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庭教育的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謝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的共育關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共同教育外來人員學生。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的優劣。共同教育的理念是教師和家長交往合作的基礎。首先,從促進外來人員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看,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扮演著相同的角色,是共同的教育者,共同擔負著外來人員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其次,在人格教育方面,學校和家庭是天然的伙伴,因為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在青少年人格形成最具可塑性的時期占據最重要的地位。最后,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的根本目的和利益是一致的。教師受社會重托,為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其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茁壯成長。盡管家長的教育出發點不同,發揮作用的場所不同,但最終目的是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這決定了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不僅必須合作,而且要很好地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雙贏”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是外來人員家庭教育的編外家長
1.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外來人員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人類社會共有的現象,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庭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家長有目的地對子女施加潛移默化影響的過程,在個體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外來人員家庭,由于家長自身受到經濟條件、文化素養、社會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存在著諸如忽視了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的有機聯系,家庭教育的觀念落后,家庭教育的內容不當,方法單一等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遏制和妥善的解決,就勢必會影響孩子身體、心理等健康發展。思想品德教師應智慧地向外來人員家長伸出援手,協助家長進行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老師可以說是外來人員家長的助教。思想品德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一些孩子在課堂里、學校方面的有效信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思想與精神狀態。這也是對家長教育的一個信息反饋,能幫助外來人員家長改變錯誤的家庭教育態度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幫助他們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子理念和方法,真正做到科學教子。
2.把外來人員家長編為教育對象是思想品德教師應備教師工作任務之一。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德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如果沒有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特別在孩子生理心理發育最關鍵的初中時期,如果沒有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對外來人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教育和行為的影響,他們就可能無法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生活的需要,身心有可能得不到較好的發展,也就難以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但是由于外來人員家長的因素,他們在家庭教育上與學校教育,特別是思想品德教師的教育存在著不一致性甚至是沖突,從而使得思想品德教師的教育工作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為了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思想品德教師的應備工作之一就是把外來人員家長視為自己的教育對象,協助他們盡快成長起來,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三、外來人員家長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編外學生
1.教育家長與教育學生同等重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奔彝ソ逃龑⒆拥某砷L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基礎是教育好家長,教育好家長是能夠教育好學生的必要條件。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把教育好外來人員家長作為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每一個家庭有它自己的生活特點和環境,每一個家庭必須獨立解決為數極多的教育問題?!比绻枷肫返陆處煵粌A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影響好外來人員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學生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或者說達不到任何既定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幫助兒童最好的途徑就是幫助父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文化素養要比外來人員家長高,教師在文化素養上的優勢,使得絕大部分家長樂于傾聽老師的意見,樂于接受老師的幫助。這是老師能夠教育外來人員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一個先決條件。再者,隔行如隔山,士農工商對教育往往十分生疏,即使是知識分子,只要他不從事教育工作,就會對教育有些隔膜。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一般只憑自己的生活經驗管教孩子,而不大懂得家庭教育的規律。教師和家長的目標一致,教師影響家庭教育,會切合學生實際。這是教師教育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另一個有利條件。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和外來人員家長彼此學習,教學相長,這樣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促進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問題上達成一致形成合力,促成教師與家長有效地交流溝通、和諧相處,為共同教育好外來人員學生不斷努力。家長生命的希望在于學生,教師人生價值的體現在于學生,二者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疊加在一起,兩者的目標完全一致。
2.思想品德教師是教育家長的重要角色。思想品德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外來人員家長的理解、支持與主動參與,并積極促進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要使家長充分地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思想品德教師就要設法通過自己的工作將家長的興趣點引入到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讓家長從外在力量中意識到參與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更要讓他們從內心感到參與的必要性。思想品德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育中承擔的任務,那就是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只有思想品德教師具備積極的態度,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的渠道才可能暢通,才可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長方面的支持而不是反對,雙方就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齊心協力。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意識,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為此,一方面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做調查研究,了解每個外來人員的家庭狀況及需求,并盡力幫助家長解決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師要尊重外來人員家長的權利與義務,取得家長的信任,充分發揮家長的積極主動參與精神,通過自己的實際行為向家長表明自己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盡心盡責,并適時適宜地通過孩子,表達對家長的尊重之情。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和對工作的責任感時,自然就會信任教師,并愿意與之溝通合作。
3.教育家長的前提是平等。思想品德教師對外來人員家長教育要在平等的前提下進行,和諧溝通,強調合作,建立家教相長型的合作關系。家教相長型合作關系表現為家長與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僅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更能很好地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家長和教師的目的一致,家長和教師是平等的關系,是合作的關系,甚至是朋友的關系。建立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的合作關系,從而為學生的生活、學習造就一個完整、沒有阻隔的空間。思想品德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應該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只有平等才有溝通的可能,只有平等雙方才不會落入誤區,形成扯皮、推諉、瀆職狀態。我們必須明白,思想品德教師、家庭兩者之間的紐帶是學生,都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標:促進學生心智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個體和社會的協調統一和全面發展。全面和諧的發展是人類的最高追求。和諧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從人際關系來看,和諧就是指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和睦。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強調了人際關系和諧平等的重要性。要更好地影響外來人員家庭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處理好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之間的關系,明確平等是教育外來人員家長的前提條件。思想品德教師與外來人員家長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溝通、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使外來人員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諧發展,達到“教師用心,家長關心,學生開心”的三贏局面。
總之,外來人員家長與思想品德教師是一種工作中建立的關系,而外來人員家長、思想品德教師又有一種社會協同、共同發展的共生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保持與發展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明確這種關系,對于優化思想品德教師的家庭教育影響具有積極意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10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