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對杜虹花種子萌發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利用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和細胞分裂素(6-BA)3種激素對比研究了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種子萌發的影響因子,為提高杜虹花種子萌發率提供參考。結果表明:高濃度的NA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細胞分裂素在濃度為10 mg·L-1時起到促進杜虹花種子萌發的作用,濃度大于10 mg·L-1時反而會起到抑制作用;濃度為100 mg·L-1的GA3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根據試驗結果得出結論:高濃度NAA對其起到抑制作用,GA3和6-BA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杜虹花;種子;萌發;激素
中圖分類號: S6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19
1 概述
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馬鞭草科(Verbenaceae)紫珠屬,其原產于臺灣省,性喜溫暖及高溫潮濕的環境,耐旱、能耐各種污染物,一般采用播種法或扦插法繁殖[1]。杜虹花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同時在園林中常作為庭院游賞,誘鳥樹和綠籬之用,是具有很高開發應用價值的植物。馬紅媛[2]等人在研究中發現,一定濃度的6-BA和GA3對羊草種子的萌發起到促進作用,總體效果呈現GA3作用大于6-BA的趨勢。朱立新和應曉平[3]的研究表明,細胞分裂素對甜瓜種子的發芽率而言具有較好的促進效果,GA3也有一定促進的效果,但是NAA作用不明顯。
目前,國內對杜虹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種子化學成分[4],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等方面[7],缺少對種子萌發的研究。杜虹花結實及種子產量均很高,對于其開發應用提供了大量的繁殖材料,因而研究其種子萌發的條件對于其作為園林植物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杜虹花種子于2013年11月29日采集于福州市閩侯縣竹岐鄉山坡。
2.2試驗方法
試驗在福建農林大學實驗室進行;激素浸種試驗,采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GA3、NAA、6-BA3因素3水平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見表1),浸種時間為24h和48h,共設18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次重復選用50顆種子。
計算公式如下:
發芽勢(%)=(發芽試驗期限的最初1/3時間內的發芽種子數/供試種子總數)×100%
發芽率(%)=(發芽種子總數/供試種子總數)×100%
發芽指數(%)=∑(逐日發芽數/相對應的發芽天數)
3結果與分析
本試驗中采用GA3、NAA和6-BA三種外源激素以及不同的處理時長來研究其對杜虹花種子萌發的影響(見圖1)。其中以清水浸種24h發芽率最高,其次是浸種24h的處理組4(100mg·L-1GA3、0mg·L-1NAA、10mg·L-16-BA)。對比浸種24h和浸種48h可以看出,激素處理對于杜虹花種子的萌發具有促進作用。
3.1浸種處理
24h 杜虹花經激素浸泡處理24h后,隨著時間的增加,種子的發芽率總體呈現上升狀態,總的來看,發芽最好的是處理1(0mg·L-1GA3、0mg·L-1NAA、0mg·L-16-BA),發芽勢為12.7%,發芽指數為4.60,發芽率為35.3%;其次的發芽勢為4%,發芽指數為1.45,發芽率為28%,這些都體現在處理4(100mg·L-1GA3、0mg·L-1NAA、10 mg·L-16-BA)中;效果最不理想的是處理3(0mg·L-1GA3、100 mg·L-1NAA、20mg·L-16-BA),發芽勢為0.7%,發芽指數為0.62,發芽率為12%。
3.2浸種處理
48h 經過激素處理浸種的處理組種子發芽率普遍高于清水組,說明激素對于杜虹花種子萌發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整體萌發水平較浸種處理24h組來說有所降低。處理效果最好的是處理4(100mg·L-1GA3、0mg·L-1NAA、10mg·L-16-BA),發芽勢為0.7%,發芽指數為1.28,發芽率為24.7%;其次是處理7(200mg·L-1GA3、0mg·L-1NAA、20mg·L-16-BA),發芽勢為1.3%,發芽指數為0.97,發芽率為18.7%;處理效果最不理想的是處理3(0mg·L-1GA3、100mg·L-1NAA、20mg·L-16-BA),發芽勢為0%,發芽指數為0.66,發芽率為14.7%。
4 結論與討論
NAA濃度過高對杜虹花種子萌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BA濃度不高于10mg·L-1時對杜虹花種子萌發起到促進作用,濃度大于10mg·L-1時具有抑制作用;延長GA3的處理時間,會加強其促進作用,其最適濃度為100mg·L-1。激素浸種處理時間過長(48h)會降低杜虹花種子的發芽率。
彭玉輔等[5]研究發現GA3對柳葉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的種子萌發具有促進作用。蘇勝舉等[6]關于使用GA3和6-BA對馬鞭草科植物美女櫻(Verbena hybrida)的種子處理的研究中發現,使用GA3和6-BA浸種處理后的美女櫻種子,種子的發芽率、發芽指數都有所增加;牛文昊等[7]的研究表明,當GA3濃度大于200mg·ml-1時對薄荷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用濃度為0.08~0.1mg·ml-1的NAA處理下,可以提高薄荷種子的萌發率,而當NAA濃度繼續增加時,NNA表現為對其的抑制作用。馬良杰等[21]報道低濃度的NAA處理和低濃度長時間的6-BA處理均對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種子的萌發起到促進作用。
本試驗結果參照同科植物美女櫻和柳葉馬鞭草的種子萌發試驗同時參照多人對多種植物種子的萌發試驗,發現本試驗符合彭玉輔[5]、牛文昊[7]和馬良杰[8]等的研究報道結果,由此可以推斷:本試驗NAA濃度過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杜紅花種子的萌發;細胞分裂素6-BA在濃度不高于10mg·L-1時尚可起到促進杜虹花種子萌發的作用,當濃度大于10mg·L-1時則有抑制作用;濃度為100 g·L-1的GA3對杜虹花種子的萌發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其效應就越得到體現。浸種時間過長激素的作用都有所下降,從而導致浸種處理48h組的種子發芽率總體降低。
參考文獻
[1]謙海.貴州植物志[M].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04, 106-107.
[2]馬紅媛,梁正偉,黃立華,等.4種外源激素處理對羊草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8(26):69-73.
[3]朱立新,應曉平.外源激素對不同年份甜瓜種子發芽的影響實驗初報[J].實驗研究與報道,中國西瓜甜瓜,2001,1:11-13.
[4]王玉梅,王飛,肖懷.杜虹花的化學成分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0(9):1-2.
[5]彭玉輔,陳華玲,彭火輝,等.赤霉素對柳葉馬鞭草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江西科學,2013,31(04):465-468.
[6]李寧毅,蘇勝舉,李立.GA3和6-BA對美女櫻種子萌發特性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研究報告,2009(11):59-61.
[7]牛文昊,趙巖.不同激素前處理對薄荷種子萌發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0857-10869.
[8]馬良杰,王婷.外源激素對擬南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2006-06-28) [2013-12-13] http://www.paper.edu.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6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