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學生在享受家作中提高英語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潘紅娟

  摘 要: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學好英語,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回家作業的布置更是重中之重,學生對英語能否有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此。英語回家作業布置的方式極有技巧,本文作者就此談了教學體會。
  關鍵詞: 家庭作業 方式 英語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老師們無論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還是在上課過程中都能以新課改的要求來指導教學。因為沒有情景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枯燥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正因為絕大多數老師都能意識到這點,所以不難發現,在每節課上老師都能或多或少地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的教師是教學主體的思想,不再讓自己的經驗與權威來主宰課堂。
  但我認為,課前、課中、課后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很多教師沒能把情景延伸到課后,這體現在英語教師對回家作業的布置上。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學已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于是傳統的英語家庭作業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無法和新課標同步前進,唯一的辦法就是賦予家庭作業一種全新的概念,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如:抄單詞、詞組、句子多少遍;背誦課文到什么程度,或是純知識點的練習冊等形式。我認為,家庭作業不應該只是為鞏固書面知識而設計,而應使家庭作業與學生個人情況緊密相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與學生的快樂緊密相連。
  一、在生活情景中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新課程標準在我國第一次把情感態度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而情感的培養不只是在課堂的45分鐘內就能一蹴而就的,在與同學、父母、老師和他人的交流過程中,情感態度不能被忽視,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這種理念延伸到課后,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可以有目的地將學生朝這方面引導,在家庭作業的布置上,可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引發學生的心理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真實、說得具體、說得有趣。
  如:牛津英語7A第五單元的“Shopping”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日常生活的例子。在上這一課前,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這樣一項情景家作、要求學生到商店或超市去買一樣東西,注意自己和售貨員之間的對話,盡量做到簡短,并將它們記載下來。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重復,不如說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達到的?!蔽艺J為,有了這樣的真實體驗,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了,在次日的課堂上,教師的預設目標和學生想知道的東西是一樣的。學生帶著目的自覺地學,跟老師要學生學相比較,效果可想而知。學完這一內容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運用到課外,仍然利用超市和商店真實的情景,完成語言運用。具體操作如下:結伴到超市去購物,同時扮演超市的顧客和售貨員,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用英語來模擬“購物”,并記錄下能力范圍之外的單詞或句子,通過查字典、請教父母或老師等方式來完成。這樣不僅可將課堂語言活學活用,而且可發展學習能力,提高了英語水平。
  這樣的家作,不僅使學生感覺不到絲毫的壓力,而且充滿了快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將英語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將英語與生活緊密聯系。
  二、用英語邊說邊做事情,培養英語思維習慣
  用英語思維即用英語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語想。
  沒有思維就沒有語言,語言是大腦的工具。然而,由于學生大都生活在母語環境中,在敘述時,腦子里的母語工具必然是無比強大的,強大的母語工具又牢牢地占據著大腦的一切思維活動,即“母語優勢”,使英語思維舉步維艱。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丟掉中文拐杖,培養其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但這個過程是長期的、慢效的。課堂創設情景就是一種有效的語言環境,但畢竟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創造性地利用情景巧妙地設計家庭作業,擦亮孩子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開學伊始,我就向學生布置了一項長期的工作:要求他們在生活中盡可能地運用已學的英語句式思維并表達。如在想吃蘋果時,就說“I’d like an apple.”;放學回家時,就說“It’s time to go home.”;以及其它一些簡單的用語:“May I ask you a question?”“Sorry,I’m late.”“What are you doing?”等。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掌握的句式會越來越多,而作業效果也不難檢查,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來運行。
  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生活化的運用,學生的英語語感就逐漸形成了,而語感的產生是英語思維方式的開始。
  三、分層作業
  學習差異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家庭作業不應該只是為了追求個別拔尖學生的成績而設計,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需要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其課外作業的內容與要求也各有不同。當然,英語作業可布置得多種多樣,下面我就談談英語作業的分層布置。
  聽說作業,指教師留給學生的口頭作業,在一般情況下,探究性的作業是留給A級和B級學生的。這些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上已經是綽綽有余,有精力和興趣完成高一層次作業,比如前面提到的結伴去超市購物之類的作業;C級學生在課堂45分鐘內對課文內容掌握得還不是很好,我給他們的聽說作業是把課文中的簡單句型或對話練熟即可。
  書面作業,A級學生要求一個星期用英語寫兩篇日記和一篇與課文主題相類似的作文;B級學生要求寫一篇與課文主題有關的論文;C級學生只要求會寫出每單元所要求掌握的單詞、詞組與簡單句型即可。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的不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樹立“彈性”意識,充分考慮每類學生最近發展的差異,為各類學生設計難易適合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能力及興趣自由地選擇,從而使每位學生通過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使每位學生都能自主完成,體驗成功的快樂,并最終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可見,教師只要精心設計、指導,積極創設或利用相關情景,就可以為學生的回家作業開辟出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廣闊天地,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學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67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