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低年級學生語用能力從“說話”開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語用能力基礎奠定的關鍵期。但是,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少,詞匯貧乏,很難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些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用能力呢?可以指導低年級學生先從學會“說話”開始,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活用教材,創設“說話”的情境;觀察生活,豐富“說話”的內容;說畫結合,降低“說話”的難度;啟發想象,拓寬“說話”的思路;依托繪本,提升“說話”的水平。只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常說常練,低年級學生的語用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 語用能力 “說話”
  “說話”是“寫話”的基礎,“寫話”是“習作”的起步。很多語文老師為孩子的作文發愁,沒有內容,沒有章法,胡亂堆砌,語言運用能力差,究其原因,還是低年級“說話”訓練沒做扎實?!罢f話”看似人人都會,但能說、敢說、會說,卻不是看起來那么容易。要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先從指導低年級學生“說話”開始。
  一、活用教材,創設“說話”的情境
  一年級選入的課文貼近孩子的生活,兒歌、童謠生動活潑,韻文古詩富有節奏,童話故事美妙動聽,詞串識字、成語積累插圖精美,這些都是學生練習“說話”很好的資源。如《要下雨了》一課,以四幅連環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及原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一教學內容為對話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學習這一課時,對照課程標準不難發現,能說一句完整的話是一年級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教會孩子從整體入手,看看圖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重在激發興趣。如果學生表達有困難,可以再進行引導:小白兔會對小燕子說什么?小燕子又會怎樣回答?后來遇到了小魚、小螞蟻,它們又會說什么?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采訪等形式進入角色。至于人物說話的語氣、表情、動作不要做過高要求,學生只要想說,能說,說完整就可以了。
  低年級識字寫字課也能找到“說話”的機會。例如,在學習生字“清”“晴”時,我問:“這兩個字寶寶長得這么像,誰有什么辦法認清它們?”孩子們七嘴八舌,有的說:“清水的‘清’,和水有關,所以這個字的偏旁是‘三點水’。”有的說:“太陽又叫‘日’,日出來了就說明是個晴天,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边€有的把課外識的字“睛”也拿來作比較。這樣的教學既提高了識字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二、觀察生活,豐富“說話”的內容
  觀察感受生活,是學生“說話”的源頭活水,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感悟生活,體驗表達。
  例如,春天到了,看孩子們一個個蠢蠢欲動,我就結合時令安排了“找春天”這一話題的說話訓練。利用周末組織了一次到人民公園找春天的活動,學生們一個個像出籠的小鳥,興奮異常??吹叫〔莅l芽,枝條吐綠,花兒盛開……學生觸摸到了春天,自然有了想說的欲望,有的搶著說,有的想說又不敢說,這時我抓住機會,及時鼓勵引導,“小話匣”一個個打開了。但學生大多說得比較簡單,如遠處有橋,橋那邊有小島,橋這邊有小山,近處有湖,湖里有船,路邊有花有草等。這時,我又引導他們觀察什么顏色的花,什么樣的橋,湖水怎樣,水里有什么,近距離觀察花草樹木,并啟發他們把學過的描寫花草的詞用上。這樣,學生說的內容就豐富起來。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還經常給他們布置一些說話練習,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說話能力。如“好朋友到我家”“去外婆家”“逛商場”等,讓孩子說一說見聞,聊一聊感受。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創造機會到生活實踐中鍛煉語言,增長知識,開闊思維。
  三、“說”“畫”結合,降低“說話”的難度
  兒童繪畫與思維和語言聯系十分緊密,一年級的學生喜歡通過繪畫來表達對世界的認識,他們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用筆描描畫畫、涂涂抹抹來表現自己觀察和感受到的生活,他們往往很陶醉于自己的作品,興致勃勃地向別人講述自己畫的內容。這正是他們習作胚芽的萌發,我們何不尊重孩子的特點,“說”“畫”結合呢?我做了一點嘗試。
  1.以身示范,激發情趣
  把繪畫引入教學,給學生以繪畫啟迪。學習《比尾巴》一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猴子、兔子、公雞、鴨子等動物的簡筆畫,鼓勵孩子上臺添畫尾巴,并進行評價。
  2.隨心所欲,樹立信心
  鼓勵學生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愛畫什么就畫什么,會畫什么就畫什么,不用指導,不做限制,畫完后給大家講一講自己的畫。
  3.細心發現,留心生活
  鼓勵學生做有心人,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并配上一句話。因為沒做什么指導,我以為肯定會良莠不齊,甚至笑話百出。沒想到孩子們開始細心地捕捉生活,從生活中獲得畫不完的素材,他們畫跳繩比賽、上學的路、可愛的小狗、美麗的校園、做游戲的小伙伴……我們叫它“畫寫日記”,每本“畫寫日記”都是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精彩。
  四、啟發想象,拓寬“說話”的思路
  兒童天生就是幻想家,他們有時天馬行空,讓靜態的事物動起來;有時賦予沒有生命的東西以生命,讓他們會想會說;有時會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串聯在一起。孩子們的想象越豐富,語言表達就越生動,我們可以盡可能拓寬孩子們奇思妙想的空間,讓想象為口語交際、為習作導航。班里的很多孩子有了自己匯編的第一本畫冊,內容大多是自己的奇思妙想,盡管稚嫩、粗糙,但孩子們奉若至寶,逢人便講。
  看照片說話是我們這學期做的想象說話嘗試。一開始,我給學生在屏幕上呈現一張照片,讓學生猜想照片背后的故事,學生盡情想象,故事千奇百怪。后來讓學生帶照片或圖片,小組內看、想、說,有說在旅游奇事的,有說家庭趣事的,有說生活小事的,同一張照片,說出來的內容也大相徑庭。孩子們的小腦瓜里裝滿了說也說不完、盛也盛不下的“說話”源泉。
  五、依托繪本,提升“說話”的水平
  繪本文字不多,圖畫精美,內容生動,給學生新鮮的視覺享受和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喜歡讀,老師也愛看。我們的閱讀課引進了上百個繪本故事。
  1.引導發現繪本秘密
  閱讀繪本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復觀賞,從圖畫中解讀出新故事,發現繪本圖畫、故事的秘密。例如,閱讀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時,在讀完故事后,我啟發孩子再看,我問:“請大家從頭到尾再看一遍故事,注意圖畫顏色、圖形變化等,看誰有新發現?”有學生說:“我發現最后一幅是圓的,前面的是方的?!蔽医又鴨枺骸斑@圓,讓你想到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又有學生發現了灰色的圖畫中有一些鮮艷的顏色,爸爸的紅圍巾、媽媽的綠圍巾、兒子的紅綠圍巾……經過長期訓練,孩子們慢慢練就了一雙雙慧眼,捕捉到一個個細節,在探究這些秘密的過程中豐富了想象力,鍛煉了口語表達。
  2.模仿繪本表達
  繪本語言生動活潑,朗朗上口,可以做學生模仿的學本。例如,《逃家小兔》中小兔和媽媽的對話采用這樣的句式“如果你……”“我就要……”,讓學生想象兔媽媽會變成什么,并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在孩子們的眼中、口中,小兔和兔媽媽像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變,孩子們思緒飛揚……
  3.參與繪本表演
  繪本故事情節起伏,角色豐富,在閱讀時,我們會穿插著讓孩子們扮演各種角色,進入故事,邊演邊說,獲得真切體驗,提高了身體語言的表現力與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肖仲雯.繪本教學讓兒童語言更鮮活生動[J].小學語文教師,2018.
  [2]丁娌.淺談低年級說話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1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