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處理方法對油松種子萌發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探索不同處理方法對油松種子萌發的效果,選擇6個溫度層次、6個土壤水分條件,進行油松種子萌發試驗。結果顯示,在6個溫度層次中,發芽率由高到低依次為25 ℃、30 ℃、35 ℃、20 ℃、40 ℃、15 ℃;在6個土壤水分條件下,發芽率由高到低依次為25%、30%、20%、35%、15%、40%,其表明對油松種子萌發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是溫度與水分。
關鍵詞:油松;種子萌發;處理;方法
生產種子當中,保證植物生命開端的重要環節就是種子萌發。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外界供給良好生長條件,如光照、通風透氣、水分等,可促使種子發揮其強大的生命力。本文研究了溫度和水分對油松種子萌發的影響,現作如下報告。
1 材料與方法
1.1 采集與處置試驗種子
采集生長良好的油松母樹上的種子作為試驗材料,之后冷藏。篩選均勻、飽滿的油松種子作為試驗種子,之后將其放入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消毒1 h。再將消毒過的種子放置在溫水中浸泡24 h進行預處理,最后放到已消毒的培養皿中,測量種子發芽。
1.2 方法
1.2.1 油松種子發芽率受溫度差異的影響
本試驗設定6個溫度層次,分別為15 ℃、20 ℃、25 ℃、30 ℃、35 ℃、40 ℃,為每個溫度層次隨機挑選50粒油松種子,放到置入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依據不同溫度進行處理后再放到恒溫箱中,每天10:00~11:00 AM觀察種子發芽情況。在這個過程中要維持濾紙濕潤,每個處理重復3次。持續觀察3 d并記錄,待油松種子發芽率小于1%時停止觀察,同時對發芽率進行統計。油松發芽率=(油松發芽種子數/試驗油松種子數)×100%。
1.2.2 油松種子萌發受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采集油松林下土壤,于陰涼處自然風干,接著采用四分法取土,篩選超過0.1 mm的備用。把已經預處理的油松種子放入已消毒的培養皿中,平鋪80 g備用土于每個培養皿內,土層厚度大約為10 mm。設計土壤含水量,本次試驗中,設計6種比例的土壤含水量,分別為15%、20%、25%、30%、35%、40%。通過計算,在上述比例的土壤中,分別加入下列劑量的蒸餾水:12 mL、16 mL、20 mL、24 mL、 28 mL、32 mL。為了確保土壤有充足的光照,應將培養皿放到氣候箱的透明架上面。上述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天10:00~11:00 AM稱量培養皿重量,及時增加所蒸發掉的水分,以保證土壤的含水量。持續觀察20 d,最后對油松種子發芽率進行測定。
1.3 數據分析
統計種子發芽數量,測量發芽種子芽長,對不同溫度、不同水分條件的種子發芽率與發芽勢進行測定。本次研究應用Excel軟件與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2.1 油松種子發芽受到溫度的影響
油松種子的發芽率與發芽勢會受到溫度調控,6個恒溫處理過程中,每個處理的種子都可以萌發,供試種子發芽率最高的是25 ℃、30 ℃,25 ℃油松種子發芽率最高,達84%(42/50);15 ℃油松種子發芽率最低,僅為32%(16/50);40 ℃時供試種子的發芽率依舊保持較高比例,為44%(22/50)。由此可見,油松種子有很強的適應力,可以適應不同溫度,有著對抗嚴寒、承受高溫的特性。
2.2 油松種子發芽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油松種子萌發還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在土壤含水量為15%~40%的條件下,油松種子都可以發芽,不同土壤含水量條件下的油松種子發芽率有著明顯差別,在土壤含水量為25%的條件下,油松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6%(48/50);緊隨其后的是在土壤含水量20%的條件下,為90%(45/50)。由此說明,油松種子萌發的土壤適宜含水量為20%~35%,最佳土壤含水量是25%。
3 討論
溫度處在10~35 ℃內,油松種子都會發芽,其中溫度低于15 ℃的發芽率最低;油松種子發芽率最高的溫度條件為25 ℃,達到84%;其他溫度條件下, 種子都會發芽,但是發芽率都低于80%。由此表明,油松種子可以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芽,只是發芽率有所差別,故對油松種子發芽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溫度[1]。
當土壤含水量為15%~40%的條件下,油松種子都會發芽,只是發芽率有所差別。在土壤含水量為25%條件下發芽率最高,為96%;排在第二位的是土壤含水量20%條件下的發芽率,為90%。由此可見,油松種子萌發的合適土壤含水量為0~35%,最佳土壤含水量為25%。故對油松種子發芽產生影響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在實際生產中,種子萌發環境存在復雜性,難以達到實驗室試驗的理想條件,因此,應當根據氣候、地形、土壤條件、環境條件、栽培時間等加以調控,以提高發芽率[2]。
參考文獻:
[ 1 ] 胡立洪.油松種子催芽處理方法與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04):187.
[ 2 ] 周建榮.不同激素處理對油松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種子,2016,35(01):85-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