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中實踐,有效提升學生語用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F行的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都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及進行語言訓練的典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引導學生在仿句子、仿構段、仿篇章、仿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語言實踐,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 仿寫 實踐 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茅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最初形式?!蹦7率莾和奶煨?,模仿是學習之母。仿寫是內化語言,促進語言遷移的好方式。指導學生仿寫,旨在引領學生親近言語形式,體察言語規律,借鑒表達技巧,學以致用,在仿中實踐,在仿中創新。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利用文本中典型的句、段、篇及語言特點,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把握語用規律?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分別從“仿句子”“仿構段”“仿篇章”“仿語言風格”四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仿句子,鍛煉語言運用能力
句子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貫穿整個小學學習階段。仿寫句子可以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每課的語言訓練中,教師要抓住文中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排比句、連接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其精妙之處,再指導仿寫練筆。如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睂W生通過反復誦讀,很容易就發現句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出西沙群島魚多,魚好看的特點。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仿寫天上的白云,草地上的花兒……學生仿寫林中的小鳥:“鳥成群結隊地在樹枝間跳來跳去,好看極了。有的渾身裹著五顏六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簇金光閃閃的羽毛;有的像披上了五光十色的大皮襖;有的嘴巴紅紅的,就像抹了口紅;有的渾身雪白,如同大森林里的片片雪花;還有的小巧玲瓏,活像一個個小精靈?!边@樣,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在積累課文語言的同時習得語言規律,在仿寫中發展自身的語言,為習作語言的豐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仿構段,提高構段能力
文章的構段方式多種多樣,有并列式、總分式、因果式、連貫式、轉折式、對比時、遞進式等,不同的段落結構有不同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課文的典型段落,引導學生發現段式特點并運用段式結構進行練筆,學生就能真正學會構段,為篇章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三自然段是并列式,共四句話,分別寫夏天小興安嶺的樹木、晨霧、陽光和野花。生動具體地描述了小興安嶺夏季的美麗景色。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說說全段共幾句話,每句寫什么,作者是怎樣寫的,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這段話主要寫什么。教后讓學生抓住校園的樹木、花兒、小草、陽光,指導學生以《夏天的校園》為題寫一段話。學生仿寫:“夏天,校園里的樹木長得非常茂盛,像一把把撐開的綠色大傘。陽光透過葉縫,灑下了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洪L得更美了,五顏六色的花兒爭奇斗艷,有紅的、白的、粉紅的、紫的……一陣風吹過,花朵像一個個小姑娘在向我們點頭。足球場上的小草長得更綠了,遠遠看去,就像一張寬大的綠毯,真讓人想在上面打幾個滾?!庇秩纭敦垺返牡谝蛔匀欢问强偡质?,先總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然后分別從“老實”、“貪玩”、“盡職”寫出貓的性格古怪。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本段的總起句,再說說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性格古怪”的,然后讓學生把段落熟讀成誦。這樣,學生對總分式段落有了清晰的認識。接著,教師把握時機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的性格,用總分段式寫下來。學生仿寫:“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暴躁吧,它的確有時候很兇。一看見有陌生人經過,或者聽到有什么響聲,它就會“汪汪——汪汪——”地狂吠不止,直到陌生人走遠后,它才停止自己的怒吼。它還會向陌生人撲過去,幸虧主人及時喝住它,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墒?,只要我給它一塊肉,任憑主人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吃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為了一塊肉而不肯回家呢?可是,當它聽到門外有一點動靜,又是多么盡職,它四處張望,看看是不是有小偷侵入,還引吭大叫,似乎在說:“有我在,誰也休想進來?!狈前堰^路人嚇跑不可。
3仿篇章,增強布局謀篇能力
典型篇章的結構就像一個人的骨架、脊梁,學習典型篇章的寫法,就是理清課文結構,利用課文現有的框架, 讓自己的文章思路清晰,有條不紊。
指導小學生學會謀篇布局,要以閱讀教學為依托,引導學生學會選擇、組織材料,學會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按時間順序、按地點變換順序等記敘事情,適當練習倒敘、插敘的方法,學習寫好文章的過渡與照應,安排好開頭和結尾,讓習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寫了不同內容的四件事:講《水滸傳》、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表達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可以指導學生學習體會“怎么樣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安排材料”。為此,教師設計了以下練習:
?。?)有位同學寫《好學的王蘭》,他選擇了下面的材料,指出哪些材料與表現人物特點無關,在括號里打上
?、僬Z文課上,同桌讓他看她最喜歡的《父與子》,她不看,認真聽講。( )
?、隗w育課上,有人不小心踩了她一腳,她笑了笑,不計較。( )
③下課了,她為了弄明白一個數學問題,追著向老師請教。( )
?、芩炎约旱膲簹q錢捐給希望工程。( )
?、萦幸淮?,我病了,她遞給我一瓶藥膏。( )
?、匏×?,看完醫生后馬上回來上課。( )
?。?)寫這篇文章,要突出王蘭( )特點,在以上材料中,材料()()()能表現王蘭的這個特點。 ?。?)學了課文,做了練習,相信你已經掌握了幾件事寫一個人的方法?,F在,請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你熟悉的一個人,注意突出人物特點。
通過這樣指導,學生習作起來就有章可循了。課文中有典型性的課文比比皆是,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先總的講小興安嶺的樹多,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寫小興安嶺的景色,最后總結:“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睂W習了課文,學生寫自己熟悉的景物,就可以用總分式的結構,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來寫。學習了《頤和園》,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景物……
常言說:文無定法,有章可循。在教學中,教師利用有典型性的課文,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布局謀篇,幫助學生掌握這“可循”之“章”,就一定能增強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4仿語言風格,提高語言駕馭能力
對課文中規范、經典、生動、豐富的語言,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摘記積累的方法進行內化,還要適時地給學生創設活用語言的情境,讓他們在語言運用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語言駕馭能力。如學習《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句子,體會文章語言的靈動。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弊寣W生感受文章語言的自然、率真,從這樣的語言中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這些精彩、優美的語言,都可以指導學生直接地、盡情地去體會、模仿。
小學生處于語言學習的起步階段,文本就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最好的范本。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落腳點和歸宿點,用好語文教材這個例子,授之以漁,讓學生在仿中實踐,學生就能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豐富語言,發展語言,不斷提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李曉東等.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全國小學語文教育研究會.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