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業的高職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劉汝芳 張燕茗
摘要:作為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其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學思維方式,從而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易于脫穎而出。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教學改革是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要手段?!耙跃蜆I為導向”的高職教學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導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2―039-02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內涵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科學定位的基本原則,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贏得社會認可、獲得持續長遠發展的必要策略。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我們可從三個層面理解。一是從宏觀層面看,“以就業為導向”體現了一種高等職業教育面向社會辦學的思想和理念,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兼顧“職業”與“教育”這兩大基本要素;二是從中觀層面看,“以就業為導向”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它是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狀況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三是從微觀層面來看,“以就業為導向”展示了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和發展的具體途徑與方法,屬于操作層面?!耙跃蜆I為導向”使高等職業教育在學歷教育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采用認證教育和認崗培訓完美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
正確把握“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內涵,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正確處理與其他不同教育類型之間的關系,體現高等職業教育職業與教育相結合的特色,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學改革。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充分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一般職業”的導向性與“技術教育”的類型化,表現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靈活性與多元化。它既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與建設的指導原則,又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成果的衡量標準。
(一)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應用人才的教育機構,其教學應以提高學生技能技巧、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職業適應學習能力為指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等職業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唯有如此,高職畢業生才能滿足社會需求、符合職業需要、適合崗位的需求,真正成為生產第一線急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二)從現行教學模式的缺陷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高等職業教育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途徑單一,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仍采取課堂教學為主的方式,是一種教師主動型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能力、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更好的發展,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指向相悖;片面強調所傳授知識的廣度而忽視知識的深度,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也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水平的提高?!耙跃蜆I為導向”,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是改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
(三)從高職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看改革的必要性
當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也難以取得主動地位。究其原因,除社會結構性就業難外也不乏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因素。高職院?,F有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理論課程比例較重,課程內容陳舊,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針對性不強,使學生獲得生存與發展的職業適應能力受限,在學術上不如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職業能力上不如短期職業培訓機構的畢業生,達不到職業教育應有的質量標準,導致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與市場需求之問的脫節,造成就業困難,使社會和學生都對高等職業教育產生了懷疑的態度。實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就業,從而獲得高等職業教育長遠持續的發展。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學改革措施建議
高等職業教育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應遵循以下原則,即實用性原則、發展性原則、人文關懷原則、特色思想原則;其次,要以就業為導向,建構一套能夠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以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線,優化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教育類型,其教學應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為主要目的。重視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點;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在實施過程中應突破常規,體現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體現學科技術,體現當代高新技術的發展方向?!耙跃蜆I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模式改革時加強專業建設,完善課程計劃,優化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使這兩類課程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服務。在課程設置中,要避免培養目標脫離實際的現象,進而達到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其在職業領域的競爭力的目的。
(二)引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高職教學必須能夠體現高職生的職業性、技能性、應用性的特色。通過采用開放式教學,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好質量。開放式教學環境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應加強專業建設,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培訓,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結合項目、任務驅動、案例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耙跃蜆I為導向”要求以學生能力為本位,在基礎理論知識夠用、適用的基礎上,圍繞某一職業崗位或某一職業崗位群重點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學生到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變。
(三)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技能訓練
“紙上得來終黨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提供充足的訓練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技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實訓基地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能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長期以來,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耙跃蜆I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應著眼于生產實際,使學生置身于仿真的職業氛圍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基本的實踐技能訓練。高職院校應加強與社會生產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堅持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根據企業性質的適合度、企業崗位的對口性,有選擇地簽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使校外實踐“崗位化”,校內實踐“仿真化”,從而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四)以產學研結合為機制,推行“頂崗實習”制度
高職院校教育應該處理好“職業”與“教育”的關系,培養目標既非純粹技師,亦非專門學術精英人才,而是要培養具有科學思維方式和較強學習能力的高級技術類人才。實施“以就業為導向”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培養手段應該與崗位實際情景相適應,加強產學結合,同時應該加強學生研究學習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堅持產學研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使用崗位實際情景手段,推行“頂崗實習”制度,開展訂單式培養,幫助學生理解本地區、本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及其職業技術與職業崗位的特點,進而為企業提供人才與技術的強力支撐,為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完善評價體系,采用“學生、教師、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
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建設與質量評價,評價方式應采用“學生、教師、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建立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在多元結合的評價體系中,教師考評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在校表現,考評過程中除應考慮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外,還應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根據評價標準評判教師評分是否合理,并有權質疑;企業按照學生頂崗實習態度及工作業績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社會以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依據對其進行,評價。以多元評價為導向,提高高職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實踐證明,只有“以就業為導向”,把學生引向實踐最前沿、創新第一線,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個性、鼓勵創新,培養創新能力,最終形成較強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高職教學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