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職業院?!皡^域性”特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路寶利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區域性”服務特征。其不僅依托地方需求而生,更是在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人才供給以及教育民主化訴求等方面突顯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伴隨產業集團化、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高等職業院?!皡^域性”界定需要逐步探究。另外,其服務地方的方式亦由于區域經濟模式等諸多因素變化而調整。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區域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T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1―029-02
在描述高等職業院校的眾多特質中,無疑“區域性”為一核心特征。其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生產實習等皆源于對所處“區域”經濟人才等綜合因素的分析。在某種意義上,區域需求亦成為高職院校存在合理性的根本。
一、高等職業院校依托地方需求而生
(一)高等職業院校誕生及地方特色。從中西方教育史皆可看出,教育自從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母體中誕生以后即與社會實踐截然分開。由此,逐步形成了西方崇尚“自由教育”的傳統以及中國“君子不器”的教育理念,其皆以鄙視具體職業與生產勞動為特征。誕生于歐洲中世紀大學,其發源于當時的“學者”行會,研究“高深學問”成為大學存在的理由,由此大學成為神秘的“象牙塔”。歐洲工業革命后,由于社會急需大量的各級各類專門應用性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在歐洲各國相繼誕生。高等職業院校涎生與地方生產的緊密關系揭示其需適應地方生產需求的重要辦學特征。脫離地方生產實際,高等職業教育將成為“無源之水”,并同時帶來生產實習的難度。
(二)高等職業院校特色源于區域經濟特色需求。高等職業院校因大工業新型人才需求而誕生。其開端即具有鮮明的地方屬性。地方屬性主要源于與區域經濟特色相融合。由于地方之間自然地理差異極大,亦因此形成諸如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商業經濟等區域類型,且由于歷史因素與資源情況,地方產業類型獨具特色。背離區域經濟特色,高等職業院校必然導致辦學的盲目性,也因此將失去其存在合理性。
(三)高等職業院校滿足地方教育民主性需求。高等教育民主化不僅為地方經濟所必需,更關乎人的政治需求與人的發展與完善。由于多種要素影響,尤其是普通高等學校的“精英”教育,將多數青年擋在大學圍墻以外。高等教育民主性訴求給高等職業院校誕生提供了需求與發展空間。成長于社區之中并著眼于為社區服務的社區學院,其不僅使多數青年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且逐步提供諸如社區培訓、繼續教育等多種職能更顯示了高等職業院校需依托于地方人群的需求。高等教育民主化仍將在不同人群中拓展。
二、高等職業院校服務地方具體定位
(一)高職院校辦學需走出普通高等學校的底色。把高等職業院校辦成普通高等學校是沒有出路的,目前,高職院校其普通高等學校的底色依然很濃。其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是由成人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轉制和升格而成,其辦學特色存在先天不足,辦學定位處于左右搖擺,辦學優勢還未突顯;第二,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對高等職業院校認識不足,視高職院校轉變為普通高等學校為“升格”錯誤思考;第三,職業學校辦學經驗不足,照搬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模式,課程設置常為本科院校“壓縮餅干”現象突出。高職院校辦學走出普通高等學校的底色的過程亦是其形成特色的過程。
(二)高職院校學生培養與地方人才需求相適應。高職院校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其辦學屬性所決定。高等職業教育旨在滿足大工業所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特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此類人才的培養需著眼于目標市場的實際需求,其為高等職業院校制定培養目標的基本前提。分析預測地方人才需求結構、數量、規格以及趨勢,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培養方案和設置相應的課程。從生源視角,必須重視培養本土人才以增強其就業的適應性,當然其本土情懷與世界的眼光應結合起來。忽略或無視地方人才需求實際辦學,將背離高職院校辦學本質屬性和社會責任。隨之而來,因其求大反而局限了其辦學空間。
(三)高職院??蒲卸ㄎ慌c地方生產實際相適應。高職院校其培養目標定位于為地方培養人才。此外,以科研直接為地方經濟服務是另一個重要服務模式。為地方經濟服務主要是提供智力與科研成果的支持。尤其是高職院??蒲袘鹇远ㄎ辉瓌t需考慮地方經濟與社會實際需求。諸如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與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服務燕山”的路徑選擇均是成功的案例。兩校的顯著成果均源于對于當地經濟的直接貢獻。其科研服務模式或是教授深入生產一線給予技術指導、傳播新技術,或是開班授課,或是提供科研項目、帶動新品種產業等基地建設。
三、高等職業院校服務地方模式探討
(一)服務地方依托于與政府合作。在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模式建構中,與地方政府合作極為重要。在世界教育史上,與地方政府合作聞名于世的莫過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威斯康星大學亦屬于為《莫里爾法案》頒布后的贈地學院,在范海斯做校長期間,威斯康星大學踐行以“大學為州服務”著名的“威斯康星觀念”而著稱。歷史上,美國拉福萊特州長與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的合作成為大學與政府關系之佳話,創造了“在威斯康星州,大學就像豬欄或農具存放室那樣貼近勤勞農民的生活……”的生動場面。與政府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大學教授在政府中兼職。
(二)高職院校應成為地方服務站。高職院校為地方而設,其必須融入地方生產與生活之中。其必須區別于研究“高深學問”的研究型大學。諸如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技術商店”一樣貼近社區。高職院校與社區貼近的程度決定其辦學成敗與辦學影響力。拋開地方需求,高職院校辦學必陷入盲目與隨意狀態,高職院校沿襲普通學術型大學的追求是沒有前途的。
(三)服務地方依托于與主導產業合作。特色辦學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命所在。調查顯示,眾多高等職業院校在學科建設與專業設置方面追求綜合化,其高職特色完全被“普通化”與“大眾化”所淹沒。依托當地主導產業形成辦學特色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為地方服務的最佳路徑。河北建材學院等以校企聯合成立建筑材料職業教育集團是高等職業教育依托并服務主導產業的典型范例,是高職院校依托與服務于地方主導產業辦學的拓展。高等職業院校應伴隨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制定新的戰略,避免辦學的“遠行業化”現象。
四、高等職業院?!皡^域性”思考
(一)高等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界定。科學界定區域是高職院校制定服務地方辦學方針的前提。區域范圍與辦學定位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一般來講,對于服務區域有四種理解:第一,從地理區位講服務區域主要指本省范圍,尤其是高職院校所在城市為核心區域并以此為中心輻射全??;第二,高職院校所在省、市其周邊地帶;第三,高職院校所在城市內部縱深輻射以至社區基層,其是對于區域內涵理解的拓展;第四,行業區域概念,高職院校除了服務地方,其服務區域屬性亦具有行業性。當前,服務區域研究似乎還沒有被辦學主體放在應有重視程度上。辯證地理解高等職業院校服務“區域”是必要的,高職院校辦學依托于區域并伴隨區域的變化而彈性調整。
(二)高等職業院校服務地方“多樣化”。多樣化是美國大學的核心特征,同時也因此而飽受教育思想家的批判。批判主要針對于其過分注重了大學的功利性,過分貼近了社會的需求而遠離了大學的崇高性。正如弗萊克斯納所批判的“大學成了社會服務站”。但教育史告訴我們恰恰美國大學的多樣化給美國帶來永久的活力。況且,美國大學服務社會的理念是其對大學教學、科研職能的重要拓展。提高所在地區的公民文化修養與知識技術水平是高等職業學院的重要職責與發展動力。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具有多樣化方式。除了專家直接兼職與輸送畢業生,還有許多靈活多樣的方式。諸如緊緊圍繞地方需求開辦各類課程從小學至大學的培訓班;直接輸送專業技能至生產一線;以書籍、幻燈等各種宣傳媒體到服務區域因需放映等。
(三)高等職業院校之間聯合與提升。當前,職業教育頗受關注。幾乎中國每個地級市均設有高等職業院校。有些地級市有多個不同類別的高等職業學校,如秦皇島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北戴河職業技術學院等。成立如此眾多的職業技術院校表明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也說明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步入高峰期,但職業教育的繁榮并非僅僅依靠學院的數量。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地方高職院校需聯合或整合資源,以借鑒經驗、避免專業重復設置、共享教育資源。尤為重要的是高等職業教育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需探索本科或研究生層面的辦學,其對于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以及推動作用是必要的。其提升路徑應避免普通教育化,尊重職業教育規律及其人才培養特征為其根本原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