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改革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如今,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中國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而我國傳統的“學科本位”教學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發展要求,所以,職業培訓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理念的改革創新,提出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首先闡述了“能力本位”的新理念對于職業培訓教學管理的意義,點明了其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同時,后面也為我國職業培訓教學管理的改革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關    鍵   詞]  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18-02
   為了深化職業培訓教學的改革,提高職業培訓院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以及辦學效益,并以此促進職業培訓相關院校更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各種教學管理新思維被逐漸提出。隨著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新模式的不斷迭代,“學科本位”教育理念已經逐漸被“能力本位”的教育新模式替代。
   一、“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在提倡“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是“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呢?簡單來說,課程形態主要傳授的是一種職業所需的技能、知識時,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對于在我國社會中推行“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原因就是現代社會生產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由于現代社會中生產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中增加了許多需要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這也就使各個公司對于員工專業知識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個求職者要想要獲得更好的工作,那么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國家要想使“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真正實施,那么在進行“能力本位”教育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使公司產業介入其中,同時還要使“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教學內容符合社會生產的要求,只有這樣做“能力本位”教學新模式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對于“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其重要性還包括可以使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之間的交流溝通更進一步發展。通過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培訓使培訓者的職業能力進一步提高,在日后的崗位競爭中有明顯的優勢,同時我們不僅在職業培訓中可以使用“能力本位”教育新模式,在職業教育之中,“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也同樣適用。
   我國教育產業傳統的“學科本位”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促使學生為了學位不斷學習知識,但更多的應該使之加深對書面知識的了解。這種教育模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并沒有讓學生取得多大的進步反而缺乏實踐性。而“能力本位”的教學模式則改變了這種弊端,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能力,讓學生在追求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還得到了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對于我國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改革的建議
   (一)構建“能力本位”的職教課程
   在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改革的過程之中,構建“能力本位”的職教課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構建的“能力本位”課程一定要具有相應的豐富性以及多樣性,同時課程的設置還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只有這樣通過“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真正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對于職業培訓教學管理的改革方向一定要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教育機構在安排課程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社會的經濟發展需要,要使“能力本位”的課程,有明確的能力標準。只有做到這些,構建“能力本位”的職業培訓課程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二)健全實施“能力本位”模式所需的機制
   健全實施“能力本位”新模式所需要的保障機制在職業培訓教學管理改革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這些保障條件,那么在建立“能力本位”的職教課程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問題,而這些保障條件可以分為內部條件以及外部條件。所謂內部條件就是要求教師以及學生對“能力本位”的新模式下的課程都要有深入理解,同時完善教學制度管理。而外部條件則是要求得到國家以及社會的認可,如此才能保障簽發資格證書有作用。
   (三)強化普適性能力的教學內容
   普適性的職業能力,指的是員工擁有的一技之長可以在同一個領域內發揮出來。所以,即使員工在一個崗位上下崗了,也不至于到沒有其他工作可以選擇的境地。因此,為了滿足我國人才市場的需求,需要大量引進“一專多能”型的人才。在職業培訓學校的日常課程中,應該增加關于職業普適性的教學課堂內容。普適性的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勞動者對自己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轉換職業時的適應能力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某一個崗位上得到較高的職業技能,這也與國家的政策相關,因為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是以某一崗位上的職業能力來決定的。因此,學??梢栽谡i_展普通課程的同時,開設其他的課程,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多門技術的平臺,得到更多更優質的教育,如此便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接受不一樣的高等教育。
   (四)采用靈活的選課制和學分制
   首先,制定有關于學分的相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其次,不同的選課制度,也能幫助學生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地選擇就業方向或者升學方向。在學分制度方面,不僅可以通過完成課程給予一定的學分,促進學生學習更多的課程,還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也就是說,學生在某一塊領域獲得了一定的評價之后,相應的,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學分。學分達到一定數量時,學生可以獲得榮譽證書或者等級證書,而且獲得的學分,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是可以相互疊加的。這樣的學分制度,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也更能激起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后,他們日后的就業方向變得比較寬泛靈活。在選課制度方面,除了必修的課程,學校應該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不同行業領域的選修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上課。多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五)加強中職課程與高職課程的銜接
   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更容易接觸到高等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深造。而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升入高職學校繼續深造他們的專業知識是極為重要的。所以,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各種形式的高職教育,促進了很多高職創辦高等教育。但是,眾多職業培訓院校的出現,必然有著疏漏,所以,國家需要保證開辦高職教育的質量,這是為了中、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做考慮。國家需要建立一個相關的完善體系,將中職的課程內容與高職內容相結合,這樣有利于中職學生迅速融入高職教育中去,然后進行自己的學習。
   (六)促進高職教育課程與普通教育課程、職業培訓課程的融合
   在未來的時代中,社會市場需要更多“一專多能”型的人才。同時,時代的發展也體現著高職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三者之間的局限性。所以,要盡力將三者的學習制度與學習內容結合在一起,給予學生最優質的學習環境。在職業培訓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普通教育與高職教育的內容也適當地加入課堂教學之中,只有將這三種課程融合,學生才能真正學習到需要的內容。
   在職業培訓教學過程中,目前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斷地發現教育中的問題,并正確地改善,大膽地打破常規,才能尋找到最有效的方式,讓接受了職業培訓的學生在未來工作時能夠擁有“一能多職”的能力??傊覀儽仨毟淖儺斍啊耙詫W校理論主導”的線性系統的學習模式,逐漸形成“學校實踐”主導的、環形系統的學習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導的、協同系統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何疆平.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初探[J].求知導刊,2015(4).
   [2]耿曉慧.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創新策略[J].求知導刊,2017(4).
   [3]楊艷.鋼琴教學改革初探[J].北方音樂,2015(7).
   [4]烏仁塔娜.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6(11).
   [5]楊薇,楊蘭.可持續發展觀下的中職教學改革:中職學校分層次教學管理模式芻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