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于文字的相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雅明
吳華超:
我問起徐曼其同學投稿了沒才發現離截止日期還有一天。
這一年我和大姐在老家和奶奶過除夕。年初一的午后,我叫我大姐幫忙打一篇文字。許久后我來看她打了多少,發現她捧著我的本子在哭泣。
這一年我高三。我寫了一篇文章名叫《家園》。這年我最從容的一次記敘,只是在說說舊事。沒有其他目的。卻無意間聽見風吹開了我家的門院。
其實都是小事。與你無關。
楊可欣:
當得知《隔著果醬的眼睛》獲了很不錯的獎次時,我流淚了。寫作這么久,第一次因為一篇文章,我居然哭了。平時很少動筆寫小說,因為沒有很深入心扉的事件去支撐,想一想還是放棄了多次。在產生寫它的想法前,居然被自己的大膽嚇了一跳――它應該是一粒海底的貝,是船隊無法打撈的寶物。我其實挺奇怪的,越是發自內心的東西越是不敢面對,然而最終我還是叛逆了一回,難道敢記住敢想就不敢寫嗎?這不是我的作風。寫出它,沒有貪圖任何意義,只為了承認自己的本心。今天我非常想感謝《新作文》的編輯哥哥姐姐們,不管是今天的共鳴還是從前的一路支持,彼此相伴的那些日子,都讓我的心更溫暖更成熟一些。謝謝你們接受了《隔著果醬的眼睛》,請原諒我的語拙,因為找不出真誠兼并華麗的語言修飾某種感情。有時我想,寫作就和喜愛某人的本質一樣,都需要默默擔待一些事情,只有這兩種情緒是永遠不會騙我們的。我也想對很多同齡人說,請勇敢地承認本心,不管是理想還是人。
劉小齊:
讀余秋雨的《尋覓中華》,對我來說是一場孤單、厚重又令人愉悅的旅行。我喜歡品讀著真正有思想有價值的文字,然后一邊在心里對那些文字圈圈點點,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發現自己的想法――那些潛藏在頭腦深處的或許同樣有價值的東西。我于是把它們寫下來,先是一點一滴,而后慢慢充實,但那些想法實在是太過瞬息萬變,而我的筆力也相當有限,最后,我終于把它們串聯成這篇文章,而它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于我來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被理解、被期待。我也希望以它為起點繼續完善我對中華文化的思考,而該文,未完待續。
蔡璐:
我是那樣喜歡《二人》。最初是在一個論壇里看到有人推薦aiko的《二人》,然后找來了歌曲,是非常清晰的鼓點和清麗的女聲,帶著或多或少的灑脫,總體是備感自然愜意的。即使自己覺得創作的《二人》中隱約有些俗套的小影子,但是我一回頭一轉側,便能回想起自己在年末寂靜無聲的教室里刷刷地晃動筆桿子,將這篇融合我輕微細膩的情愫的作品完成。
男生與女生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微妙的,尤其是屬于“藍顏”這一種類型,彼此在學業和生活中心照不宣,最奇異的仍是嗜好興趣的接近,這大概是青春期里企盼溫情的最初模樣吧。創作過程中被感動過,為自己還是存在一些名為“少女情懷”的因子在身體內而高興。那么,親愛的你們看到這些,會與我一樣感同身受嗎?
葛梟語:
說實話吧,在接到通知前,這篇文章已經被我徹徹底底地忘記了。從初一開始,我就參加放膽作文,可是三次了,稿件都像走失了一般,音訊全無。雖然這樣,但我仍舊愿意寫,這一次是從截稿前三天開始寫的,寫到了最后一天的深夜才完成。發過去之后也就沒有再留心了,因為我向來是一個目的性不強的人,對于獲獎什么的,我不抱有太強烈的渴望。其實記敘一直是我的陰影,從小學開始,我就持續不斷地遭遇各方“攻擊”,大概意思都差不多,也就是記敘味道不濃,過多的描寫、抒情和議論,直接導致文體特征不明顯。這一次的主題寫過很多,但都被我否定了,或者寫一半就寫不下去了,只有這一篇,自我感覺比較良好……最后呢,客套一下――當然也是我實際應該做的――我會繼續努力的!
郭婧雯:
看見手機上的未接來電,去查詢號碼歸屬地,是山西太原。好像當時自己愣了一下,然后拿出《新作文》找報刊的電話,竟然是編輯部打來的。于是和編輯聯系,確定是獲獎了。(我能小抱怨一下么,為什么不告訴我是幾等獎,吊人胃口啊,去年好像也是這樣的……)
這篇文章寫了很長時間,寫寫停停,構思情節費了很大的力氣。善良是這篇文章的主旨,我僅僅是想去寫善良,寫一個善良的人。
感謝《新作文》,感謝所有我身邊的人,以及,感謝所有善良的人。
黃曉辰:
說起獲獎,我首先想到夏令營――放膽對我最大的吸引。太原這個魂牽夢縈的城市,不下雪也有我的向往。去年獲得的是三等獎,又逢補課,太原之行幻成泡影,我以為再也無緣以同樣的身份進入那個城市。沒想到就在漸漸失望之時,小編的信息重燃了我的希望。再看看自己散亂的文字,我想,能得二等么?難道還是三等么?可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文字如同自己都在一點點成長。
我想說,縱使我只是七點鐘的太陽,但我堅信我也有自己的光芒。即使沒有資格去照亮你們,我也會用文字這絲光陪伴自己走過人生的漆黑。
劉天藝:
安素告訴我她接到編輯部電話后,我又把文章看了一遍。隔了幾個月,眼光自然更挑剔了些,加上最近糟糕的精神狀態,漸漸信心就削減了大半。很久沒有動筆,幾句感言都寫得斷斷續續。整日上課、補課,時常在睡眠中驚醒,恍惚,不知身在何處。看鏡中的自己,五官未變,卻是丑了,陌生了。
得知獲獎以后,又喜又怕。喜不必說,怕則更突出。像一個以行走為生命的旅人,開始建房定居,而遠方的希望不時撩他的眼,觸他的心,于是他不能停下也無法向前。
但總的來說還是十分開心的。希望暑假能和安素一起去太原。
李偉松:
總會有難過的時候,在無邊無際的夜晚失眠,噼里啪啦地打字,熱咖啡,輕音樂,偶爾翻書,直至百無聊賴。
在很靜很靜的夜里,總是胡思亂想。我知道,有很多聲音呢喃,我們聽不見,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時常會想起《小王子》里面說的一句話,他說,很多東西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要用心。在夜晚寫字,是一種享受。伴著音樂,落地窗外刮過的風,昏昏欲睡的燈火,咖啡香,噼噼啪啪的敲打,你相信這樣的文字最有力量。這次的獲獎,是一個驚喜,對于那無邊無際的黑夜來說,是一縷微弱而又強大的光,如同文字帶給你的溫暖。我興奮,咆哮,跳躍,直至淚流滿面……
孫震:
知道獲獎這件事,是在一個起風的炎熱午夜。那時我剛剛沖完涼,頭發上有水珠細細地墜落。當小編告訴我這些時,我沒有大喜,只有淡淡的快樂。
我的故事中,幾乎每一個主角身上,都有我渴望獲得的人生,即使漂泊但是自由。故事都是我在午夜傾聽舒緩的音樂,寂寞地撫摸腳趾時,敲擊出來的。而當它們真正成為電子稿時,卻仿佛已經不再屬于我,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寫作的人的一種悲哀吧。
王澤林:
時間倒退到四年前,我向某雜志信心滿滿地投了第一篇稿子,于是我每天都會查看信箱,直到有一天,我的信箱里出現了那一封固定模式的退稿信,猶如五雷轟頂般砸向我的心臟。我呆若木雞地坐在電腦前,直到眼眶被眼淚模糊我才小心翼翼地關掉了網頁。傷心沮喪之余,我又寫了一篇稿子投了過去,而迎接我的依然是和先前一模一樣的退稿信……緊接著,我又投了不下十篇,直到現在我都無緣于那本雜志,不得不說我寫作的熱情被退稿信的紛至沓來耗盡了所有的熱情。我不得不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寫作的料子,那段時間我掙扎過,迷惘過,絕望過,放棄過……寫作這條路,需要堅持,退稿的次數越多你就會寫得越好。當你被退稿信整得身心疲憊充滿絕望的時候,那么你就快成功了。最后,很高興可以獲獎,希望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結識一些擁有執著夢想的朋友。
肖安琪:
寒假第一天27號才動筆!之前寫的手稿丟了,又找到了!那幾天是上午用一個本子,給打印社,下午寫另一本,再送去,把上午那本拿來晚上再寫……交替著,“打”和“寫”基本同步。31號下午窩在冰激凌店趕稿到6點!打字員下午就要回家過年,新寫的這部分讓同學幫我打。飛奔到打印社拿了手稿已經6:30!以前5:30就回家的!為走近路我騎進某小區,沒路燈,一片漆黑,到處是坑,我顛簸著騎進了垃圾堆……晚上噼里啪啦把最后兩章寫出來,同學也打好了,加上打印社的,開始潤色。老媽突然要跟她同學語音聊天。誰知說起來沒完!不體諒我還有一小時就截稿了!老媽聊完我趕緊修改。23:58分還在改,23:59分發送……這次是懷著感恩的心參賽的,算對去年那四天三夜最好的回報吧。另外想陪凌媚同學走完她最后一次放膽,獎項高低意味著我是否被允許再赴太原,我和她有約??傊兄x放膽再一次的肯定。
趙凱欣:
在一個溽熱難耐馬亂兵荒老班查崗的自習課,我接到新作文的電話通知。當時我正被??ǜ逭垓v得焦頭爛額,在一片雜音里嗯嗯哦哦了好半天,直到編輯說要獲獎感言的時候,我才反應過來:噢,不是在和我說排版的事兒啊,那我是不是該小雀躍一下啊。
最初和好友相約投稿,玩笑說“如果投中了,就是放了個膽,不中,就當放了個屁”,那么,很感謝《新作文》,我的老爸老媽,以及一切值得感謝的人,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低碳環保的機會。
寫下《隔壁》的時候正值嚴冬,我背著書包踩在雪地里構思自己的故事。各家的午飯香氣流竄在寒風里,院里桃枝被雪壓斷,聲音很脆。我相信每個冬天下面都會埋著些真誠純凈而溫暖的東西,不一定會開花,但一定會萌芽。
而今已是初夏,陽光微醺,青桃早有拇指大了。
周靜雅:
“我終于可以在天空找到一點自己飛過的痕跡了”,當《新作文》的編輯聯系上我時,心中按捺不住的是激動與自豪。說實話,喜歡思考和寫作的我第一次獲得這樣的肯定與鼓舞,這將激勵我更努力地創作,抒寫個性飛揚的文章。寫作中的自我欣賞和他人的肯定是我前進的動力。在班上,老師要求寫800字的文章,我努力寫到1600字;老師沒有限制字數的自由作文,我冥思苦想后洋洋灑灑寫夠3000字。多寫使我得以輕松駕馭手中的筆,在力求多寫時的思考更是鍛煉了思維能力,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寫作命題,擦出思想的新火花。寫作給予了我快樂,我將更努力地寫,與更多人分享我的幸福。感謝《新作文》――寫作的藍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63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