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小學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群文閱讀這種新的教學方式逐漸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興起。教師引導學生將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歸類總結,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讀書效率,可以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就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必要性以及發展現狀,總結出一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216-01
  引言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通過閱讀能夠讓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F在小學生的閱讀方式可分為全書閱讀、單篇閱讀已經多篇閱讀幾種方式。為了讓小學生盡可能的接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開始使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將多篇文章按照文章類型進行歸類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現狀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觀念陳舊落后。
  教育發展至今,我國的教育方式一直采取的都是應試教育,這是我國目前的主流教育方式。在這種教育方式的作用下,教師在教導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都是為了考試而考試,以考試成績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對一篇課文進行分段解析,最終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不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缺乏可以閱讀的資源。
  在推行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一直是一項重要課題。隨著學生的減負,小學生的語文課本的內容也在縮減,小學生的閱讀量根本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學校閱讀室,但由于小學生年紀偏小且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這一措施的實施略顯尷尬。而在偏遠落后的地區,一些地方小學由于本身教學資金不足,連基本的閱讀室都沒有,小學生缺乏可以閱讀的資源[1]。
  3.群文閱讀本身實施起來也存在難度。
  群文閱讀需要學生針對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并討論,但是由于小學生年紀偏小并且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群文閱讀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二、加強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1.加強群文閱讀,可以提升學生閱讀數量,提高其閱讀速度。
  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接受義務教育中,學生的閱讀量要達到一定標準,而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難以滿足這一要求。群文閱讀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在相同的時間里大幅度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數量。面對激增的閱讀量,要想快速的獲取信息,學生就必須要提高其閱讀速度[2]。
  2.加強群文閱讀,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其對文章的欣賞水平。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追求成績至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采取傳統的單篇閱讀方式,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群文閱讀與傳統閱讀的最大區別就是群文閱讀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進行閱讀并討論,最終得到結論。而傳統閱讀是聽著教師講解并記錄筆記,閱讀的參與度不高,對于文章的欣賞水平不高。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教師應對閱讀的文章質量嚴格把關。
  面對眾多的文章,教師應該對群文閱讀的文章進行逐層篩選,不能隨便的選擇幾篇文章,要選擇恰當的閱讀文章主題,嚴格把關閱讀文章的質量,確保學生能夠閱讀到高質量的文章。與此同時,還應該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章[3]。比如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愛小動物,那么在選取文章時就要考慮到學生這一點,可以選擇一些描寫小動物的文章,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貓》這篇文章,文章中作者通過簡練的語言,生動傳神的描寫了貓這種動物,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這種動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同時閱讀《麻雀》和《母雞》這兩篇文章,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對比分析這幾篇文章,對這類相同類型、相同主題的文章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結合實際教學,根據文章主題進行合理的組合設計。
  閱讀主題的選擇直接影響群文閱讀的是實施。教師應該在選擇好閱讀主題之后,將每篇文章進行橫向的連接,按照合理的組合設計閱讀同一個主題的幾篇文章。對于一些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文章主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重復閱讀,加深學生體會。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描寫父愛、母愛這種親情的文章,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中《懷念母親》一課,課文主要描寫了季羨林先生在六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后來去德國留學,身處異國他鄉對母親愈發懷念。這篇文章深刻的體現了家庭親情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胡適先生的《母親》以及朱自清的《背影》這幾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圍繞著對父愛、母愛的感激之情。通過閱讀這類主題的文章,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讓小學生更加體會到父母對于自己的愛,從而感恩父母。再比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中《長城》一課,文章主要介紹并贊美了長城,讓學生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激發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閱讀《頤和園》和《秦兵馬俑》這兩篇文章。與此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這種做法加強了學生之間互動,也使得學生的溝通能力有所提升。
  3.督促學生及時記錄讀后感。
  群文閱讀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偏小,限制了其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做好筆記,記錄下自己讀完文章之后的感受。聽、說、讀、寫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把閱讀和寫作結合在一起,用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進步[4]。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中《黃繼光》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文章中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對英雄充滿敬意,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閱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及時書寫讀后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奉獻犧牲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結語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產物,通過群文閱讀的閱讀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推動了新時期的課程改革,為課程改革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芳.試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3).
  [2]李婷婷.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教學策略[J].讀書文摘,2016(16).
  [3]李曉靜.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論壇 ,2015(07).
  [4]趙曉婷.小學語文有效性閱讀策略——群文閱讀探索[J].小學語文,2015(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7517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