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馬向青
摘要: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調研表明,職業能力子要素中的“業務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的掌握”、“主動性和事業心”、“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和“技術的應用”,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目前企事業用人單位和高職高專院校對于學生職業能力中不同技能要素的關注程度差異較大,因此,強化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十分必要。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職業能力;關注度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031-03
高職高專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使命,它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產品、新的生產工藝不斷出現,對于工人的技術更新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變化,總的趨勢是要求越來越高。在勞動力市場上,一方面,大量勞動力富余;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找不到急需的技術人才,結構性失業問題愈加突出。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市場需要的職業能力,以實現畢業生的有效就業。職業能力是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是基礎知識和包括性格、技能等的個人素質的可變化的核心能力集合,大體上可以歸納為18個能力要素。
一、調查研究方法
(一)談話法。我們依談話法對河南的高職高專院校及其主要用人單位進行了調研,這些單位經常大量錄用高職高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很多單位和企業是學校的實訓基地。在提前制定的談話法提綱的基礎上,我們主要就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問題進行了訪談,要求被訪單位對于近年招聘的高職高專畢業生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并要求他們說出這些受聘者在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兩件事和表現差的兩件事。訪談結束后,對談話內容進行分析和整理,抽取出職業能力的特征要素。
(二)調查問卷。結合相關文獻,從通過行為事件方法得到的職業能力因素中歸納出18個要素。在此基礎上編制高職高專院校職業能力模型研究調查問卷,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I代表“非常不重要”,5代表“很重要”)對各要素的重要度進行測量,并按照各要素的重要度對前五項進行排序。
問卷在“2009年河南高職高專職教集團”年會上發放給了參會代表,填寫問卷人員都是用人單位的管理層、高職高專院校的骨干和勞動人事有關人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5份,收回問卷186份,有效問卷181份,其中高職高專院校占58.02%,用人單位占34.25%,其他占7.73%。
(三)問卷信度、效度檢驗。這次調查采用SPSSl3.O版本的統計分析方法¨J,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信度、效度檢驗。職業能力要素部分的問卷整體效度KMO值為O.836,根據Kaiser給出的標準,說明問卷中各變量的共同因素多,可以做因子分析。職業能力要素部分的問卷整體信度為0.931,大于0.7的水平,說明問卷的信度很高。
二、研究過程
(一)描述性分析。將18個要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指標列于表1。從表1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要素中的“業務操作技能”平均值最高(4.806),其次是“專業知識的掌握”(4.519)、“主動性和事業心”(4.432)、“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4.383)、“技術的應用”(4.339),“意見和信息的交流”和“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態度”平均值最低,分別為3.361和3.236。這說明,調查對象總體上認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要素中業務操作技能的重要度最高,而專業知識的掌握、主動性和事業心對于學生就業也非常重要。
(二)頻數分析。
1.總體分析。對樣本總體認為能力要素中五項最重要的進行頻數統計,結果列于表2。要素之首;其次是“專業知識的掌握”(51.5%)、“主動性和事業心”(45%)、“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43.5%)和“技術的應用”(40%),這和描述性統計所反映的結果基本一致。樣本總體認為,“業務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的掌握”、“主動性和事業心”、“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和“技術的應用”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是很重要的,其中,“業務操作技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項職業能力,投票比例遠高于其他各項。而所選比例三項最少的能力要素分別是“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態度”、“意見和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和談判能力”。
2.五項最重要的能力要素不同樣本選擇的情況比較。對不同樣本認定的18個要素中五項最重要的頻數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列于表3。
將高職高專院校和用人單位選擇比例較高的能力要素分別列于表4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表3和表4頻數比較數據可知,高職高專院校樣本群認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基礎知識的掌握”、“常規知識(語言寫作計算機)”比較重要,而企事業用人單位樣本群則認為“專業知識的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的運用”比較重要。此外,高職高專院校更強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能力的培養,而企事業用人單位更強調業務的操作技能、技術的應用、獨立工作能力等要素。可以看出,目前的用人單位和高職高專院校對于學生職業能力中不同能力要素的關注程度是有較大差異的。
三、研究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得出如下兩點結論:
(一)在職業能力18個要素中,調查樣本總體上認為“業務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的掌握”、“主動性和事業心”、“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和“技術的應用”對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業務操作技能,其投票比例比其他各項高出很多。
(二)高職高專院校樣本群認為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基礎知識的掌握”、“常規知識(語言寫作計算機)”比較重要,而企事業用人單位樣本群則認為“專業知識的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的運用”比較重要。此外,高職高專院校更強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問題的解決和執行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能力的培養,而企事業用人單位更強調業務的操作技能、技術的應用、獨立工作等能力。可以看出,目前的用人單位和高職高專院校對于學生職業能力中不同能力要素的關注程度是有較大差異的。建議在以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中要與用人單位多溝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