訂單式”培養,做到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努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627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