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低離子聚凝胺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低離子聚凝胺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68例受血患者, 分別采用鹽水法和低離子聚凝胺法進行輸血檢驗, 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檢驗時間。結果 低離子聚凝胺法檢驗中, 準確度為97.06%(66/68), 靈敏度為100.00%(68/68), 穩定性為97.06%(66/68), 陽性檢出率為14.71%(10/68), 檢驗時間為(3.5±0.1)min;鹽水法檢驗中, 準確度為73.53%(50/68), 靈敏度為79.41%(54/68), 穩定性為76.47%(52/68), 陽性檢出率為2.94%(2/68), 檢驗時間為(8.4±0.6)min。低離子聚凝胺法檢驗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均高于鹽水法檢驗, 檢驗時間短于鹽水法檢驗,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在輸血檢驗中, 采用低離子聚凝胺法進行檢測, 能夠有效提高檢驗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 同時縮短檢驗時間,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低離子聚凝胺;輸血檢驗;臨床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41
  在手術、急診搶救等過程中, 患者由于大量失血, 因而需要采用輸血的救治手段, 而輸血安全問題, 也成為了臨床上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輸血過程中, 如果發生交叉配血差錯, 將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輸血反應, 例如急性溶血反應等, 嚴重時可能威脅到患者生命[1]。因此需要對交叉配血給予足夠的重視, 確保精準度。為了確保交叉配血的準確性, 應進行有效的輸血檢驗,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法、鹽水法、低離子凝聚胺法等, 不同的方法各自具有優缺點。以往多采用鹽水法檢驗, 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難以得到理想的檢驗結果?;诖?, 本文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醫院收治的受血患者68例, 研究了低離子凝聚胺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醫院收治的受血患者68例,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齡21~76歲, 平均年齡(38.6±12.5)歲。納入標準:均為需要輸血的患者, 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原發性血液疾病的患者, 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過敏體質或有過敏史的患者。
  1. 2 方法 所選患者均分別采用鹽水法和低離子聚凝胺法進行檢驗, 使用無菌干燥試管、顯微鏡、恒溫水箱、離心機等儀器設備[2]。采用鹽水法檢驗, 分別取受血者的血液2 ml, 供血者的血液2 ml, 注入試管中, 常規進行血清分離。在少量生理鹽水試劑試管中, 分別留下數滴, 對生理鹽水紅細胞懸液進行制備, 濃度為5%。再取2支試管, 分為主側和次側, 分別注入1滴受血者的血清和1滴供血者的制備懸液。混合均勻之后, 進行2 min的低速沉淀反應, 對凝集結果進行觀察記錄[3]。采用低離子凝聚胺檢驗, 使用低離子凝聚胺試劑盒, 在主側加入受血者血清1滴, 加入供血者3%~5%濃度的紅細胞懸液1滴。在次側加入供血者血清1滴, 加入受血者3%~5%濃度的紅細胞懸液1滴。分別在主側和次側中加入低離子介質0.7 ml, 充分均勻混合后, 在室溫條件下放置30 s。30 s后, 再加入polybrence試劑2滴, 充分均勻振蕩混合后, 靜置15 s, 然后使用離心機進行離心操作, 速度為3400 r/min。離心后將上清液棄去, 在管底保留液體0.1 ml, 發現有明顯的凝集現象之后, 在主側和次側分別加入解聚液2滴, 輕輕搖動。非特異性凝聚, 在1 min內, 如果凝集消失, 說明結果為陰性, 表示配血成功。如果凝聚沒有顯示, 說明結果為陽性, 表示配血失敗[4]。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檢驗時間等指標。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低離子聚凝胺法檢驗中, 準確度為97.06%(66/68), 靈敏度為100.00%(68/68), 穩定性為97.06%(66/68), 陽性檢出率為14.71%(10/68), 檢驗時間為(3.5±0.1)min;鹽水法檢驗中, 準確度為73.53%(50/68), 靈敏度為79.41%(54/68), 穩定性為76.47%(52/68), 陽性檢出率為2.94%(2/68), 檢驗時間為(8.4±0.6)min。低離子聚凝胺法檢驗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均高于鹽水法檢驗, 檢驗時間短于鹽水法檢驗,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輸血前需要進行交叉配血, 其是以抗原抗體交叉反應為基本原理。交叉配血的主要目的在于, 在輸血之前對受血者進行檢查, 判斷其血清當中抗體能否破壞供血者紅細胞, 也就是主側交叉配血, 以及供血者血清中抗體能否破壞受血者紅細胞, 也就是次側交叉配血[5]。如果兩個方面檢查都沒有發現破壞紅細胞的抗體, 則為交叉配血相合, 否則就是交叉配血不合。所以, 交叉配血主要是對受血者、供血者是否存在可對抗對方紅細胞抗體進行檢查, 以確保輸血安全。根據不同的反應介質、反應溫度、抗體類型等, 交叉配血試驗也各不相同。在輸血當中, 需要對患者ABO血型靈敏的交叉配血, 以確保輸血安全, 避免輸血風險。相關研究表明, 當前發生溶血型輸血反應、遲發性免疫反應等輸血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是不規則抗體, 也就是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鹽水法是以往進行輸血檢驗的常用方法, 但是利用鹽水法只能夠對ABO血型進行粗略的檢驗, 對其它血型則難以進行有效的檢驗[6]。主要原理在于, 聚凝胺例子帶有正電荷, 在溶解之后, 會有正電荷存在于表面, 所有帶有正電荷的例子, 可以對紅細胞表面負電荷進行中和, 因而能夠發揮凝聚紅細胞的效果。在試劑盒中, 低離子強度的溶液, 可以使紅細胞Zeta電位降低[7]。傳統的鹽水法交叉配血, 盡管成本較低, 操作簡單, 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夠對不匹配的IgG抗體進行檢出, 對于不完全抗體IgG則難以檢出。因此, 聚凝胺交叉配血法,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可以對臨床輸血安全性加以確保。此外, 還有研究表明, 應用低離子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可能會受到肝素的影響[8]。如果血液標本大量使用肝素, 應考慮到低離子聚凝胺法受到肝素的影響, 避免檢驗結果不準確?;颊哐簶吮局腥绻懈嗡?, 會對凝聚胺進行中和, 使其凝集減弱, 因而需再加入2~4滴聚凝胺溶液, 以確保良好的凝集效果[9, 10]。綜上所述, 在輸血檢驗當中, 采用低離子聚凝胺法進行檢測, 能夠有效提高檢驗的準確度、靈敏度、穩定性、陽性檢出率, 同時縮短檢驗時間,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羅沖, 青小鶴, 劉樂. 淺談聚凝胺在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4):4977-4978.
  [2] 王長林. 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6):3800-3801.
  [3] 賴順華, 蔡國斌, 余小丹. 淺談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藥指南, 2012(33):96-97.
  [4] 李青. 低離子聚凝胺在輸血檢驗技術應用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79):15550.
  [5] 耿繞繞. 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和鹽水法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26):46-47.
  [6] 周脈飛. 臨床輸血檢驗在低離子聚凝胺技術的運用價值探討.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32):40-42.
  [7] 王錫濤. 輸血檢驗中低離子聚凝胺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116-118.
  [8] 歐陽娟, 黃驥, 陽軍. 低離子聚凝胺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淺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8):707-709.
  [9] 孔祥騫, 吳松遠, 楊作云. 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實用醫學雜志, 2009, 25(6):983.
  [10] 李擁軍. 低離子聚凝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 中外醫療, 2014, 33(6):181.
  [收稿日期:2018-09-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4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