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樂,快樂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主任工作苦、累、煩,是很多教師都不愿做的“苦差事”。但只要我們學會“苦中作樂”,在工作中尋找快樂之道,就能寓教于樂,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得到成長。
關鍵詞:快樂;交流;教育;管理
班主任工作苦、累,責任又大,自然成了大家眼中“苦差事”。平日里,我們被千頭萬緒的工作壓得苦不堪言、愁眉苦臉,總板著臉面對學生,學生們也戰戰兢兢地學習。他們渴求放松,于是就有玩鬧,于是就有違紀,于是我們就惱怒、發火、訓誡……惡性循環。但如果我們換個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快樂交流、教育、管理,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生活,就能讓班主任工作化繁為簡,化悲為樂。
一、快樂的交流
學生畢竟是個孩子,兒童的思維是單純的,兒童的眼光是直接的。如果做一個高高在上的“老”老師,會與他們有一定隔閡,甚至有著洪溝。教育學者李鎮西說過:“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刻也不要忘記自己曾是個孩子?!?“童心”是我們當好班主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通過童心教育與學生達到心與心的接觸,情與情的相融,碰撞出快樂的火花。所以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要有童心,才能將心比心體會學生們的天真和快樂。
一天中午,小祺跑過來說:“老師,小軍帶了把槍回來!我去逼他上繳!”我一愣:天天強調不準帶玩具、利器、危險的東西,居然敢帶槍!頓時,我怒火上沖,快步走向班級。這時,小祺又跑回來了,笑嘻嘻背著雙手。我嚴肅地命令道:“快拿出來!”她慢悠悠地亮出那東西。我一看,怒氣頓消。沒錯,那是“槍”,不過是塊做得非常像“槍”的橡皮擦。小祺笑得更大聲了。我頓時醒悟過來,原來她在捉弄我。我隨即奪過這“槍”向她瞄準:“乓乓乓——”她反應也快,馬上躲,我再瞄,她再躲……就這樣無聊的兵賊游戲,我們玩了半天。一場批評風波,在歡笑聲中煙消云散了。
課間,我與學生之間也有著特別的稱呼,比如我會叫碧碧、茄子、女俠、粟米、GIGI等等。這些名字都是他們自已告訴我的。大人管這叫花名,我們小孩子管這叫愛稱,也就是親密的稱呼。我們之間的這些稱呼都是可親的,他們聽得樂滋滋的。我們打招呼很多時候不用說的,比如做鬼臉、比個“YEAH”、深情擁抱、背后突擊抱等等。平時他們私底下也稱呼我為“吳老板”,我也聽得樂滋滋的,那是我們之間的一種尊重,一種默契,感覺與他們越來越像一家人了。
二、快樂的教育
人格教育是高年級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也是形成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的途徑,那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人格教育如果總是大談闊論,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就變得枯燥了,所以我覺得人格教育不需要刻意為之,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在生活細節里滲透,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被感染、引導。
平日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蘊含哲理的閱讀文段,我喜歡利用這些實在的例子與學生探討人生、夢想、生命和愛,潛移默化地進行人格教育。其實,一切生活細節都是人格鍛煉、引導的機會。
一次班會課上,我把擺在走廊的一盆枯萎的花捧到講臺上,讓學生觀察。那是建立班級圖書角時,我買回來裝飾班級的盆栽。學生邊觀察,邊回憶那花燦爛的樣子,聊了很多很多。有的想到世界的變幻,有的自責對生活的忽略,有的感悟生命的脆弱等等,還聯系了自己的經歷,寫下了由這枯萎的小花引起的思索?!皢⒌现腔邸⒎棚w個性、健全人格”,有時不必太刻意。
三、快樂的管理
五年級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強、有個性、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嘗試。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為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關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幫助他們自我成長。
在班級管理中,我喜歡設立各類小助手。這些小助手必須是機智果敢,遇事能當機立斷,能處理班級的突發事件,有一定的號召力的學生。在衛生、紀律、學習等方面,我都設有分管的中層領導,和小小芝麻官,讓每位學生在班級中都有著位置和責任。我把班中所有事務都分給了學生每一個學生。他們每個人擔負一項具體的工作,人人都為集體作貢獻,人人都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制度中細化到每扇門窗、每張桌椅,每?;覊m。這樣的自動化管理使所有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在管理中學會自律,在管理中張揚個性,感受集體的溫暖與快樂。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工作中,我們秉承寓教于樂的快樂教學,學生開心,教師輕松,班級融洽。工作和學習效率都得到成倍的改善。做一名快樂的班主任,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英] 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 貴州教育出版社,2012,4.
[2]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