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教師團隊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設及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教師團隊,教師團隊組建的合理性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模式下培養的人才是否是企業、社會所需要的,所以教師團隊建設是高職教育成敗的核心關鍵。向德國學習其百年的職業教育經驗,尤其是其合理的教師團隊建設,通過對比的方式總結出可以學習的優點并結合中國特色,建設中國自己的高職教師團隊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關鍵詞:教師團隊建設 雙元制 校企合作 協調解決
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提出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我們一直在苦苦探索并努力建設著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而關于職業教育的建設從世界范圍來看,德國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有著較為豐富的職業教育經驗,故此我們本著學習的態度考察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將成功的經驗加以利用,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為使我們的思路清晰明了,我想以對比的方式總結一下哪些是可用的,而哪些是做不到的,并以教師團隊建設為中心重點講一下我們該怎么做。
一、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
1.生源質量的保證。在德國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時是不需要考試的,他們只需要提供相應的資料說明自己的能力及學習方向,由校方考核后就可以直接進入相應的專業進行學習,所以不會出現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厭學的問題。在我國高職院校也有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時將由校方考核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從而確定其是否可以完成該專業的學習,來報考該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對該專業有所了解、感興趣、想要學習的,所以生源的質量是有保證的。
2.項目教學。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所要達到的效果是當學生接受一項任務的時候應該有能力,通過信息收集、計劃制定、決策、實施、檢查及評價6步完成該任務。考慮到社會上的實際工作情況,要求教師采取貼近于實際工作情況的項目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培訓,于是這就要求教師所設計的項目任務應是對實際工作過程的提煉,也就是說,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的設計開發應該來自于企業的大量調研工作。在德國,教學大綱及學習領域是由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的,學校的教師團隊只負責依據大綱及學習領域中規定的內容及目標設計實施辦法,即學習情境。在我國沒有這樣的政府部門,但是學院可以自己組建這樣的部門,抽調出相關的教師專門從事這樣的工作。
3.實訓設備。項目教學既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可以使學生通過對生產設備的實際操作獲得操作經驗,可謂一舉兩得。但是要想實現預期的目標就需要校方提供相應的實訓設備,同時還要考慮到耗材問題,所以資金的投入是需要謹慎考慮的。在德國我聽到過這樣的話,“德國的職業教育是很費錢的?!焙迷谖覀兊膰沂怯写罅拷涃M支持的,所以我們做到了,那么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合理利用的問題了。
4.考核機制。在德國,經過職業學校學習后的學生要想畢業并最終進入企業必須通過企業行業協會的考核,而不是學校的考試,所以它的考核機制是由企業行業協會制定的,也就是說,是由企業制定的,學校并不組織學生的畢業考試,因為學校的考試和企業的考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一點我們是可以學的,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企業調研,與企業一起制定出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考核標準作為職業學院學生的畢業標準。
5.教師團隊。在德國,依據教學大綱及學習領域的標準要求設計出學習情境是由教師團隊完成的,經教師團隊培訓后的學生要想最終進入企業必須通過企業行業協會的考核,故此考核的通過與否與教師團隊開發設計的教學情境很有關聯,所以教師團隊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這在我國也是如此。本文將重點討論教師團隊建設問題。
二、兩國職業教育的區別
首先,我們無法學習德國的“雙元制”教育。德國的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的緊密,職業學校中的學生同時也是企業的學員,他是先通過企業招工成為企業的學員,然后由企業送到職業學校學習,一周執行1.5天學校集中學習,3.5天企業工作的“雙元制”模式。在企業由師傅指導在生產線上生產,因為是學員,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是不能用的,對于企業存在資源浪費問題,但是對于企業來講實際上還是節省了對新員工的培訓費用,對企業實質上是有利的,故此企業與學校之間合作緊密,并經百年積累已成傳統或者應稱為是一種習慣了。學員要想成為企業的員工,必須通過企業行業協會的考核,所以職業學校的學生也因此學習動力十足。
在我國職業院校遇到的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與企業的合作問題,企業對于學校的教育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學校不十分關心企業用人需求的,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用人需求,導致企業需對招收到的新員工進行重新再培訓,時間一長企業養成了一種習慣上的認識,新員工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再培訓后才能勝任工作,故此企業不愿與新興的職業院校合作。于是我們的職業院校遇到了難題,因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大綱的制定、學習領域的開發、教學情境的設計都與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息息相關,無法順利地完成大量的企業調研,無法與企業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顯然就無法完成我們的培養目標,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有效的方式來彌補我們的劣勢,我認為教師團隊的建設有助于職業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建設教師團隊的好處及注意協調解決的問題
1.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有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提高。雖然有各種有利條件刺激教師利用假期到外面參加各種各方面的培訓或鍛煉,以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但因時間及精力所限,只能使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提升,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會有所欠缺,故此為盡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團隊中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便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應形成一種習慣,不要刻意隱瞞和譏諷,嘲笑他人的無能,你要知道你也一樣在其他方面要向他人學習。
2.通過引入企業技術人員加入教師團隊,融入企業用人信息,明確培養方向。企業對于員工的專業能力及非專業能力的要求學校知之甚少,所以企業在招到員工后往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對新員工進行培訓,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用人的積極性。而如果將企業人員融入教師團隊,按照企業的員工標準培養學生,使學生畢業后就可以直接勝任工作,省去企業的培訓開銷定會提升企業的用人積極性。此外,融入的企業人員對于學校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顯然也是有利的。
3.教師團隊的建設將以工作過程的知識系統化作為指導,打破專業界限,一切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為目的,各專業學科教師通力合作。系、專業的嚴格劃分使得專業之間形成了嚴格的界限,但是現實中的工作任務的完成可能需要各專業的不同技能,所以培養學生能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教師團隊應由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組成,一切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為目的,打破專業界限,不應存在專業壁壘。
4.教師團隊的建設將摒棄舊的系的概念和專業的概念,一切以行動領域、工作過程為宗旨,這勢必需要人員協調機制。
5.對教師收入的影響,不能因為教師團隊的建設而影響到教師的收入。教師收入的多少與教師的授課課時有關,而教師團隊的形成可能會影響到教師的授課課時,這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所以有必要完善現有的收入制度,這一點很是重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35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