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和問題疏導的有效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對于教師來說,不僅僅要面對職業本身的壓力和負擔,同時還需要應對人際關系、家庭問題等多方面的綜合問題。這樣的壓力和精神負擔對于教師而言相當繁重,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教師的心理健康。為了教師能夠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對自己進行調整,使得自己能夠不斷放下內心的負擔,真正擁抱教學和生活,釋放自己的內心。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疏導;有效性研究
對于當前的教師來說,首先需要考慮到自身的工作負擔。因為教師職業本身具有特殊性,教師教學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其未來的人生走向,一旦學生的考試成績不佳,教師的精神會時刻處于緊繃狀態。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面對關于未來生活瑣事的困擾,這樣的生活狀態對于教師是一種折磨。為此,教師應當在關注學生和教學成績之余,重點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對自己進行適當的心理暗示和疏導,進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造成當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綜合分析當前的教師生活狀態,可以發現教師需要面對心理和生活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教師不得不嚴格遵守“為人師表”的約定,不能在生活和教學上有絲毫的懈怠和放松,首先帶來的便是教師的精神負擔。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到“有教無類”,并且不能夠輕易放棄任何的學生,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精力和精神狀態必然會受到影響,不利于教師內心壓力的釋放。同時,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日常休息的嚴重不足。因為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安全放在首位,所以應當重視學生的基礎安全和生命保障問題。在我國的中小學教師中,人均日勞動時間是9.67小時,對于初高中的教師來說對應的課外工作時間可能更多,這樣長時間重壓力的勞動也在逐漸侵蝕教師們的身心健康。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科技進步,知識的更新換代更加頻繁,為此需要教師能夠集中自己的精神,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內容,進而不斷適應知識的迭代變化。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社會對教師執教能力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面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以及眾多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的唯有升學率保障的論調,都在給予教師相應的工作壓力。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衍生危害也在威脅著教師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安全。因為網絡信息的監管不力,泥沙俱下的信息內容在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若是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較深,極有可能會造成對教師和學生的相應危害,到最后社會各界的聲音還是會歸結到教師的執教無方上來。綜合以上的問題,可以看出當前教師的心理狀況和教學生態問題凸顯。
二、當前教師需要注意的心理健康問題
綜合分析當前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教師的工作壓力和所得到的回饋不成正比。因為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需要花費相應的時間成本、沉沒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但是學生的學習質量好壞并不是由教師直接控制的。為此,經常會有教師因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造成內心崩潰和精神狀態不佳的問題。反映到當前的教師教育職責上來說,教師需要教導學生相應的知識內容,同時還要撥正學生的思想品行。但是這樣的德育教學可能并不會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心理打擊,會嚴重挫傷教師德育教學的積極性。
其二,教師對于相應壓力的控制不足,教師在面對相應的教學壓力時,通常選擇自己承擔,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但是需要教師看清楚當前的學習現狀,輕松環境下的學生并不能夠適應未來的競爭環境,為此需要教師能夠重視對學生施加學習壓力的行為,以此為基礎,向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改善教師對于相應教學壓力的控制狀態,最終達到適當給壓,提升學習潛力的目的。
三、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基本的基本對策
綜合分析當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重點關注。為此,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實施。
首先,教師需要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社會各界都能夠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教師為教學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教師生活中的難言苦衷。對應的師范類學校需要開始相應的“教師心理健康輔導”課程,指導教師在相應的重壓之下學習自我排解。同時,學校應當給予教師相應的心理慰問和資金支持,重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其次,學校需要多組織由教師參與的活動,使得教師能夠釋放自己的情感,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清理干凈,這樣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相應的教學工作中來。
最后,社會需要對教師給予寬容和諒解。因為教師除去職業屬性之后,和每一名正常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社會各界應當充分理解教師工作的不易,尊重教師的工作,也在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心態。
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受到眾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教師應有的尊重以及相應的理解,同時教師也需學會自我排解,不斷提升自身心理健康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文萍.牧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強化措施研究[J/OL].學周刊,2019(15):176[2019-04-23].
[2] 張曉軍.農村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文學教育(下),2019(03):1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