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圍繞小學數學課程具體談談如何使課堂變得趣味盎然。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應用策略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內容抽象的學科,課堂教學若不進行設計,就會顯得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趣味教學無疑是引起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路徑。在本文中,本文就圍繞小學數學課程具體談談如何使課堂變得趣味盎然。
  一、利用生活情境活化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刻板生硬,不易理解,對學生來說有距離感。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從生活中取材,能夠減少這種距離感,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比如《圓的面積》一課,我找來一根1米長的粗繩兒,讓兩位學生小文和小剛分別拉住繩子一端,小文原地不動,小剛將繩子拉直繞小文轉一圈。兩位學生做完示范后,教師進行引導式提問。
  師:小剛活動的范圍是什么形狀?
  生:是圓形!
  師:你是怎么判斷小剛繞著小文走了一個圓形呢?
  生:因為小文原地不動,相當于圓一個中心點,繩子是圓的半徑,小剛正好繞著圓心走了一個圓。
  師:(手托腮思考)那小剛的活動范圍我們應該用什么表示呢?
  生:圓的面積就可以表示他(小剛)的活動范圍。
  教師通過應用學生熟悉的情境開展“圓”的教學更直觀,同時采用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輔助教學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師生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師生合作探究有助于在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師生互動效應,使學生通過參與互動自主探索,同時在小組的帶動下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習慣,產生學習動力。比如講《厘米和米——我們身上的“尺”》一課時,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可以按下文的方法進行設計:
  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三角尺、米尺、直尺)同學們,誰來告訴老師,你從這些尺上看到了什么?
  學生:有從0開始的好些個數字,還有一條一條的豎線!
  學生:還有兩個字“厘米”!
  教師:(邊說邊做板書)對的!一條一條的豎線是尺子的刻度線,每個數字都對應著一個較長的刻度線,從0刻度線到1刻度線就是1厘米。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手指或者其他文具來比一比1厘米的長度,通過互動幫助學生加深對1厘米刻度的認識。
  三、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真正以生為本,切實踐行“新課改”政策,靈活運用情境、互動等多種教學方法打造趣味課堂,培養數學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為其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厚宏.讓學生在趣味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淺談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