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為不教”自讀課有效對話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部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的編寫意圖,1+X的拓展閱讀路徑,凸顯了自讀課文教學“教為不教”的重要意義。然而,多數教師并未加以踐行,出現了對自讀課文“偽導讀”的嚴重現象。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執教的《美麗的顏色》一課提供了解決的路徑:讓學生讀出一望而可知的東西,突出“自”;品出一望而不知的東西——輔之“導”;悟出教材編排意圖——授之“法”。
關鍵詞:教學教研;自主能力;教學效果
原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將閱讀課文分為精讀與略讀兩大版塊。為了改變略讀課文被“略”的教學現狀,部編初中語文教材直接將其改為“教讀”和“自讀”。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普遍聽到的一種聲音是,既然“教讀”課文突出“教”,“自讀”課文突出“自”,那么,教讀課文就要認真教,自讀課文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乍一聽,似有道理,但細思之,這是對新教材的曲解,尤其是對“自讀課文”教學的誤讀。更有甚者,有教師面對自讀課文的處理,主要源于其經驗的主觀判斷。根據經驗,如果認為考試能考到,就進行“三精”教學,即“精讀”、“精講”、“精練”;如果考試不能考到,就置之為“三不”教學——“不講”、“不練”,甚而“不讀”。教師面對自讀課文的態度依據是“考”,而不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養成,更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束之、棄之、忘之。
一、品出一望而不知的東西——輔之“導”。
自讀課不是粗暴的“放羊式”,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閱讀”。面對自讀課文,教師要“扶”、“放”結合,需“放”且“放”,須“扶”且“扶”。這里的“扶”就是要突出教師的“導”。“導”什么?要引導學生品出其一望而不知的內容。如果說上一環節突出了學生自讀,是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放一把”的效果,那么下面的環節就發揮了教師“扶一把”的作用——品出一望而不知的東西。
師:鐳終于出現了!當鐳的光芒在夜間閃爍的時候,居里夫人是怎么說的?你來說。
?。ㄟB續請四位來讀,都讀的很激昂,肖老師都不滿意。)
師:四位同學沒有一位讀對的。首先,他們有一個標點就沒讀出來。是哪一個?
生齊答:省略號。
師: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個省略號?它說明了什么?
生:我認為,當居里夫人看到鐳的顏色——美麗的顏色的時候,她的內心非常激動,非常喜悅,甚至難以將話語說下去的這種感覺。
師:激動、興奮、陶醉,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生:我認為第一個呢,這是居里夫人看到鐳的第一瞬間的反應;第二個呢是她的感嘆。所以,第一個“看哪”應該讀的輕一點,第二個“看哪”應該聲調要更高,要注入更多的情感。
師:按照同學們的理解,四年辛苦換來的成果,理應是一種爆發式的聲音來“爆發”的。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爆發”一下。預備,起——(老師和同學一起大聲、激昂的朗讀“看哪……看哪!”。)
師: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課文中感嘆號只用了一次,而且文章描寫居里夫人時是怎么說的?
生:因為這是居里夫人奮斗了四年提取出的鐳,她不想打破夜晚美麗的寧靜。
生:前面我們說過,居里夫人對待鐳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想吵醒,這是一種很溫柔的狀態。
師:就像不想驚動搖籃里可愛的孩子,這母親的愛就出來了。同學們,還能讀出什么?
生:我覺得這體現了居里夫人的謙遜。如果是我,我就非常嘚瑟,就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但是她卻選擇這種安靜、低調的方式。
師:同學們,這位女同學說的很好。鐳如果是這位女同學今天晚上發現的,她要大呼小叫。最好在一個報告廳,來好多人,橫幅一拉——鐳出來啦!一下子,微信圈、朋友圈都知道了。然后,各級領導也都來了。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居里夫人在這樣一個科學史上偉大的夜晚,卻過的非常簡樸、平靜,甚至有些寂寞。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低調、內斂、謙遜、淡泊名利。而這些內容,恰恰是我們同學自己讀文章沒有讀出來的東西。請同學們在旁邊寫上:淡泊名利、樸素、寧靜。
生作下旁批。
師:同學們,讀文章一定要讀出自己一望而不可知的東西,深刻的東西?,F在,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讀一遍?!斑@位年輕婦人低聲說著”,起——
生有感情的朗讀。
肖培東老師認為:“‘自讀’也不是教師不管不問,放任學生自己去讀,并不因為要強調學生的自主,而取消教師的教。而是要在學生疑難處,進行引導,做出示范?!痹跐撘颇校寣W生明白無論是讀人物還寫人物,都要抓住細節的道理。而這也正是該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充分發揮“導”的作用,讓學生完美張揚“自”的地位,相融相生,相得益彰,以期達到“教為不教”。
二、悟出教材編排意圖,授之“法”。
《美麗的顏色》是部編教材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睹利惖念伾贰伴喿x提示”共有三節文字。第一節是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起到助讀的作用。也暗示學生要抓住文中關鍵的幾個鏡頭,去“感受科學發現的艱辛,也領略科學家的堅守和樂觀?!倍@些,是學生讀了文章后“一望而可知的”內容。所以,肖老師就放手讓學生去讀。
因此,“閱讀提示”的第二節就是告訴學生要以此篇為例了解傳記的特點并學習閱讀傳記的方法。在課堂中,肖老師在讓學生盡情的猜測“老師這堂課會問什么問題”之后,拋出了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其實,這就是提示學生在閱讀時要有文體意識,要關注傳記的基本特點,學習閱讀傳記的基本方法。這就兼有了助讀方法指導和閱讀作業的雙重功用。
三、結束語
自讀課文既要學生“讀”,也要教師“教”。教師的“教”要以“不教”為指向,“不教”要以“教”為指引,方能凸顯自讀之要義,使學生真正形成閱讀力。
參考文獻
[1] 張寰宇.在自讀的空間里構建新天地——對“部編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幾個關鍵詞的初步辨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6,(11):20—22.
[2] 劉勇.“自讀課”教學的理性追求與實踐路徑——以部編教材《竊讀記》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研究,2016(12):24—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