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明宏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道路暢通了,房屋漂亮了,經濟發展了。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農村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的家庭教育問題令人擔憂。
  
  一、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
  
  1.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非常普遍。
  現在,農民外出打工很普遍。每年外出打工的基本上都是年齡在18―40歲的青壯年,其中絕大多數是夫妻同時外出,他們大多數是把孩子托付給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有托付給親戚的,還有少數,是孩子自己一人或者是兄妹、兄弟在家留守。因此,家庭教育的重擔只能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來承擔了,而他們大多年老體衰,還要承擔繁重的農業勞動,能夠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管好就已經很費力了,要他們再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并且在許多家庭里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對孩子十分溺愛,讓他們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也許只是一句空話。對于那些無人監護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
  2.道德教育重視程度太低。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道德教育,而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家長或監護人沒有把道德教育放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來重視。關心孩子教育問題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道德觀念的養成問題。大多數家長以為孩子的道德問題沒有什么可值得操心的:“反正孩子不會做壞人就行了?!苯陙碓诟母镩_放和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沖擊下,很多家長們平時只忙于賺錢,把孩子們的教育推得個一干二凈,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了學校,家庭教育就無從談起,更不用說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了。家庭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在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和家長的言傳身教。但是家長們卻沒有從根本上重視起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涉及道德教育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3.新舊觀念的沖突,使得農村家庭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無所適從。
  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是與當前的時代特征和農村社會背景緊密相關的。在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正經歷著重大的轉變。個人主義、個人奮斗、開放、競爭、平等、博愛……這些五光十色的新觀念,映入了中國新一代純凈的心靈,西方實用主義價值觀已大舉注入東方文化的肌體。家長們自身正面臨著最大的困惑與混亂,加上農村家長一般尚不具備對客觀存在的社會道德現實作出冷靜的判斷。誠實正直與投機取巧、先人后己與先己后人等已成為家長們難以作出的選擇,他們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正直、樂于助人,但又不愿孩子長大后上當受騙和吃虧。這一點是社會的問題,但卻為家庭教育造成了巨大障礙。家長們迷茫和無所適從,對孩子們的家庭教育不知如何進行,尤其是不知道給孩子們什么觀念。
  4.目前農村未成年人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狀況不容樂觀。
  客觀地講,農村孩子有著天然的質樸和善良,但目前因多種原因使孩子們的家庭道德教育缺失而導致的諸多后果,卻是我們不能回避的。近年來,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增高,偷盜、搶劫等案件時有發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少年,行為習慣因缺乏父母及時有力的規范和監管,部分男孩講究吃喝穿戴,沉湎于上網,打架勒索,道德行為失范,極易走上犯罪道路;部分女孩因缺乏父母的貼心關愛和必要的家庭教育引導,追求穿戴,生活散漫,對倫理觀念知之甚少,難以抵御金錢的誘惑,價值觀念發生偏差,道德品行普遍下滑。這就使得很多家庭陷入了打工掙錢為子女,結果是錢掙了不少,孩子卻被荒廢了甚至成為了問題少年的尷尬局面。
  
  二、針對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應采取的對策
  
  1.運用當地政府和家長學校的力量,做好家長教育,使家長加深對家庭教育的認識。
  對家長的教育主要包括:首先是教育家長要慎重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慎重對待幼兒的家庭教育。從孩子出生到入學前這個關鍵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等孩子稍大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已經形成,生活有了自理能力,父母或者單方再出去打工。實際上,即使是孩子長大一些了,上學了,也絕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拋給學校,孩子的父母應有一人堅持在家,專門負責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讓家長明白,孩子的成長不能僅靠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再者就是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教育。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政府和社區學校就要開展一些活動,利用一些平臺,或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可聘請教育專家對這些臨時監護人進行授課,引導他們更新觀念,一是重視家庭教育,再一個就是通過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學會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2.積極開展農村文化建設,搞好社會輿論導向,改變當前不利于家庭教育的觀念。
  我們的政府和社會要搞好輿論導向,樹立社會正氣,積極開展農村文化建設,廣泛宣傳代表社會主流的道德觀念,使家長們走出思想觀念上的困惑和不解,保持勤勞善良、樸實正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并向孩子傳授積極健康的價值觀、道德觀。不能使孩子們在學校里接受的正確的觀念,回到家里被父母們的一句話化為烏有。
  3.政府和社區以及學校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建立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網絡,監督指導和幫助農村家庭教育。
  在農村家庭教育方面,政府應發揮積極作用,既要積極組織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增加收入,也要注意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不能顧此失彼。在組織農民外出務工時,應要求有孩子的父母留下一名在家,負責對孩子的監護和教育,不允許將孩子放任不管。在必要的時候,政府可以采取強制措施,確保孩子父母一方在家,不讓家庭教育成為空白。我們絕不能用犧牲下一代作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近年來,因各地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以及撤并學校等原因,政府修建了許多寄宿制學校。這盡管使學生放學后不至于流浪社會,但也成為一些農民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推給學校的理由。學校教育畢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而且,學校也不是五莊觀鎮元大仙的百納袍,有容納乾坤的袖子,可以把學生的一切問題都包容了,解決了。只有學校教育而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學生,其情感、價值觀、道德觀都是不健全的。
  政府還可以牽頭,為農民進行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是政府要積極治理社區,為未成年人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堅決清除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污穢。再者就是,政府要經常深入學校、社區、農村家庭,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社區內未成年人的基本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學校和孩子家長,提出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上,我們要有正確的態度,該政府承擔的,政府要承擔起來;該家庭承擔的,家庭要承擔起來,不能把一切都簡單地拋給學校,那樣做是對未成年人成長的不負責任。只有建立起未成年人教育的家庭、社會、學校網絡,我們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才會更有成效。
  總之,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未來。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必須把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作為重點,重視家庭教育,不能只注重修橋鋪路建房子,更要注重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農村的家庭教育關系到農村下一代素質的提高,農村風尚的好壞,更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032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