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音樂學科在小學中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小學音樂啟蒙教育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發展,音樂由于其表現出的高度藝術性,讓許多學生家長認為不能與當今的應試教育相適應,在主觀上忽略了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其存在在不斷淡化的情況下,教師應該主動站出來,為音樂教育而發聲,在教學中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由上而下讓學生認同音樂教育,意識到音樂教學客觀存在的對學生成長與觀念形成的作用??傮w來說,音樂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體現在人文素質、心理教育、德育管理、認知完善等方面,其表現出的教學效果也極大地改變了學生在學科內容上的理解,在多項學科的協調與結合中使音樂教學發揮出更多的作用。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作簡要論述,然后在相關教學經驗下對如何開展教學進行粗淺的討論,以期實現更為優質有效的音樂教育目標,在努力下促進小學生的多方面的快樂成長。
  關鍵詞:音樂學科;小學;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這一大環境的影響下,因為音樂學科在小學階段本身缺乏硬性的標準去評判,也沒有強制性的考核手段,在為了升學而考試學習的教育政策下其存在被不斷忽略,甚至在某些人的想法中根本談不上有絲毫重要性。因而,提高音樂教育的地位就相當有必要,教師應從根本上讓學生與家長重視音樂學科的重要性。早在先秦時期,圣人孔子就意識到了音樂對幼兒教育產生的巨大影響,并將其列入“君子六藝”,僅排在“禮”之后。作為一名教育家,他的眼光可謂是高前瞻性的,在深刻認知到音樂的教學意義之后,將其根植于儒家的文化思想中,促使人們去理解和學習音樂知識。而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以下是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希望盡可能地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價值。
  一、注重音樂理解實踐,強調自我創造
  音樂教學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學生主要通過耳這一器官進行聽覺感受,在對藝術過程的感受中陶冶自身性情,平復日常摩擦中產生的情緒,減輕由于學習產生的壓力。這樣,在音樂活動的影響下,學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樂這一藝術形式,并經由類似于通感、聯覺等方式進行音樂演繹,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音樂的形象思維理解。在這之后,學生則在理解中充分展現了他們在創造上的天分,發揮出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的特點。這樣,以音樂教學為核心,擴大了學生在這一方面產生的思維活動,強調了學生自身在音樂上的創造性,使教學更易于開展。
  舉例而言,教師應該在授課中帶領學生走入多流派的音樂殿堂,在以古典樂為首的教學中強調學生對音樂的體感與理解,讓學生自我表達對類似音樂的實際感受。在流行樂等方向,則培養學生對音樂中情感表達的進一步體會理解,去品味音色與變調中展現出的煙波流轉的細膩情緒。列出搖滾樂,則讓學生尋找到一種釋放自我的途徑,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產生的學習與生活壓力。通過多種風格的音樂流派,也能讓學生找到自我偏愛的音樂方向,對其情緒起到放松與調節的作用。
  二、樹立良好的音樂學習理念,促進人文素質提升
  音樂學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就應該不學而專注于學習過程,這樣就有一部分學生喪失了進行受音樂初步教育的權利,這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它可能導致學生在藝術與情感體驗上的缺失,生活的質量水平不斷下降,堆積的情緒壓力找不到合適的釋放的途徑。因而,小學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良好的音樂學習觀念,“從娃娃抓起”,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中使學生在與音樂的接觸中改變觀感,逐漸產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進而在課堂上學習到一些基礎的音樂鑒賞的知識技能。如此,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去愉悅身心,人文素質的提高給學生的生活體驗帶來了極大的改善。
  舉例來說,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行為中宣傳音樂的教學重要性,在呼吁之下給學生創造出巨大的學習影響,從而為給學生樹立良好音樂理念做到了鋪墊的作用。而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教師也能去對學生的感性與思想予以關注,從基礎上確立音樂學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的作用,正視音樂對于小學生來說在人格方面的養成與在情操方面的陶冶。在足夠的樂理知識中,強化小學生感知和判斷外界情緒的能力基礎,一掃由于多方因素導致的頹廢的精神狀態,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去學習。這樣,從另一個角度去完善了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在音樂學科的教學價值發揮中促進了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三、將音樂教育與德育融合,提高教學現實意義
  對小學教育來說,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相合性,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高度的統一。在針對音樂素養的提升當中,道德教育也被列為準繩,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手段,更好地發揮出教育的效果。整體而言,通過音樂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特性,在情感渲染下增進對德育的理解。同時,音樂也能作為教育中的調和劑與催化劑,促進學生接受教育教學的程度提高,使得德育教學效率在音樂教育的摻雜影響下穩步提升。這樣一來,教學就變得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音樂教學展現出的重要性也就愈發不可忽視。
  舉例說明,在進行愛國教育時,通過《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松花江上》等歌曲,渲染出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的獨特感情,小學生更能感受到歌詞字里行間蘊含的飽滿的熱烈的真摯而富有張力的情感。在加上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學生詳解歌曲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增進對于類似歌曲的理解。兩相結合印證之下,音樂教育與德育實現了較為完美的融合,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在雙方的有機統合中,音樂教學的現實意義有了長足的提高,在感同身受之下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多重作用,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積極性。
  四、促進課堂的積極構建,給學生提供優秀的導入環境
  音樂學科是在轉變學生的積極性上具有相當程度的作用,通過對學生心理教育實現滲透,能夠促進學生在課程上產生學習動力,則達成了課堂自身積極構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之下,以更為優秀的導入方法去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發揮出音樂本身的魅力所在。在吸引學生關注目光的前提下,達成了音樂教學的不斷深入。在這個過程中則充分表現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師生關系上實現了發展與協調統一,在學生能力上促進學習的自主化,保證了堅持進行教學表達的毅力。
  舉例而言,教師在每節課開課之前可以先給學生放上一小段音樂片段,可以是古典、流行或是爵士樂,也可以是當節課所學內容的相似類型歌曲。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一種代入感,形成一種條件發射:“啊,要上音樂課了啊”。這樣,學生能夠及時調整自身的內心活動更加,在情緒的平復下收拾身心改變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以更好的方面去應對新一輪的音樂學習。在有效刺激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的轉變下,通過教學引導的形式,幫助學生去真正地喜歡音樂學科,產生一定的依賴,從而更好地給學生傳遞出音樂教學的內容。
  總結:
  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要努力讓學生家長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環境影響,創設出一個利于學生進行多樣化學習的背景。以音樂學科教育為基礎,彌補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趨同認知,在協調中完善學生自我,通過音樂這一精神追求形式,消融學生潛在的心理障礙,在寄托中起到放松學生身心的作用。在另一方面,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學生審美觀的形成上,著重表現在增強學生的音樂美感與藝術素養,通過音樂這一形式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溝通。在教育方針上,需要教師以人文理念為核心,在音樂教化中實現良好的情操培養,凸顯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楊志純.淺談小學音樂教育在教育課程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
  [2] 唐雪溶.淺談音樂教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7.
  [3] 趙瑜.淺析小學音樂教育在教育課程中的重要性[J].華章.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3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