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賽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職業院校舉辦專業技能大賽,是我國教育制度上的一大創新。目前,全國各地的高職院校都在舉辦技能大賽,會計專業更是如此。技能大賽的舉辦,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也能對學校專業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參與技能比賽,也成了各高職參賽院校展示教學成果的手段。本文基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技能大賽背景,對會計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力求探索出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辦法。
【關鍵詞】技能大賽;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18-0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要定期開展全國性的職業競賽活動,通過定期舉辦國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鑒于此,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乃至教學理念都要隨著會計技能大賽這根“指揮棒”轉變。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生來說,參加技能大賽,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會計技能大賽國賽現狀
2019年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高職組會計技能大賽要在五月底六月初舉辦,截止到2018年,該比賽已經成功舉辦11屆了。本賽項由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60支隊伍240位代表選手參賽,是目前我國職業技能大賽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分布最廣、人數最多的賽事。本賽項每一年都會對比賽規則進行調整,比賽內容也會與時俱進進行調整,2017年開始比賽就增加了管理會計的內容,2018年比賽管理會計提高到40分,2019年增加了專門的管理會計比賽。賽項內容的調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指導老師輔導的難度,但高職會計技能國賽依然是高職教育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專業認知模糊。
很多大一新生在初入高職院校時,并不是很了解自己將要學的專業,對自己要學的專業認知模糊。之所以會如此,這與各高職院校的入學教育過于簡單密切相關。很多高職院校,進行入學教育的做法只是組織學生聽講座或開一次主題班會,也有的學校是通過高年級的學生和新生交流的形式進行。不管哪種形式,學校的出發點都是想讓學生盡快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但這些方式不能納入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也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大部分學生依然不能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正確的認知。
2.實踐課程時間較少。
“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這是目前人才市場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要求。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在實踐部分留的課時太少,實踐教學比重嚴重不足。針對此問題,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在逐漸提高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筆者所在的學校,實踐教學的課時已經達到了50%。
3.“雙師型”教師較少。
高職院校會計老師大多數是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授課,沒有企業具體會計操作流程的體驗,實踐經驗缺乏。從事教師工作后,繁重的教學任務、科研和職稱晉升的壓力,讓大部分老師沒有時間進行企業實踐。筆者所在的學校,會把具有雙證書(講師、會計師證書)的老師評定為“雙師型”教師,但與真正的“雙師型”還相差較遠。
4.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教學工作一般以基于工作過程為教學主流,這與企業中的實際財務工作差距較大。以工作過程為基礎設計的教學內容會與實際財務工作脫節,按此方法培養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不能在企業中很好地實現崗位工作的對接。在企業實際財務工作中,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實際財務工作要求企業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要同時完成,實現業財融合。鑒于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應圍繞企業實際的業務流程進行設計,這樣才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三、基于大賽背景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
1.強化技能訓練,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普通教育看高考,職業教育看大賽”。平時是指導老師之間的較量,大賽時是學生之間的較量。在比賽時,有人會覺得指導老師只是一個旁觀者,比賽成績取決于學生的發揮。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會計技能大賽時一天內完成所有的比賽,上下午各三個小時,競賽工作量非常大,指導老師可以在上午比賽完間歇時做好學生的后勤,舒緩學生的比賽壓力,幫助學生調整好心態應對下午的比賽。
(1)重視教師的陪伴鼓勵作用。
育人理念的轉變對現在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教授參賽選手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鼓勵學生有強大的內心,要能應對各種環境。國家比賽比一天,競賽工作量大,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在重視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筆者所在院校的指導老師會輪流陪伴學生練習,一起訓練、一起吃飯,飯后會帶著學生們一起去操場走幾圈,教師的鼓勵和陪伴,讓學生提高了技能水平和身體、心理素質,也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深化推廣“技能天天練”。
建立“四位一體”的技能教學訓練管理模式:輔導員為主導,學生技能實訓為中心,教師指導為輔助,學管部為督查。各個班級的輔導員要對學生的訓練成績進行量化,并在班級內公布成績表,對成績好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促進學生“技能天天練”的積極性。
(3)建立技能達標考核制度。
學院要規定每個學生每個學期需要達到的最低技能過級標準,并予以制度化。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會計專業一年級學生需要技能達標的項目有:小鍵盤數字錄入、會計數字書寫和手持式單指單張點鈔技能等。學生每個學期的技能達標情況會記錄在冊,這也將作為學生能否合格畢業的依據之一。 2.開展校園技能大賽,促進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每年在各年級中舉辦會計技能大賽,以此促進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賽促學,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全校開展“技能節”。
高職院校每一年都應在全校開展技能節,這樣,各院系積極參與技能競賽,能形成良好的職業技能比賽氛圍。比如,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每年11月是“技能月”,各院系都在舉辦技能大賽。會計專業大一的學生開展點鈔、小鍵盤等技能競賽。會計專業大二的學生開展會計信息化、會計綜合知識競答等技能競賽。另外,技能大賽實現“好中選優”,對于成績優異,技能精湛的學生納入“種子隊”重點培養,為市賽、省賽、國賽做準備。
?。?)全員參與,人人爭先。
高職院校要營造“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的技能大賽氛圍,應對技能競賽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讓大賽能覆蓋各個專業,全員參與,形成積極向上,人人爭先的美好局面。
3.以賽促新,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新局面。
?。?)課程模式要更新。
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既要理論知識扎實,又要專業技能嫻熟,這就對會計專業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技能比賽的內容與時俱進,我們可以以參加技能競賽為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會計專業的教學要以實踐教學為中心,通過不斷更新的實訓軟件提高學生的實訓技能,教師的課堂講授也要不斷地向企業實訓基地訓練技能轉變。
(2)教學內容要更新。
我國的財稅政策不斷改革,要適應新形勢、新技術的發展要求,就要不斷更新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要努力做到:強化會計信息化教育,提高學生應用信息化系統的能力。強化全仿真職教教學,加強應用崗位分工的小組式實訓教學。比如,財務會計就可以分為出納、成本會計、總賬會計和會計主管四個崗位進行實訓;管理會計可以分為資金崗、成本、營運和績效四個崗位進行實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
技能大賽作為一種有效的促進教育教學的手段,在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和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的道路還很曲折,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今后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中,需緊密圍繞技能大賽,走創新創優之路。
參考文獻
[1]劉忠.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促進作用的研究[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63-65.
[2]葉劍明.基于會計技能大賽視野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2):210-211.
[3]范英英.技能大賽引領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商業會計,2015(8):128-129.
[4]張斌.基于技能大賽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5,35(3):81-84.
[5]李立鵬.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5):182-183.
[6]魏亞芳.基于技能大賽背景下的職業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3):218-219.
作者簡介:謝詠梅,女,華東師范大學管理學碩士,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