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探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升剛 牛金成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體,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與否,事關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大局。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分析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理解與把握好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內涵是科學定位的基礎,高等職業院校只有在辦學的各個方面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才能全面實現其辦學定位,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現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不清晰,盲目攀高,追求專升本。究其原因,除了提升辦學層次與辦學待遇實現正局級這些表象,深層次的是高等職業院校沒有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沒有科學理解與把握其辦學定位的內涵,誤認為定位于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就低人一等,而要改變這種認識就得先科學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及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開始,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是其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高等職業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統分類中的位置是其辦學定位的本質內涵,處理好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關系是把握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內涵的關鍵,在辦學過程中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其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也是能否實現其辦學定位的核心所在。
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高等職業教育本質屬性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研究的邏輯起點是高職教育本質屬性的分析,高職教育本質屬性的分析是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中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質的規定。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能夠決定所反映的高等職業教育之所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是與其他教育相區別的屬性??梢詮膬蓚€方面來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一個是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分析來看;另一個是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的區別來看。
(一)與普通高等教育比較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
職業的本義是“操一技之長而借以求適當之生活”,高等職業教育是指在一定文化和專業基礎上給予受教育者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高等專門化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較,高職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性、實用性與實踐性等三個本質屬性。
1.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是指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應用性人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以職業為導向、為就業服務的特點。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培養理論基礎較為深厚的學術研究和工程設計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培養以就業或轉業、提高為目標指向的專門人才教育,主要以學生的謀生就業為目的,是以某一或某一類職業為指向的教育,直接為生產與服務一線培養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一種終結性教育。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背離了職業性、不具備職業性的“職業教育”將不能再發揮職業教育應有的功能,最終將走向異化與失真,而異化與失真的職業教育已發生質的變化,不再是本真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過程中,背離了這一本質屬性的軌跡就說明高等職業院校所辦的就不再是高等職業教育。從此意義上說,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是職業教育活動區別與其他類型教育活動的本質規定。職業教育要準確及時反映和適應職業對人的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要求,要為個體進入工作崗位作一般性準備,要為個體從事哪種職業作具體性準備,要為職業地位和角色作準備?!奥殬I學校是專為畢業以后得飯碗的……職業教育是搶飯碗的教育”,職業教育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是為學生取得某種某種社會職業資格,為學生就業和走向勞動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教育,是培養職業人的教育。
2.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在職教史上,職業教育的實用性的基本內涵是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發展實業,造就農工商人才。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應用型專門人才,是各行各業所需的技術、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城鄉勞動者,雖說其培養目標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但主要還是動手能力與和各行各業的專門操作技能。這一培養目標決定了職業教育內容的實用性,職業教育講有用之學,學有用之學,其教學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而這一切都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教育原從實用而生,也以實用為目的”,“一切教育無不以生活為指歸”。任何教育都具有實用性,不存在無實用性的教育,不同類型的教育的實用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教育的實用是直接的,有些教育的實用是間接的;有些教育的實用程度較高,有些教育的實用程度較低。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普通高等教育更多的是間接實用,實用程度較低,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直接實用,實用程度較高。從職業教育的起源來說,職業教育就一直強調其實用,我國職業教育起源于清末民初的實業教育,實業教育是生利的教育,而不是分利的教育。因而,高等職業教育理應凸顯實用性,實用性是其固有的本質屬性之一,職業教育具有實用性。
3.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是指職業教育過程注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注重實踐教育,強化技能訓練,培養職業能力。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聯系更為密切,直接面向企業一線與生產服務一線,其教育過程自然就需要與生產實踐結合得更緊密。高等職業教育是工業社會的產物,是一種工業教育,其經濟功能決定了它與企業、行業的關系最為密切,效果最為直接,作用最為明顯。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施產教結合既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又是職業教育的特色體現;實施產教結合既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又是國際社會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模式與發展趨勢。
(二)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比較來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
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職業教育具有層次性。清末的實業教育分設乙種、甲種實業學校。1922年學制中的職業教育系統有初等、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一樣,職業教育也存在復雜的層次性。職業教育的層次一般可以分為初、中、高等三個層次,初級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意識層面的教育,是職業萌芽的教育;中級職業教育是完成義務教育后第一次教育分流進行的;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是高中后進行的,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與初等、中等職業教育比較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性這一個本質屬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層次逐漸高移,高等職業教育還會分化與發展成不同的層次的職業教育,理應也存在本科、碩士、博士層面的職業教育,從高等職業教育內部分化與發展來看,高等職業教育還具有層次性。
二、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內涵:高等職業院校在高教系統中位置分析
(一)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內涵分析
高校辦學定位有宏觀、中觀、微觀定位,對高校發展最重要的是中觀定位,即高校在高教系統中的定位,其實質是高校系統的分層問題,主要體現在辦學的類型與層次上。在國際上,對高教系統的分層問題研究較為權威的是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1997年制定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根據該分類法將高等教育(第三級教育)從低到高分為序號5(專科、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段)和序號6(博士研究生)兩個等級(層次);序號5分為5A和5B。5A是理論型,按學科分設專業,相當于我國的普通高等教育;5B是實用性、技術型,相當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屬于實用性、技術型的5B類教育。根據《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高等職業院校既可以是??茖哟蔚模部梢允潜究茖哟蔚?,還可以是研究生層次的。在國內,早在1898年嚴復在《論治學與治事宜分二途》中認為,實用人才的培養與學術人才的培養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教育途徑,培養辦事之人不必皆由學。蔡元培用“治學”和“治術”來區別當時的兩類高校,認為“治學者可謂之大學,治術者可謂之高等專門學?!薄4髮W是培養學者,全面提高人的學術素養的,而高等專門學校是造就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兩者有性質之別,而不必有年限與程度之差……以此等性質之差異,而一謂之‘大’,一謂之‘高,取其易于識別,無他意也”。王明倫把培養高等人才作為高等教育分類的依據,從現代社會生產的過程和目的方面,將高等人才分為將客觀規律轉化為科學原理的學術研究型人才、將科學原理轉化為工程方案或圖紙的工程設計型人才和將工程方案或圖紙轉化為產品、服務物質財富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與此對應高等教育就可以分為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學術教育、培養工程型人才的工程教育與培養高技術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術教育、工程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只是不同人才類型的教育,并不是層次高低的教育。
(二)高等職業院辦學定位內涵把握
在認識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科學內涵,即在高教系統中的位置后,還有必須需要處理好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類型、辦學層次與辦學水平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入科學認識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在現代社會中,國民教育體系是由正規學校構成的國民基本教育制度和體系,一般包括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層次,類型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可見,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不是一個教育層次,更不是一種低水平的教育。職業教育是基于職業能力,以市場需求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的一種教育類型,不是短學制、低級教育的概念,不能停留在本科教育之下層次,更不是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詞。辦學類型是根據不同分類依據或分類標準將教育分成的不同的類別,它反映教育系統內教育的分工和協作關系。辦學層次主要指人才培養的層次。辦學水平是指教育在同類型、同層次教育所構成的群體中所達到的高度,是在同類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比較,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在同類同層次中有特色、效果好,就是高水平的教育,就是一流的教育。高等職業院校只要在同類型同層次中有特色、效果好,就是高水平的高等職業教育,就是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
三、實現高等職業學院辦學定位的路徑:彰顯本質屬性
彰顯高等職業院校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其辦學定位的路徑選擇,也是能否實現其辦學定位的關鍵所在。職業性、實用性、實踐性與高等性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本質屬性,彰顯其本質屬性是辦好高等職業院校的核心所在。否則,高等職業院校不再實施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脫離高等職業教育的軌道,無法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固有功能,辦學定位將會錯位,甚至失位,不能培養出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需要在各個方面彰顯這些屬性,職業性主要體現在專業設置上,實用性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實踐性則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等性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的規格與素質方面。
(一)按照社會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凸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根據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需要培養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性人才。其專業是與職業群對口的職業型專業,專業設置與就業緊密結合。因而,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不能僅維護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設置,要針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來設置,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行業經濟發展與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根據職業發展與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動態設置與調整專業。強調專業的應用性、技能性,克服一般學科專業單一、基礎較差等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發現新學科與交叉性學科設置適當的專業,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社會適應性,按照社會需求靈活設置專業,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
(二)以職業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設置課程,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
課程設置應以職業和工作過程為導向,要適應社會和企業需要,要著眼于學生的就業與創新能力,要根據所從事的職業能力要求來確定,所有課程均要為培養能力服務。高等職業院校指向具體職業或職業群,實用性、技術性、指向具體職業的是衡量高等職業院校是否設置該門課程的主要依據與標準之一。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以職業需求來展開,職業需要什么內容就加什么內容,職業需求什么課程就開設什么課程。其課程設置強調理論知識夠用為好,理論課程服務于實踐課程,而不像普通高校那樣實踐課程服務于理論課程。
(三)實行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彰顯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
高等職業院校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改革發展之路”,其教學以服務于職業所需的知識能力為主線的,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的實際人才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教學目標的實現。要學以致用,要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設計的教學內容,要提高職業工作能力需求構建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要與實際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銜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構建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與崗位綜合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人才培養要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重視課程設計、實習和實訓等教學環節。強調產學的結合,可以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學。要采用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彰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性,產學結合也是實現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
(四)培養規格與素質要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復合性,以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
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主要應體現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人才的規格和素質方面,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掌握相應的新思想、新知識與新技術,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具備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綜合型專業人才與復合型專業人才。同時,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應有一些“高深學問”的研究,因為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其“高深學問”的研究與追求旨趣是不同的。高等職業院校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實體,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范疇,已經成為高教界的共識。高等職業教育不是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詞,定位于高等職業院校有一定的理論依據,高等職業院校要科學合理定位,安于辦高等職業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