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旅游業發展剖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理州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是云南省旅游熱點城市之一,隨著云南建設旅游大省戰略的實施,麗江、保山、香格里拉等周邊地區旅游熱點逐步崛起,大理旅游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擠壓和挑戰。本文對大理州旅游資源優勢、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對策。
關鍵詞:大理;旅游業;發展現狀;對策
大理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成了旅游熱門地之一,近幾年,大理州旅游業成為全州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龍頭。
一、云南省大理州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1.大理州旅游資源分布概況
根據大理州旅游資源的集聚狀況和空間分布規律,可將大理州劃分為5個旅游資源大區。以大理市為中心的中部蒼洱觀光度假旅游區,東部佛教文化旅游區,南部南詔文化民俗旅游區,西部瀾滄江森林生態觀光旅游區,北部高原水鄉休閑旅游區。
2.大理州旅游資源優勢
第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大理州地處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貌復雜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有“四季如春”的適宜氣候;有以蒼山、雞足山、巍寶山、石寶山等為代表的群山;160多條遍布全州的河流分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四大水系;有以洱海、天池、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等為代表的高原湖泊,其中洱海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第二,沉淀深厚的歷史文化。歷史學家曾稱大理是“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全州擁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多個,有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遺址、石鐘山石窟、南詔鐵柱等為代表的歷史遺跡;有大理古城和巍山古城兩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
第三,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全州有除漢族外,白、彝、回、傈僳、納西、阿昌、傣、布朗、哈尼、佤、景頗、瑤、怒、獨龍等20多個少數民族;因此大理州有集20余個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文化、藝術、宗教為一體的奇特風景。
二、云南省大理州旅游業發展現狀
1.旅游接待設施齊全
2017年,大理州130多個景區景點中,有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9個,與此相配套的旅游六大要素齊全;列入建設各級各類的特色小鎮16個,其中國際一流2個,全國一流2個;星級酒店80多家,大理古城等古村古鎮客棧數千家。2018年,大理機場已開通航線23條,大理動車加開15對,有昆明到大理的省內直達,還有大理到廣州、北海、桂林、南寧、柳州和衡陽的跨省直達動車,極大地滿足了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給大理旅游帶來了新的體驗感。
2.旅游業收入穩步增長
大理州作為云南省最早旅游發展州之一,旅游人數和旅游總收入一直穩步增長。自2016年大理州開始實施“十三五”后,大理州旅游業發展更是迅速,在2018年上半年大理州旅游共接待海內外旅游2448.56萬人次,同比增長9.96%;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77.19億元,同比增長10.59%。
3.傳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
大理旅游由觀光型逐漸向休閑度假型轉變,使得鄉村旅游、自駕游、散客自助游及康體養生、民族文化體驗、溫泉度假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不斷豐富。2016年大理州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后,大理把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作為全州旅游業的重大發展戰略,堅持點、線、面結合推進全域旅游規劃建設。
三、云南省大理州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旅游資源開發不均衡
第一,旅游產品老化。傳統的蒼山、洱海、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古城等大理一日游觀光模式老化,缺少創新而且老化的旅游景點商業化嚴重,大大地減少了對游客的吸引力。第二,大理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開發不均衡,由于游客大多喜歡蒼洱旅游,造成旅游活動集中在中部地區,而引起市與縣、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旅游發展不平衡。
2.周邊地區旅游業競爭和挑戰加劇
大理位于滇西中部,是滇西最大的交通樞紐,但隨著麗江、迪慶、保山、怒江等周邊地區的旅游業發展和交通格局的變化,旅游者往往把大理作為通往各周邊的“中間站”,加之大理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不足,導致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間減少,人均消費也將減少。
3.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大理對旅游資源的粗放式開發和盲目利用,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隨著環海旅游人數的增加,導致垃圾也增加;環洱海旅游區內各種生產和生活(餐飲、住宿、洗滌、洗澡等)會使用大量水資源,由于環洱海客棧數量無序增長、無照經營、排污管道設施不完善,致使生活廢水和廢棄物流入洱海,這些使得洱海污染越發嚴重。
四、云南省大理州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1.加強旅游產品體系建設
改善旅游發展不平衡,形成以蒼洱地區為中心,各縣景區為延伸的“星型”旅游體系,帶動全州旅游業的全面發展。細化到積極推動巍寶山、雞足山、石門關、巍山古城、金光寺等景區的開發,將下關普洱茶、大理石工藝品、銀銅器、大理扎染等特色產品做大做強,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2.改變單獨發展,聯合周邊優勢,共同創造雙贏
大理應該進行區域合作聯動。州內要充分發揮大理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大理—巍山、大理—賓川、大理—劍川、大理—漾濞、云龍為重點的放射性開發。州外要加強與昆明、德宏、麗江、迪慶、怒江等的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客源互送,推動旅游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重大發展戰略。
3.嚴格監督保護好生態環境
大理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實現生態環境建設制度化;強化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化。對于已實施的“三清潔”工作應堅持常態化,同時要嚴格實施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對于在2018年5月頒布的洱海生態環境保護“三線”管理規定,大理政府應嚴格執行,帶動全民一起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羅明義.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研究: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及綜合改革試點規劃[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2]2018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工作報告[R].大理政府網站,2018(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